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線還在轉,燈光一盞接一盞亮起,節奏沒變。劉好仃站在培訓角的桌前,手裡捏著那個舊遙控器,外殼發黃,按鍵邊緣已經磨出了灰白色的印子。他把它輕輕放在桌上,正好壓住會議通知的一角,和昨晚一樣。
“來都來了,坐吧。”他抬頭看了眼陸續走進來的幾個人,聲音不高,但夠清楚,“椅子擺好了,不坐白不坐。”
趙磊提著個工具包進來,順手把電子屏電源插上,屏幕亮起時閃了下花,他趕緊拍了兩下。“音響真不用?萬一吵得聽不清呢?”
“聽得清。”劉好仃搖頭,“咱們說話又不是演節目,要啥背景音樂。再說了,流水線的聲音才是咱們的背景音。”
孫雯抱著筆記本走過來,眉頭還是習慣性地微皺著。“我收了十幾條匿名提議,有說想讓燈自己調亮度的,也有說能不能換個顏色隨心情變的……聽著像做夢。”
“夢做得太大容易摔,可一點夢沒有,人就走不動。”王芳坐在她旁邊,打開平板,“我把服務記錄裡那些‘要是能……’的話全扒出來了,整整三十七條,光是‘起夜怕黑’就提了八次。”
“那就從怕黑開始。”劉好仃翻開自己的本子,第一頁畫了個歪歪扭扭的表格,上麵寫著“智能響應”“環境互動”“人文關懷”三欄,“不怕想法小,就怕不敢提。今天這會,不打分,不批評,誰說錯都不記賬。”
沒人吭聲。角落裡有人低頭看鞋尖,有人翻筆記本像是在找什麼重要記錄。
劉好仃笑了笑,拿起那個舊遙控器晃了晃:“十年前廠裡推這款,說是高科技,每台多賣二十塊。結果呢?三個月後客戶全抱怨——按一下要等半秒,電池還特費。現在看,笨得要命。可那時候,它也是新東西。”
他頓了頓:“誰能想到,幾年後手機一連,開關燈動動手指就行?所以啊,今天咱們說的哪怕再離譜,也彆笑。指不定哪天,就成了彆人嘴裡的‘早該這樣’。”
趙磊抬起頭:“我先說一個?我們組有個小夥子一直琢磨,能不能讓玻璃本身帶感應,溫度一高,燈自動調暗,省電又護眼。”
“這個可以有。”王芳立刻接話,“上個月回訪一個客戶,他說夏天辦公室太亮,窗簾拉下來又悶,要是燈能自己感知光線變化就好了。”
孫雯翻了翻手裡的記錄:“包裝組老李前幾天嘀咕,說他閨女家的冰箱貼能變色,咱這玻璃是不是也能搞點花樣?比如冷了顯藍,熱了顯紅?”
“不止是顏色。”另一個聲音從後排傳來,是個年輕質檢員,“要是能根據房間濕度調節透光度,浴室鏡子就不會起霧了。”
話音落下,屋裡靜了一瞬。
劉好仃沒急著寫,而是抬頭看了一圈:“剛才這幾個,有沒有共同點?”
“都是讓東西自己知道情況,然後做反應。”趙磊答。
“對。”劉好仃在“智能響應”那一欄寫下“感應玻璃照明”,圈起來,“咱們不做空中樓閣,但可以一步一步來。玻璃能感溫,燈能調光,再加上時間設定、遠程控製,一套係統就能立住。”
王芳眼睛亮了:“那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比如專門給老人設計一套?定時亮燈提醒吃藥,半夜起床自動開柔光,甚至連天氣預報都能結合——下雨天提前亮得早一點,免得摸黑摔跤。”
“這個更實在。”孫雯點頭,“而且技術上不難實現,核心模塊我們都有基礎,就是沒串起來過。”
“那就串。”劉好仃在“人文關懷”欄寫下“特殊人群定製服務”,加了個星號,“老人、小孩家庭、獨居用戶,需求不一樣,燈也不該千篇一律。”
有人小聲問:“廠裡肯投嗎?改模具、換產線,錢從哪來?”
“現在不談錢。”劉好仃說,“今天隻談‘能不能想’。錢的事往後排,想法的事往前趕。咱們先把路標立起來,再看怎麼修路。”
趙磊掏出筆,也開始記:“其實係統對接這塊,後台框架能改,就是得重新測試穩定性。但如果方向定了,技術組可以抽人專項跟進。”
“我也可以整理一份用戶場景清單。”王芳快速敲著平板,“把不同家庭的使用習慣分類,比如有老人的家庭通常幾點起夜,孩子寫作業需要什麼色溫……這些數據服務部都有。”
孫雯猶豫了一下:“如果要做定製,質檢標準也得更新。不能還拿統一亮度、一致啟動速度去卡所有產品。得分檔、分模式。”
“那就分。”劉好仃看著她,“標準不是鐵板一塊,是為了讓人用得舒服。以前我們追的是‘不出錯’,以後得追‘剛剛好’。”
屋裡氣氛慢慢活了起來。有人開始低聲討論傳感器成本,有人說能不能加個語音提示功能,還有人提議做個簡易app界麵草圖。
劉好仃一條條聽著,記在本子上。有些寫著寫著劃掉了,有些被圈出來打了兩個勾。
最後,他合上筆帽,抬頭說:“咱們定了兩條主路:一是做能感知環境的智能玻璃燈,二是推麵向特定用戶的個性化服務。接下來,不急著落地,先篩——三個問題:能不能做?客戶要不要?我們有沒有優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磊舉手:“第一條,技術上有底子,難點在整合,但可行;第二條,從反饋看,明確要的人不少;第三條……咱們乾照明這麼多年,懂材料、懂工藝、懂售後,比外行強。”
“那就留著。”劉好仃在兩項建議旁邊都畫了紅框,“下周開始,各自找人搭小組,先出個可行性小樣。不求快,求實。”
王芳笑了:“我還以為沒人敢提這些呢。”
“不是不敢。”孫雯輕聲說,“是以前沒人問。”
劉好仃站起身,伸了個懶腰。窗外陽光斜照進來,落在桌麵上,正好映在那個舊遙控器上,塑料殼泛著微光。
“其實吧,”他指著它,“它也沒錯。隻是世界走得快了些,它沒跟上。咱們不想當那個被淘汰的東西。”
趙磊收起工具包:“那明天就開始?”
“不急。”劉好仃翻開本子,在最後一頁畫了個簡單的圖表,橫軸是“可行性”,縱軸是“用戶價值”,中間點了幾個位置不同的小點,“今晚我先理一遍,挑出幾個最該先碰的。”
孫雯看了看表:“我去把今天的提議歸個類,明早發你們。”
王芳合上平板:“我也補幾條新收集的反饋,有個媽媽說孩子怕黑,想讓燈變成星星投影……聽著挺有意思。”
“記下來。”劉好仃說,“隻要是真心想要的,就不算瞎想。”
幾個人陸續起身,但沒人急著走遠。有的站在桌邊繼續聊,有的翻看剛寫的筆記,氣氛像剛點燃的爐火,不燙人,卻暖著心。
劉好仃沒動,手裡的筆還在紙上輕輕點著。他把“智能玻璃產品”和“個性定製服務”兩個詞圈得更大了些,又在旁邊寫下一行小字:“從解決‘有沒有’,到回答‘好不好’。”
他抬頭看了眼流水線方向,新一批燈具正緩緩通過檢測區,燈光平穩,沒有閃爍。
筆尖在紙上頓了頓。
他低頭,開始畫第三個欄目,標題寫了兩個字就停住。
筆懸在半空。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