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樣窗前,手還懸在半空,燈亮著,穩穩的。他沒說話,隻是慢慢把手收回來,燈光熄滅。再伸過去,又亮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反應快。
“行了。”他轉身,聲音不大,但每個人都聽清了,“昨晚是試燈,今天得讓這玩意兒真進病房。”
趙磊搓了搓臉,剛想說點什麼,劉好仃已經走到裝配台邊,把筆記本翻開:“第一批五塊,明天早上裝一間。誰負責哪段,現在定。”
孫雯立刻站直了些,手裡還捏著剛才測試用的萬用表。陳濤也從設備區走過來,順手把安全帽往掛鉤上一掛:“檢測標準呢?不能一塊一塊憑感覺過。”
“你提的三測,就得按你說的來。”劉好仃點頭,“通斷、響應、耐壓,一樣都不能少。材料就五十米,出一塊廢品,咱們賬上就少十分之一。”
王芳從包裡抽出一張打印紙:“三家機構的協議都簽完了,護理院那邊特彆交代,彆搞掛牌子、貼標簽那一套,老人見了心裡發毛。”
“對。”劉好仃抬眼,“咱們不是去表演高科技,是讓人睡個安穩覺。燈該亮的時候亮,人不知道怎麼回事最好。”
趙磊咧嘴一笑:“那咱們這玻璃,算是做好事不留名了。”
“留名也沒用。”陳濤接過話,“關鍵得扛得住。我剛查了排產表,夜班能抽老李搭把手,但每天最多兩小時,多了影響主線交貨。”
“夠了。”孫雯打開電腦,“裝配流程我重新拆解過,嵌條帶、接端子、封膠、測試,四步走。每塊控製在四十分鐘內,兩人配合,一天五塊沒問題。”
“那就這麼定。”劉好仃拿起筆,在本子上畫了五個名字,挨個圈起來,“趙磊,技術固化,固件鎖死,不準再半夜改參數;孫雯,流程卡死,每一步拍照片存檔;陳濤,生產監督,誰漏檢,你找誰談話。”
他又看向王芳:“你每天七點半開晨會,我在不在都得報進度。有問題當場提,彆等晚上才說‘哎呀早知道’。”
王芳笑著點頭:“行,我準備個小喇叭,到時候走廊一喊,全廠都知道試點組開工了。”
大家都笑了下,氣氛鬆了一瞬。
劉好仃卻沒笑,他走到第一塊完成裝配的樣窗前,伸手摸了摸窗框側麵,確認感應帶完全嵌入,沒有凸起。“這東西,不是展品,也不是獎狀。它要天天被人用,還得不出錯。”
他頓了頓:“咱們廠乾了三十年玻璃,頭一回做這種‘會記事’的活兒。外頭不知道,可咱們心裡得清楚——這不是小打小鬨,是換個活法。”
沒人接話,但所有人都站得更近了些。
第二天一早六點,天剛蒙蒙亮,劉好仃已經帶著工具包站在東區三樓走廊儘頭。門牌號鏽跡斑斑,鎖孔有點卡,他掏鑰匙擰了兩下才打開。
房間角落確實有潮斑,牆麵發黑,地上積著薄灰。趙磊蹲在窗邊用手電照牆縫:“電源線得走高處,這兒離地不到三十公分,萬一滲水……”
“走天花板。”劉好仃打斷,“繞一圈下來,接口抬高到八十公分。再加一層防水膠墊,雙保險。”
孫雯掏出卷尺量了窗框尺寸:“跟設計圖一致,可以安裝。”
“等等。”陳濤突然開口,“先測電路。老樓線路老化,電壓不穩,彆裝好了燒主板。”
趙磊立刻拿出便攜電壓儀,插進插座。指針跳了幾下,停在218伏。
“偏低,但可用。”他說,“我調一下電源模塊的輸入範圍,寬幅適配。”
“做記錄。”劉好仃掏出本子,“電壓、濕度、安裝時間,全寫上。以後每一間都這麼來。”
王芳站在門口,手機開著錄音:“護理院張主任剛發消息,說住隔壁的李奶奶耳背,但起夜勤,讓她當‘隱形觀察員’最合適——她不會主動反饋,但行為最真實。”
“就她了。”劉好仃合上本子,“今天裝完,明早開始記數據。”
回到車間已是上午九點。第一批五塊樣窗的裝配正式開始。
孫雯站在操作台前,一邊對照圖紙,一邊指揮趙磊調整感應帶裁切長度。陳濤則帶著兩名工人在旁邊搭建臨時檢測台。
“第一項,通斷測試。”他宣布,“三次開關循環,間隔十秒,記錄每次響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