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盯著電腦屏幕,手指在鍵盤上敲了又敲,嘴裡念叨:“感應模塊的響應時間再壓五十毫秒,應該就能過基礎測試。”
孫雯湊過去看了一眼,“電源隔離做得夠嗎?上次試的時候,信號串擾差點燒了控製板。”
“這次加了屏蔽層。”趙磊點頭,“就等材料到位,裝一塊實測。”
話音剛落,王芳從行政區走過來,手裡捏著一張采購單,眉頭微皺:“南粵那邊回話了,說咱們這單太小,工藝又特彆,不接。”
陳濤正在核對夜班排表,抬頭看了眼:“早說了,人家大廠不做零活。咱們這點量,還不夠人家開機一次的成本。”
孫雯歎了口氣:“可沒有那批導電塗層,感應條帶做不出來,控製器再好也沒用。”
趙磊一拍桌子:“那就換供應商!深圳這麼大,還能卡死在這兒?”
“不是隨便哪家都能做的。”王芳把單子遞過去,“這種材料要耐高溫、抗氧化,還得彎折不斷,全廣東就三家能產,另外兩家更乾脆,連樣品都不肯出。”
會議室裡一時安靜下來。
門外傳來腳步聲,劉好仃拎著保溫杯走進來,聽見最後一句,順手把杯蓋擰開,吹了口熱氣:“他們不接,咱們就去一趟。”
“您親自去?”王芳有點意外。
“材料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喝了口茶,“我倒要看看,是他們的規矩硬,還是咱們的事由真不值一提。”
半小時後,劉好仃站在南粵新材料廠區接待室,手裡抱著一個文件夾。前台姑娘看了眼訪客登記表:“您這預約沒通過審批,技術部主管不一定有空。”
“我不急。”他把保溫杯放在桌上,“等會兒也行。”
這一等就是兩個小時。
下午三點,走廊儘頭終於走出個穿工裝的男人,手裡拿著平板,邊走邊看數據。劉好仃起身迎上去:“您是李工吧?我是玻璃廠的劉好仃,想跟您聊幾句材料的事。”
對方掃了他一眼:“小批量定製?不做。”轉身就要走。
劉好仃沒追,隻是把文件夾打開,抽出一張紙舉起來:“這是郊區護理院簽的試點意向書,七家機構願意配合測試,老人半夜起夜怕黑,找不到開關,摔過好幾個。”
李工停下腳步。
“我們做的不是花架子。”劉好仃聲音不高,“是讓玻璃記住人的習慣,手一靠近,燈就亮。不用找開關,也不用喊人。”
李工回頭:“你們真打算拿這個養老院試?”
“不止。”劉好仃又翻出一頁,“這是康養社區給的三天調光記錄,八十六位老人,平均每人夜裡調光兩次以上。有的睜眼就摸床頭燈,黑燈瞎火的,萬一踩空呢?”
他指著其中一行數據:“這位老人,連續五天淩晨一點十七分左右開燈,每次都隻開十分鐘。係統要是能記住,到點自動調成微光,他一起身就有光,不用摸索。”
李工接過文件看了看:“你們控製器穩定嗎?彆用兩天就失靈。”
“軟件算法已經在後台跑了三天模擬。”劉好仃說,“硬件結構也改了三版,現在這條感應帶,嵌在窗框側麵,不占空間,也不影響密封。”
“工藝呢?”
“用邊角料打樣,不占正式排產。”劉好仃坦然道,“我們清楚自己幾斤幾兩,不指望你們大批供貨,就想先拿五十米材料試試。成,往後訂單少不了;不成,我們也認。”
李工沉默了一會兒:“你這老頭,還挺實在。”
“乾活的人,不說虛的。”
又過了片刻,李工掏出手機撥了個號:“小張,調一批b類餘料出來,標‘特殊試用’,登記走臨時通道。”掛了電話,他對劉好仃說:“這批料本來是要返爐的,性能沒問題,就是外觀有點瑕疵。你們要能用,就拿去。”
“隻要功能達標,外觀不挑。”劉好仃笑了,“謝謝您給這個機會。”
“彆謝得太早。”李工提醒,“出了問題,彆賴我們材料不行。”
“責任我們擔。”劉好仃點頭,“數據也會共享,不管好壞,都反饋給你們。”
傍晚六點,劉好仃回到廠裡,手裡攥著一張供貨確認單。倉庫管理員接過材料樣本登記入庫,嘴裡嘀咕:“就這麼點?還好意思跑一趟。”
“這點兒夠開頭了。”劉好仃把單子遞過去,“明天早上八點前,送到裝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