二十點十五分,廠裡的燈還亮著。劉好仃沒動,手指在鍵盤上輕輕敲了兩下,像是催促自己彆發愣。他重新打開那份加密文檔,標題是“待研判0415”,光標停在最後一行。剛才寫下的判斷還在:對手可能要推新品,我們的服務再好,也扛不住技術差一大截。
他把頁麵往上拉,從頭過一遍線索——老客戶突然連下三單、競企猛招技術崗、專利裡寫的多層隔熱結構、客戶谘詢詞變了味兒……這些事單獨看都不打緊,可湊一塊兒,就像飯裡吃出半粒沙子,不硌牙,但讓人坐不住。
他新建了個文檔,起名叫“新產品威脅分析框架”。第一欄寫上“產品性能”,第二欄是“市場定位”,第三欄填“價格策略”。鼠標點了幾次,把之前散落的數據拖進對應區域。還沒填幾行,打印機嗡地響了一聲,吐出一張調度日誌。他順手抽過來掃了一眼,又塞回夾子裡。
第二天七點四十分,會議室的白板已經掛上了投影。劉好仃站在前麵,手裡捏著一支藍筆,等三人陸續進來。王姐提著保溫杯第一個到,坐下就說:“昨晚你發的材料我看了,那家‘恒’字頭的廠,真有動靜?”
“不能確定他們出了啥,”劉好仃說,“但我敢說,他們在憋一個能打中痛點的東西。”
老陳背著電腦包進門,一聽就皺眉:“沒樣品,沒參數,光靠招聘和專利猜人家產品力,這跟算命有啥區彆?”
“不是算命,”劉好仃走到白板前,用筆圈住“龍崗客戶突擊下單”這條,“三個月沒動靜的人,突然要貨還催得急,說明他在搶時間。他在等什麼?很可能就是在等新玻璃上線。”
老周插嘴:“可咱們現在這款,用得好好的,客戶也沒說不行啊。”
“以前吃飯用搪瓷缸,現在都用保溫杯,”劉好仃笑了笑,“不是缸不好,是杯子更能耐熱保冷。人一旦知道有更好用的,就不會回頭了。”
屋裡安靜了幾秒。王姐低頭翻資料,忽然抬頭:“最近兩周,問‘節能認證’的電話多了快一倍,還有三個寫字樓項目主動要求提供k值檢測報告。”
“這就是風向。”劉好仃點頭,“他們不問價格了,開始比性能。我們要是還拿三年前的配置去拚,就像騎自行車參加電動車比賽,跑得再賣力,也是慢的。”
老陳摸著下巴:“按他們專利裡寫的‘多腔體密封’,理論上能把傳熱係數壓到1.3以下。咱們現在的主力款,實測是1.6左右。”
“低了0.3,聽起來不多?”王姐問。
“省電差不多兩成。”老陳說,“一棟樓一年電費十萬,省兩萬,誰不動心?”
老周咂了下嘴:“那人家定價哪怕貴百分之十五,客戶也算得過來賬。”
“所以問題不在貴不貴,而在我們有沒有準備。”劉好仃在白板上畫了個三角,“性能、定位、價格,這三個角缺一個,都會塌。我們現在服務響應快,這是優勢,但人家要是產品一推出來,直接對標商用升級市場,主打‘省電+長壽命’,咱們光靠‘師傅笑得暖’撐不了太久。”
王姐苦笑:“你是說,以後客戶不要笑臉,要數據?”
“不是不要笑臉,”劉好仃搖頭,“是先看數據,再看你笑不笑。信任得建立在東西靠譜的基礎上。”
老陳敲了敲桌子:“可我們連對方樣片都沒見過,所有推演都是紙上談兵。萬一他們技術沒達標呢?”
“那就按最保守的情況想。”劉好仃翻開筆記本,“假設他們的玻璃隻做到宣傳效果的七成,傳熱係數降到1.5,節能率大概十二個點。這種水平,已經能打動一批對能耗敏感的小型企業客戶。這類客戶決策快,用量穩,一旦轉過去,不會輕易回來。”
“照你這麼說,咱們至少得準備好應對方案。”王姐掏出手機,“我可以調客服記錄,看看最近哪些客戶反複問節能指標,列個重點名單。”
“好。”劉好仃記下來,“老陳,你儘快模擬一套成本模型。如果對方用常規材料搭配新結構,量產後的出廠價大概多少?能不能做到比我們高但不到離譜的地步?”
“我試試。”老陳點頭,“不過原材料最近漲得厲害,鋁條和分子篩都貴了。”
“那就更得算清楚。”劉好仃轉向老周,“你這兩天帶隊跑幾個工地,特彆是那些正在換窗的共享辦公和連鎖門店,拍點現場照片,聽聽施工方怎麼說。彆問廠家選誰,就聊‘現在裝玻璃都看重啥’,自然就能套出話來。”
老周咧嘴一笑:“這我熟,跟工頭蹲一塊兒抽煙,啥都能聊出來。”
會議開了一個多小時,白板上的內容密密麻麻。劉好仃最後把三大維度的結果彙總:
產品性能方麵,對方極可能實現行業領先水平,尤其在隔熱與隔音上有明顯突破;
市場定位清晰指向商用升級需求,避開低端混戰,專攻願意為長期效益買單的客戶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價格策略雖無確切信息,但從招聘方向和專利投入看,大概率走“中高端定價+規模攤本”路線,短期內不會打低價戰,但性價比依然突出。
他合上電腦,在會議紀要末尾寫下結論:“新產品具備明確市場競爭力,預計短期內將分流1520商用訂單,長期可能改變本地市場需求標準。我方當前服務優勢難以完全抵消技術代差風險。”
打印出來的紙還帶著溫熱,他拿在手裡翻了翻,確認沒有遺漏。王姐收拾包時說:“要不要先跟銷售部通個氣?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
“先不急。”劉好仃搖頭,“消息放太早,容易亂。等管理層看過這份報告,定下調子再說。”
老陳臨出門前回頭看了一眼:“你說他們為啥現在才出手?前幾年一直悄無聲息。”
“可能是等技術成熟,”劉好仃站在門口,“也可能是在等市場醒過來。現在人終於意識到窗戶不隻是擋風遮雨,還能省錢,他們就來了。”
“那咱們怎麼辦?”王姐問。
“先看清對手在哪,再去想怎麼接招。”他說完,把文件夾夾在腋下,“我現在去趟廠辦,這份東西得讓上麵看到。”
走廊燈光有些晃眼,他抬手擋了一下,腳步沒停。保安老李在值班室探頭:“劉師傅,這麼早就來開會?”
“昨兒沒開完,今早接著理。”他笑笑,“人老了,記性差,事兒得一件件捋。”
走到辦公樓台階前,他停下,從口袋裡掏出一張便簽,是昨天飄到打印機底下的那張。上麵圈著幾個詞,最大的那個還是“節能”。
他盯著看了兩秒,折起來塞回兜裡。
二樓主管辦公室的門關著,他抬手準備敲,又放下。轉身走向旁邊的資料室,想找找最近半年的產品反饋彙總表。剛推開門,手機震了一下。
是係統提示:今日首批安裝任務已出發,確認卡上傳成功87。
他點開詳情,看到一條來自福田的記錄,客戶備注寫著:“師傅走前讓我看了照片,挺清楚,放心。”
他回了個“收到”,鎖上手機。
走廊儘頭的窗戶透進晨光,照在牆上的廠區平麵圖上。他站了一會兒,又往主管辦公室走去。
這一次,他敲了門。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