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剛擰緊最後一顆模具螺絲,直起腰時聽見身後傳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趙磊抱著平板小跑過來,臉上還帶著沒散儘的興奮:“劉師傅,材料室說新密封條樣品明天一早就能送到。”
“挺好。”劉好仃摘下手套,拍了拍褲腿上的灰,“趁熱打鐵是好事,但也不能隻盯著眼前這一塊玻璃。”他轉身麵向眾人,聲音不高,卻讓原本熱鬨的車間角落安靜了幾分,“今晚咱們是高興了,可明天呢?再下一個病房誰來喊我們?”
王芳正要開口說什麼,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她低頭看了看手機,剛才還在群裡討論的慶功聚餐消息,突然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七家機構聯係咱們。”劉好仃掏出手機,點開客戶谘詢記錄頁麵,舉起來給大家看,“三成提到‘能不能更安靜’‘能不能自動調光’,這些不是偶然。說明需求正在變細,我們要搶在彆人前麵看清楚。”他頓了頓,“明早九點,會議室,主題就定——下一步還能幫人少起幾次床。”
沒人反駁,也沒人接話。陳濤默默把手裡那瓶剛擰開的飲料蓋了回去,孫雯已經開始翻設計筆記。
第二天早上八點五十分,會議室的燈已經亮著。趙磊提前到了,在投影儀上調試數據圖表;王芳端著兩杯豆漿進來,一杯放在自己位子前,另一杯輕輕推到劉好仃常坐的位置。陳濤抱著一疊生產報表跟在後麵,孫雯最後一個進門,手裡夾著幾張手繪草圖。
九點整,劉好仃合上筆記本,站起身來:“先說事。趙磊,材料進度怎麼樣?”
“新接口模具校準完成,下周可以批量備貨。”趙磊點了下遙控器,屏幕上跳出一張供貨周期表,“另外,康養社區那邊昨天回話了,想安排現場演示。”
“他們最關心什麼?”劉好仃問。
“兩個點。”趙磊切換頁麵,“一是夜間操作能不能做到無感,二是老人自己會不會用。對方特彆強調,很多護工反映,有些患者半夜誤觸開關,鬨鈴一樣的警報聲反而影響休息。”
劉好仃點點頭,轉頭看向王芳:“最近還有沒有類似反饋?”
“有。”王芳打開文件夾,“這半個月我整理了十二家客戶的回訪記錄,零零碎碎提了不少想法。比如‘不想碰開關’‘怕按錯’‘希望記住習慣’……還有人說,要是能根據人睡覺的姿勢自動調光就好了。”
“聽起來像做夢。”陳濤笑了笑,“但還真有人認真提。”
“夢都是從一句話開始的。”劉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紅筆,把這幾條關鍵詞一個個寫上去,“我們現在做的不隻是玻璃,是替人擋光的工具。可如果它能多懂一點人的需要,是不是就能少打擾一次睡眠?”
他圈住“記住習慣”四個字:“這個不新鮮,智能家居早有了。但我們做的是功能場景,不是生活秀場。得想明白,什麼樣的‘記住’才是真有用。”
孫雯忽然抬頭:“我在改第三版界麵邏輯的時候試過一種模式——通過連續三天的使用數據,係統自動識彆用戶偏好的明暗區間,之後每天同一時段默認啟用。測試時發現,七成使用者一周內不再手動調整。”
“那就是有譜。”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新標題:“被忽略的小痛點,是不是未來的突破口?”
會議節奏慢慢變了。原先大家還想著怎麼把現有訂單交出去,現在目光都往遠處伸。
“問題來了。”陳濤翻了翻車間日誌,“非接觸式操控聽著方便,但加感應模塊會影響密封性。上次試產一片,邊緣有點滲氣,返工壓了兩輪。”
“這是實情。”劉好仃沒回避,“所以不能全鋪開,得挑方向。孫雯,你剛才說的那個記憶係統,落地難度大不大?”
“硬件改動小。”她快速調出一張結構對比圖,“主要是算法優化,後台加個學習模型就行。難點在於數據采集——得知道人在什麼時候、因為什麼調光。”
“那就從試點病房拿真實數據。”劉好仃說,“不急著推廣,先跑一個小樣本。隻要證明有效,後續改進才有底氣。”
趙磊記下要點,順手在表格裡新增一欄“個性化光照記憶係統”,標上“觀察中”。
“還有兩個方向值得盯。”劉好仃繼續往下寫:低照度自適應調節、非接觸式操控模塊。“前者解決深夜微光乾擾,後者減少肢體動作負擔。都不是大改,但組合起來,可能就是彆人抄不了的細節。”
王芳一邊聽一邊歸類,把所有反饋按“使用場景”“用戶類型”“功能訴求”三欄重新梳理。屏幕上漸漸浮現出一張清晰的需求圖譜。
“你看這個。”她指著其中一條,“郊區一家護理院提出,冬天早晨陽光斜射進走廊,刺眼但又不能全遮,希望能局部調光。這不是通用需求,但他們願意單獨談價格。”
“小眾不代表沒價值。”劉好仃接過話,“一個人提,可能是巧合;十個人提,就是趨勢。我們現在不怕需求雜,怕的是聽不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濤看著圖譜,若有所思:“要是真做這幾個功能,產線也得跟著變。尤其是感應模塊裝配,得加一道防塵工序。”
“那就提前準備。”劉好仃在紀要本上寫下最後一句:“不急著做,但得知道往哪練。”
時間不知不覺滑到中午十二點,沒人提吃飯的事。投影還在亮著,屏幕上的表格已經被標滿了顏色和符號。
“目前這三個方向。”劉好仃站回白板前,用黑筆框出最終選定的三項,“先不動生產線,也不對外宣傳。咱們內部搭個測試環境,模擬真實病房條件,看看哪一塊經得起折騰。”
“我負責數據建模。”趙磊說。
“我配合做結構適配。”孫雯翻開設計軟件。
“車間這邊我可以騰出一個工位專門調試。”陳濤點頭,“但得提醒一句,常規訂單不能耽誤。”
“當然。”劉好仃看著他,“我說的‘往前走’,不是扔下現在奔未來,是邊走邊看。走得穩,才不會摔在半道上。”
王芳合上電腦,輕聲問:“那接下來,要不要先做個簡易原型?哪怕隻能驗證一個功能也好。”
“要做。”劉好仃說,“但不是為了展示,是為了試錯。咱們現在手裡沒多少餘量,錯一次就得緩三天。所以每一步,都得算準了再動。”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我知道大家昨晚都沒睡好,也知道這一陣熬得夠嗆。但現在不是鬆勁的時候。客戶願意回頭找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做得最好,而是因為我們還在聽。”
會議室安靜下來。空調吹著風,紙頁微微顫動。
孫雯忽然舉起手裡的草圖:“我昨晚畫了個新想法——把感應區做成隱形條帶,嵌在窗框側麵,手掌掠過就算觸發。不用按,也不用喊,就像揮一下手關燈那樣自然。”
“這倒有意思。”陳濤湊過去看,“要是真能做成,養老院那些手抖的老人都能用。”
“試試看。”劉好仃接過圖紙,仔細看了幾秒,然後掛在白板旁邊,“先不急著定論,先讓它活在紙上。等我們把基礎跑通了,再來決定它值不值得落地。”
他說完,轉身拿起記號筆,在白板最下方寫了一行字:
“小眾不代表沒未來,隻要有人需要,就是我們該聽的聲音。”
筆帽哢嗒一聲扣上,他站在原地沒動,手還懸在白板邊緣。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