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燈突然閃了一下,劉好仃卻像沒有看到一樣,手指迅速在控製麵板上操作著,將時間倒回了三秒,然後毫不猶豫地按下了重新啟動的按鈕。
隨著“哢噠”一聲,燈再次亮了起來,而且節奏恢複了正常。
劉好仃並沒有因此而放鬆,他緊接著調出了後台的數據流,雙眼緊盯著屏幕上那半秒鐘的電壓波動,仔細觀察了足足兩分鐘。
終於,他像是發現了什麼重要線索一樣,將這組編號記錄下來,並將其存入了待查列表中。
就在這時,趙磊走了進來,看到劉好仃正在往本子上寫著什麼,便好奇地湊上前去。
“係統剛才沒報錯啊。”趙磊站在旁邊說道。
劉好仃頭也不抬地回答道:“我知道,但是我們不能等它報錯才去處理,得提前預防。”
說完,劉好仃合上了本子,站起身來。
此時,早會的時間定在了七點十分,車間剛剛完成交接班。孫雯抱著巡檢夾板走了進來,王芳則緊跟其後,手裡還捏著一遝客戶回訪記錄。
四個人圍坐在裝配線儘頭的小桌旁,頭頂上方是緩緩移動的流水線吊裝燈架,柔和的燈光灑在他們身上。
“這兩周零投訴,服務響應全部閉環。”趙磊打開平板,“報警清零,留樣登記率百分之百,包裝二維碼掃碼成功率達到九十九點六。”
沒人說話。
劉好仃點點頭:“成績都看得見。但我問一句——如果今天沒人查,那盞閃過的燈會不會出廠?”
空氣靜了一瞬。
孫雯低頭翻了下手裡的表:“按流程,跨班互檢還在跑。昨天夜班抽到白班三台,發現一台繼電器壓接偏移,當場返修。”
“那是製度在查。”劉好仃說,“我不是怪誰鬆懈。我是怕大家覺得,現在穩了,就可以喘口氣。”
王芳輕聲插了一句:“前天我去回訪李叔,他說技術員走之前,主動幫他把廚房舊燈也換了。問他為啥,他說‘反正來了,順手的事’。”
劉好仃笑了下:“這就對了。製度管動作,人心管細節。”
散會後,他沿著質檢通道走了一圈。走到包裝區,看見一個老質檢員正和年輕工人說話,手裡拿著一張打印紙。
“現在都這麼規範了,還搞什麼互檢?”老師傅語氣有點不耐,“咱們又不是信不過自己人。”
劉好仃沒出聲,掏出手機調出一段監控視頻。
畫麵裡是昨天下午三點十七分,一名年輕裝配工獨自在工位收尾。四周沒人,他卻拿出測溫筆,對著剛封好的燈具背麵點了三次,確認無誤才貼上合格標。
“他不知道有人看。”劉好仃把手機遞給老師傅,“但他做了。”
老師傅愣住,看了看視頻,又看了看手裡的提議單,慢慢把紙折起來塞進了口袋。
中午前,孫雯把新一期巡檢報表交到辦公室。劉好仃接過時注意到夾頁裡多了一張手寫清單,標題是《常見隱患預判及應對》。
“哪個班組做的?”他問。
“三號線裝配組。”孫雯說,“他們擔心做得不對,讓我彆聲張。”
劉好仃把清單鋪在桌上,一條條看過去:繼電器壓接鬆動前兆、光學膜起泡初期特征、電源模塊散熱異常判斷……字跡工整,備注清晰。
他起身走到公告欄前,撕下一張空白a4紙,提筆寫下:
“改,是從‘要我做’到‘我想做’。這張紙,比滿分報表更值錢。”
落款沒簽名字,隻畫了個小小的燈泡。
下午兩點,王芳拿著平板過來,說已經有五個班組提交了類似的自查建議,有的還配了現場照片。“要不要統一格式,做成內部參考材料?”
“做。”劉好仃說,“下個月的案例彙編,頭一篇就放這個。”
趙磊這時候推門進來,臉上帶著少見的輕鬆:“後台數據連續三天零異常。咱們是不是該慶祝一下?哪怕訂幾箱飲料,讓大家知道努力沒白費。”
劉好仃搖頭:“咱們沒打贏哪場仗,隻是把該做的事做對了。”
他回到桌前,翻開日誌本,寫下一行字:
“真正的穩定,是不再盯著數字看,而是知道每個人心裡都點了盞燈。”
寫完,他抬頭看了看窗外。夜班工人已經開始進場,工具櫃前排著隊,一個個領取設備,安靜有序。有人把掃碼槍支架碰歪了,順手扶正;有人看到同事沒戴手套,提醒了一聲。
趙磊收拾東西準備走,路過時說:“明天我打算把工單係統的響應時間曲線導出來,做個動態圖展示。”
“行。”劉好仃應著,“但彆隻放結果,把中間那些卡點也標出來。讓大家記得,是從哪兒一步步走過來的。”
王芳臨走前把清單拍照存檔,嘴角微微翹著。孫雯在設備交接打卡表上簽下名字,轉身時看見角落裡那台檢測儀已經貼上了充電提示標簽,還畫了個笑臉。
廠區燈光通明,流水線仍在運轉。
劉好仃坐在辦公桌前,日誌本攤開在最後一行字上。筆尖懸了一會兒,他又補了一句:
“有人開始多做半件事,我們就該讓這件事,變成習慣。”
他合上本子,目光落在窗玻璃映出的人影上。遠處裝配線末端,一排新燈正在依次點亮,節奏平穩,光色均勻。
其中一個燈,在啟動瞬間輕微晃了一下。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