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的燈閃了一下,劉好仃的手立刻縮了回來。他沒說話,隻是朝孫雯點了點頭。孫雯馬上起身,手指在控製盒上連按兩下,主屏黑了幾秒,又緩緩亮起,燈光從暗到明,像呼吸一樣平穩恢複。
“三分鐘。”趙磊盯著計時器,“備用電源切換成功,數據沒丟。”
“客戶呢?”劉好仃問。
王芳翻了下手裡的登記本:“剛才那撥人沒走,等重啟的時候還議論——說這燈反應挺快,比家裡那些智能設備靠譜。”
陳濤插話:“有兩個人專門問是不是帶應急供電功能,我順口說了句‘斷電也能緩亮三十秒’,他們當場要了樣品聯係方式。”
劉好仃嘴角動了動,沒笑出來,但肩膀鬆了一截。他低頭看了看自己剛才碰過的插座接口,已經讓孫雯用膠帶纏了兩圈。“明天換個新的,彆等到出事才換。”
閉館鈴響前一刻,五個人擠在展台角落的小桌旁。桌上攤著幾張草紙,上麵是各自記的要點。
“我先說。”趙磊清了清嗓子,“遠程提醒功能被提了七次,三家機構明確說要接他們自己的護理係統。還有人問能不能綁定跌倒報警器。”
孫雯接過話:“樣品單子翻倍了,原計劃送二十套,現在光預約試裝就要四十七套。車間今晚得加班。”
“團購意向十六家。”王芳把名單推過來,“其中八家要求三個月內完成安裝,進度趕的話,得提前協調物流。”
陳濤補充:“兩家經銷商交了代理意向金,還有一家想包區域,說下周帶合同來談。”
劉好仃聽著,沒急著表態。他從口袋裡掏出一支紅筆,在紙上把幾條信息劃拉歸類:技術認可、生產壓力、渠道拓展。最後,他在中間寫了個大字——“成”。
“不是成了,是開始成了。”他抬頭,“以前咱們怕沒人理,現在怕接不住。哪個環節卡住,前麵白乾。”
沒人反駁。王芳低頭改筆記,把“免費測光照”那一欄往後挪了挪,標上“引流有效,非核心驅動力”。
回廠的路上天已經黑透。辦公室燈還亮著,五個人圍著會議室的舊白板站了一圈。劉好仃把今天的事掰開揉碎,一條條往上貼。
“第一,錢到位了,不然印不出帶二維碼的卡片。”
“第二,物料沒拖後腿,圓角處理那個細節,老人一摸就說‘貼心’。”
“第三,展台設計夠醒目,背景板加粗那句‘會呼吸的燈’,好幾個人拍照發朋友圈。”
“第四,公益服務拉人駐足,但留下聯係方式的,都是聽完產品介紹才填的。”
“第五,用戶原聲播放那段,放的是張奶奶說‘夜裡起夜不怕撞桌角’,放完就有家屬來問怎麼買。”
“第六,技術響應快,趙磊你中途改的固件說明,現場就用上了。”
“第七,分工清楚,誰乾什麼,沒搶活也沒漏事。”
他說完,把七條用紅圈連起來。
“少一個,都不行。”
孫雯忽然開口:“其實……電源要是沒閃那一下,可能效果更好。”
“可它閃了。”劉好仃接得很快,“而且我們三分鐘內救回來了。客戶看到的是結果,不是問題。”
趙磊點點頭:“剛才有個技術主管模樣的人,特意拍了我們切換電源的過程,說‘這才是真落地’。”
王芳笑了:“他還加了我的微信,說回去要給團隊培訓應急方案。”
大家跟著笑起來,氣氛鬆了些。劉好仃也笑了笑,轉身在白板最底下寫了一行字:“彆把偶然當常態,也彆把危機當失敗。”
晚上九點,廠區安靜下來。其他人陸續走了,孫雯留下核對明日樣品清單,劉好仃坐在工位上整理報告。手機震了一下,護理院那邊發來消息:原定下月的第二批安裝,可以提前到十天後,因為第一批使用反饋特彆好,家屬主動催的。
他沒回消息,而是打開文檔,在“客戶自發推薦”那一項旁邊畫了個星號,又寫了一句:口碑開始跑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