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默默打開筆記本,新建了一個文件夾,輸入“綠色可行性初探”。孫雯掏出手機,打開錄音備忘錄,開始記要點。王芳則直接調出客戶分類表,把所有標注“有兒童”“有老人”“關注健康”的家庭單獨歸類。
劉好仃看著他們動作,沒打斷,等了一會兒才說:“從今天起,咱們得換個腦子乾活。功能做得再好,如果底子讓人不放心,那就是沙上蓋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頓了頓,“我打算成立一個臨時小組,專門研究環保這條路怎麼走。趙磊牽頭,拉上質檢、采購、研發各一人,一周內拿出國內外智能玻璃環保標準對比報告。不求多全,先搞清楚我們差在哪,補得上來不。”
趙磊點頭,“我下午就去找資料。”
“彆光找現成的。”劉好仃補充,“去翻過去三年的原料清單,看看哪些部件還能替換成更可持續的。邊框、膠條、塗層,哪怕一顆螺絲釘,也得過一遍。”
孫雯舉手,“那宣傳這塊呢?我們現在的話術全是‘懂你’‘貼心’‘預判’,要不要調整方向?”
“要。”劉好仃說,“但不是馬上改口。先摸清家底,不然吹出去的話,回頭被人戳穿,傷的是信譽。”
王芳問:“客戶現在問起來,怎麼答?”
“說實話。”劉好仃說,“就說我們正在全麵評估產品在環保方麵的表現,近期會有專項說明。願意等的,我們登記優先通知;急著裝的,提供現有檢測報告副本,隨貨附送。”
“不怕他們嫌慢?”孫雯小聲問。
“怕。”劉好仃坦然,“但更怕為了快,說了違心話。咱們好不容易讓客戶覺得這燈‘像家人’,不能因為一次含糊,讓它變回冷冰冰的機器。”
散會後,大家各自忙開。劉好仃回到工位,打開市圖書館的遠程檢索頁麵,申請調閱《綠色建材認證指南》電子版。等了十分鐘,收到確認郵件,他立即下載,打印出來厚厚一疊。
下午五點,他抱著這份資料回辦公室,路上碰見質檢組的小李。
“劉師傅,聽說您在查環保標準?”
“嗯,隨便翻翻。”
“我們上季度送檢的那批樣品,其實有個新指標差點沒過,後來換了供應商才搞定。”
劉好仃停下腳步,“哪個指標?”
“總揮發性有機物釋放率,新地方標準比國標嚴百分之三十。”
他點點頭,沒多問,繼續往辦公室走。進門前,抬頭看了眼走廊儘頭的監控屏——係統運行正常,訂單穩步上升,客戶滿意度曲線還在爬坡。
但他心裡清楚,有些變化正悄悄發生。
晚上八點,其他人陸續下班。劉好仃留在工位,一頁頁翻看《綠色建材認證指南》,用紅筆勾出重點條款。台燈照著他花白的鬢角,紙張翻動的聲音在安靜的辦公室裡格外清晰。
九點二十三分,他合上最後一頁,把書放進抽屜,關掉台燈。起身活動了下肩膀,走到監控屏幕前,盯著實時數據流看了一會兒。
然後他坐回去,打開電腦,新建文檔,標題打了兩個字:議程。
下麵第一行寫著:“明日晨會,討論環保材料替代可能性,初步分工。”
他敲完最後一句,抬頭看了眼牆上的鐘。
十點差五分。
窗外,廠區隻剩下零星燈火。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