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把第一張原聲卡片貼上牆的時候,劉好仃正盯著電腦屏幕右下角的時間。十點零七分,陽光已經爬上辦公桌邊緣,照在那本剛合上的《啟明一號上市首周實錄》封麵上。
他沒急著翻開新文檔,而是先點了點音箱圖標,把音量調低了一格。趙磊傳來的反饋音頻還在後台排隊,但他知道,現在該聽的不是聲音,是沉默裡的動靜。
王芳走進來時手裡拎著兩杯豆漿,一杯放他手邊,一杯自己捧著吹了吹。“五十套全發出去了,物流那邊說今天下午就能到。”她坐下,語氣像在報天氣,“有三個客戶問能不能加急安裝。”
“不加急。”劉好仃端起豆漿喝了一口,“按排期走。誰家都重要,但不能亂。”
“可人家等著用呢。”王芳皺眉,“咱們口碑剛起來,這時候掉鏈子,容易讓人覺得‘也就那樣’。”
“口碑不是靠快,是靠穩。”他放下杯子,“你看小區裡那些修鞋補衣的老攤子,幾十年沒人打廣告,可一提名字,街坊都認。為啥?因為他們從不糊弄人。”
王芳張了張嘴,最後隻是歎了口氣:“道理我懂,可我也怕錯過這股勁兒。”
這時趙磊推門進來,筆記本夾在腋下,臉上帶著熬夜後特有的紅暈。“我把前七十二小時的數據重新跑了一遍。”他坐下來,打開電腦,“用戶活躍時段集中在晚上八點到淩晨兩點,和預設的節能模式吻合度達到百分之八十九。另外……”他頓了頓,“有十一戶主動開啟了‘家人共享提醒’功能。”
“什麼意思?”孫雯從設計稿裡抬起頭。
“就是燈亮了,他們子女手機也會收到通知。”趙磊敲了敲鍵盤,“有個女兒留言說:‘我爸半夜起床,我再也不用猜他是不是摔了。’”
屋裡安靜了幾秒。
孫雯低頭在便簽上寫了一句:“燈亮了,孩子也安心了。”
劉好仃看著白板,拿起筆,在“使用場景”那一欄下麵劃了條橫線。“我們得想遠一點。”他說,“現在是一百個人用了說好,接下來要是有一千個、五千個呢?還能不能保證每一家都像現在這樣踏實?”
王芳抬眼:“你是想往外擴?”
“不是全國鋪開。”他走到牆邊,拿起一支紅筆,在深圳地圖上圈出幾個點,“先看看隔壁兩個區——龍崗、寶安。那邊新建的中高端社區多,老人帶孫子住的也不少。還有兩家民辦養老院,已經在試用名單裡掛了號。”
“你這是要搞試點?”趙磊問。
“對。小步走,看反應。”劉好仃點頭,“我們現在不缺好評,缺的是驗證——這些好評能不能換個地方、換批人,照樣成立。”
孫雯忽然插話:“可宣傳材料還是按獨居老人寫的,要是家庭用戶多了,故事是不是也得變?”
“當然。”劉好仃笑了,“你們還記得那個小姑娘說的嗎?‘爺爺的燈會走路,像小狗一樣。’這話多有意思。說明不隻是防摔,它還能陪人。”
“那我回頭做個‘家庭版’征集活動。”孫雯眼睛亮了,“讓買了燈的家庭拍段小視頻,講講家裡誰最愛上廁所,誰最怕黑,誰第一次敢自己倒水喝……真實就行。”
“可以。”劉好仃記下,“但彆搞投票、彆評獎。咱們不是選最美家庭,是聽生活怎麼過。”
王芳這時站起身,語氣變得乾脆:“如果真要拓展,銷售這邊也得跟上。我現在就聯係幾家物業,問問社區統一采購的可能性。價格可以談,關鍵是安裝和服務能不能跟住。”
“服務才是門檻。”趙磊接過話,“但現在係統隻能支持一百五十台設備實時監控。再多,報警響應就得延遲。”
“所以你要做減法。”劉好仃看著他,“不是所有問題都要立刻解決,而是找出最關鍵的那個。比如——哪類故障最影響體驗?”
“感應失靈和夜間誤觸發。”趙磊不假思索,“占了反饋總量的七成。”
“那就先盯這兩個。”劉好仃在紙上寫下:輕量化運維方案。“兩周內出個簡化版檢測流程,能讓普通安裝工一眼看出問題在哪。不用高科技,能用就行。”
王芳翻出客戶表:“我還發現,複購意向裡有三成來自三代同堂的家庭。他們不是給自己裝,是給爸媽、祖輩裝。這種訂單,要不要單獨列出來?”
“要。”劉好仃點頭,“而且這類家庭更看重售後響應速度。我們可以試試推出‘親情守護包’——購買兩套以上,享受優先排期、遠程指導、年度免費檢修。”
“聽著像套餐促銷。”孫雯笑,“但加點溫度就好了。比如附張卡片:‘您點亮的不隻是路,是一家人的安心。’”
“這句好。”劉好仃記下,“就放在包裝盒裡。”
會議開了一個多小時,桌上散落著草圖、數據打印件和喝了半杯的豆漿。窗外陽光移了個角度,照在原聲牆上,那句“亮了”被曬得微微發白。
劉好仃坐在主位,麵前攤開一張新紙,上麵寫著三個方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周邊城市中高端社區王芳牽頭調研)
2.養老機構試點合作對接物業與運營方)
3.家庭多場景複購激勵計劃孫雯策劃故事征集,趙磊優化技術支持)
他一條條念完,抬頭問:“有沒有人覺得太快?”
王芳最先開口:“我覺得……不是快,是終於能動了。之前憋著勁兒乾,就怕沒人認。現在有人認了,反而不敢邁步,那才叫可惜。”
趙磊摸了摸下巴:“我擔心的是技術兜不住。但如果先做小範圍測試,邊跑邊改,問題應該可控。”
孫雯沒說話,隻是把剛才寫的那句“孩子也想要一盞”撕下來,貼在了自己的筆記本封麵上。
“那就這麼定。”劉好仃合上筆帽,“先不做大規模推廣,也不接大單。我們拿這三個方向做探路石,每一步都踩實了再往前。”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在“口碑”兩個字外麵畫了個圈。“我們現在最大的本錢,不是銷量,是信任。彆人信我們做的燈能護住老人一腳;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份信,走得更遠一點,又不丟。”
話音落下,辦公室一時安靜。
王芳起身去翻客戶檔案,趙磊開始整理係統日誌,孫雯打開設計軟件,新建了一個名為“家庭之光”的文件夾。
劉好仃回到座位,打開郵箱,準備給團隊發一封彙總郵件。標題打了四個字:“關於下一步”。
還沒寫正文,手機震了一下。是小程序後台提示:新語音上傳成功。
他沒點開,隻是看了眼發送時間——七分鐘前,來自南山區某小區。
他把手機輕輕推到一邊,重新看向屏幕。
窗外,一輛叉車緩緩駛過廠區空地,車鬥裡碼著幾箱未貼標的樣燈。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