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筆帽擰緊,擱在桌角,目光落在圖紙上那行未寫完的字——“下一步,先從誰開始輪崗?”他沒再盯著這句發愣,而是打開電腦,調出廠區電子布局圖。舊倉庫那塊空地被放大,他用鼠標圈出三塊區域,分彆標上“技能培訓中心一期)”“小批量試製線”“新材料待檢區”。光標一頓,又加了個括號備注:優先通電通網。
他順手點開“1761發展藍圖籌備”文件夾,新建三個文檔。第一個命名為“產品升級路線三年)”,光標閃了幾秒,他敲下:“第一年,優化曲麵成型工藝,目標熱彎良率≥85;第二年,實現自動化鋪絲校準,誤差控製在±0.3內;第三年,推出自清潔鍍膜玻璃,耐候性提升50。”打完這一段,他往後靠了靠,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是涼的,但沒起身去換。
手機震了一下,銷售部轉發的消息還躺在對話框裡:某連鎖酒店集團有意全麵切換供應商,前提是要一份三年技術迭代規劃書。時間卡得很緊,三天內要初稿。劉好仃沒急著回,反而把客戶最近三個月的反饋記錄拉出來重看了一遍。高原項目邊緣發白、沿海項目鹽霧腐蝕輕微變色、還有幾個定製弧形板返工兩次才達標……這些不是大問題,但堆在一起,就成了方向。
他翻到筆記本最後一頁,撕下一張空白紙,開始畫表格。左邊列“痛點”,右邊寫“應對”。畫到第三行時,筆尖頓住,改成一句話:“不能隻修修補補,得讓新產品自己長腳走路。”
下午兩點,車間的機器聲透過窗戶傳進來,節奏沒變。劉好仃關掉客戶數據表,打開第二個文檔:“人才梯隊建設計劃”。他在開頭寫下:“一線是根,但根紮得再深,藤蔓不往上爬也不行。”接著列出幾條:設立“發展意見組”,每周收一次建議卡;試點輪崗,首批八人;老帶新結對子,每月輪換指導任務。
他特意在“建議卡”後麵加了一句:“可提任何事,工具順不順手、流程繞不繞路,甚至食堂飯菜鹹了淡了都行。”想了想,又補上激勵條款:“采納即公示,年度評優加分。”這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是他知道,很多好點子都卡在“說了也沒用”這四個字上。
正準備保存,門被推開一條縫,老周探進頭來,手裡拿著一疊交接單。“你還沒走?”他走進來,把單子放在桌上,“夜班說你早上巡過一圈,中午又來了?”
“剛弄點東西。”劉好仃抬頭,“你來得正好。”
“什麼事非得等我?”老周拉開椅子坐下,順手把安全帽摘了放腿上。
“‘發展意見組’得有人牽頭彙總,我想讓你負責登記和初步分類。”劉好仃指著屏幕,“不用寫報告,就是每周五收一下建議卡,挑重點的標出來,我這邊統一看。”
老周皺眉:“我可不搞文書活。”
“沒人讓你寫文章。”劉好仃笑,“就當是幫大夥兒傳話。誰提的好,名字一起貼公告欄,你順便也露個臉。”
老周哼了一聲:“那你打算怎麼讓人願意寫?”
“兩條:一是真采納,二是真獎勵。”劉好仃打開激勵條款那一段,“比如誰想到個省時十秒的操作法,哪怕隻是換個扳手位置,隻要全廠推廣,就加分。不看職位,隻看貢獻。”
老周盯著屏幕看了會兒,點點頭:“行吧,反正比開會念安全條例有意思。”
“那就這麼定了。”劉好仃合上筆記本,“明天我就發通知,先試一個月。”
老周起身要走,又停下:“輪崗呢?真動?”
“動,但不硬推。”劉好仃調出第三個文檔,“首批人選定了標準:四十歲以下,乾滿三年,半年內沒出過大錯。工資不變,原崗結算,免得有人怕降收入。”
“老李呢?”老周問,“他懂塗膠也懂質檢,讓他帶一帶?”
“我已經找他聊過,他答應跨崗示範。”劉好仃翻開名單,“先從他開始,做個樣板。彆人看著不難,心裡就不慌了。”
老周點點頭,走了兩步又回頭:“彆整太複雜,咱們是乾活的,不是寫論文的。”
“我知道。”劉好仃應道,“越簡單越能落地。”
人走後,辦公室重新安靜下來。劉好仃把三個文檔拖進主文件夾,刷新郵箱,新建一封郵件,主題寫上“三年技術迭代規劃書初稿)”,收件人填了銷售部經理。正文很短:“附件為初步框架,請審閱。明日晨會可議。”點擊發送前,他又檢查了一遍,確認沒附客戶敏感信息,才按下回車。
屏幕跳轉到“發送成功”,他沒關頁麵,轉而打開廠區平麵圖打印稿,鋪在桌上。手指沿著舊倉庫邊界慢慢劃過去,停在“培訓區擴建”那一欄。旁邊空白處,他寫下幾個字:第一批課程——雙固工藝實操、設備基礎維護、質檢標準解讀。
窗外日頭偏西,光線斜照進來,映在鍵盤上。他端起茶杯,喝完最後一口涼茶,放下杯子時發出輕響。鼠標移向“人才培養試點實施方案”的編輯界麵,光標停在“確認啟動”按鈕上方。
他沒點下去,而是抽出一張便簽紙,寫了個名字:張偉。這是塗膠組的小年輕,去年技能比武拿了第二,平時愛琢磨工具改良。寫完又劃掉,換成兩個名字:王芳、陳濤。一個細心,一個手快,搭配起來說不定能撞出新辦法。
便簽紙折了兩下,夾進筆記本。他重新看向屏幕,手指輕輕敲著桌麵,節奏和車間機器的嗡鳴隱隱合拍。
隔壁傳來叉車轉運的聲音,穩穩當當。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