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機還在嗡嗡地吐著紙,最後一角《技術白皮書》滑出槽口,劉好仃伸手按住,沒翻,也沒拆。他盯著那燙金標題看了兩秒,轉身走到文件櫃前,拉開最上層抽屜,“哢”地鎖了進去。
老周正要開口,被他抬手攔下。
“先不說它。”劉好仃聲音不高,但會議室裡沒人再動,“現在七點三十五分,我們還有十五分鐘。不開長會,隻做一件事——每人說一條最怕的事,再講一件馬上能乾的活。誰都不許說‘等上麵批’或者‘看人家怎麼做’這種話。”
老陳坐在角落,手指無意識敲著筆記本邊緣:“我怕測出來的數據不合規,客戶拿著打官司。”
“那就先測,後補流程。”劉好仃點頭,“你今天能做的事是什麼?”
“我可以調舊線模擬抗壓環境,用庫存邊角料跑一組極限值。”老陳頓了頓,“但隻能算參考。”
“夠了。”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下“參考值可用”四個字,“王姐,你呢?最怕什麼?”
王姐靠在桌邊,眉頭擰著:“我怕客戶問具體數字,我說不出來,或者說得不準。昨天剛有客戶問k值能不能低於1.3,我連新模型都沒摸透。”
“那你現在能做什麼?”
“重新整理節能話術模板,把不確定的模糊表達全刪掉,隻留有依據的。”她頓了頓,“但得等研發給準數。”
劉好仃搖頭:“不等。咱們換種方式——先挑客戶最關心的三項指標:隔熱、抗風、密封。不求全,隻求每項都有一個說得出口的數據支撐。哪怕隻是‘在類似條件下表現提升明顯’這種說法,也比沉默強。”
王姐眼睛亮了些:“我可以加一句‘基於本地氣候實測環境推演’,聽起來更實在。”
“對。”劉好仃笑了,“咱不說‘全球領先’,就說‘深圳工地實打實乾出來的經驗’。”
老周咧嘴:“這倒真是我的地盤。”
“輪到你了。”劉好仃看向他。
老周撓頭:“我怕進不去工地,拍不到新圖,宣傳材料全是空的。”
“那你能做什麼?”
“倉庫還有幾塊上次替換下來的舊玻璃樣板,我可以擺到不同場景裡拍對比照——比如淋水測試、框體安裝縫隙這些,配上文字說明,做成小視頻發客戶群。”
“行。”劉好仃在白板上畫了個三角,和早上一模一樣,隻是這次他沒寫“信息流轉”,而是寫了三個詞:“測關鍵項、講真故事、搶認知位”。
“我們拚不了速度,就拚真實。”他說,“他們出新品,我們不出報告,出‘工地日記’。”
老陳皺眉:“可這樣會不會顯得我們太被動?好像跟不上節奏。”
“不是被動。”劉好仃轉身調出老周昨天拍的照片,投影到牆上,“你們看這張地基防水層,金屬支架歪了,普通玻璃在這種環境下三個月就起霧變形。如果我們能在話術裡強調‘針對深圳高濕多雨工況優化密封結構’,這不是落後,是更懂。”
王姐反應過來:“我們可以把‘缺陷’變成‘解決方案’的切入點!”
“沒錯。”劉好仃點頭,“他們打性能牌,我們就打場景牌。不比參數表,比誰更知道工地會發生什麼。”
老陳沉默幾秒,忽然開口:“如果按你說的,隻測三項核心指標……其實不用等審批。質檢組那邊有台閒置的老設備,雖然精度差些,但做初步抗壓和熱傳導模擬夠用。”
“多久能出數據?”
“今天下午就能搭好測試環境,明早出第一輪結果。”
“那就乾。”劉好仃抓起記號筆,在“測關鍵項”下麵劃了條橫線,“明天晨會,我們要有三組實測參考值,哪怕標著‘非標測試,僅供內部參考’也行。”
王姐立刻掏出平板:“我同步調整客戶溝通策略,重點推‘施工適配性’這個概念,把我們的服務響應速度當優勢講。”
“彆光講。”劉好仃提醒,“今晚發個通知,凡是近半年合作過的項目,我們都免費提供一次‘安裝環境評估’,由老周帶隊實地走一遍,拍照片、做記錄,回來出建議書。”
老周一愣:“這不得跑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