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震動了一下,劉好仃正站在車間門口看包裝進度,褲兜裡的手機貼著腿側輕輕一跳。他沒急著掏出來,而是先衝裡麵喊了聲:“老周,三號箱封帶打緊點,彆晃!”
才慢悠悠把手機拿出來。
是林誌邦的微信。
“內部評審通過了,可以簽合同。”
劉好仃看了兩遍,把屏幕往上推了推,確認自己沒看錯字。他轉身往辦公室走,腳步不快,但每一步都踩得實。路過質檢台時順手摸了下剛出爐的一塊玻璃,溫度剛好,不燙手也不涼,像春天曬透的石板。
進屋第一件事,翻出法務給的那份涉外銷售合同模板。紙張有點厚,翻頁時得用點力。他從抽屜裡拿出紅筆,一條條劃重點:交貨期、驗收標準、違約情形。劃到“不可抗力”那條,停了兩秒,又在旁邊補了個小問號。
電話打過去的時候,林誌邦接得很快。
“劉師傅,您說。”
“林總,我想了個辦法,”劉好仃聲音平穩,“這批貨我們分兩批交,第一批先發三百平米,您那邊驗完沒問題,第二批再走。萬一中間有啥變動,咱們都有餘地。”
電話那頭靜了幾秒。
“行,”林誌邦說,“你這思路清楚。不過第三方抽檢這事,你們真願意配合?”
“我們不怕查,就怕查不到問題。”劉好仃笑了笑,“真出了毛病,咱不能賴彆人眼瞎。”
兩人又聊了十幾分鐘,把幾個關鍵點敲死。掛電話前,林誌邦說了句:“電子合同我這就發您郵箱,您看看有沒有要改的。”
“好,我等您消息。”
不到十分鐘,郵件到了。劉好仃打開電腦,逐行讀完,隻在包裝防護條款裡加了一句“加裝濕度指示卡”,然後點了簽署。打印出來後,他拿回筆記本,在“林誌邦”那一欄輕輕劃掉“等回音”,寫下“0425合同生效”。
他合上本子,起身去車間。
趙磊正在調試新批次的參數,見他進來,抬頭問:“成了?”
“簽了。”劉好仃把打印好的合同遞過去,“這是正式版,附件裡的技術指標,一條都不能差。”
趙磊接過一看,眉頭慢慢皺起來:“密封膠得換。”
“我知道。”
“成本高一截。”
“用最好的。”劉好仃看著他,“這不是賣貨,是開門。第一腳踩穩了,以後路才好走。”
兩人正說著,質檢老周也湊了過來。三人圍在操作台前,把合同附件的技術要求過了一遍。高溫、高濕、抗紫外線——每一項都對應著具體的工藝調整。最後決定啟用園區那家新供應商的耐候膠,雖然貴了些,但上周小樣測試數據漂亮,老化實驗撐了三百二十小時還沒明顯衰減。
“那就定它了。”劉好仃拍板,“這批編號改成tgex001,單獨建檔,全程錄像,每塊玻璃貼出口標簽。”
“還得拍照留底。”老周補充。
“對,連邊角料都要登記去向。”
說完,劉好仃又叫來王芳。
“包裝按最高標準來,防潮木箱,內襯泡沫加隔板,箱子外麵刷雙層防水漆。”
王芳記著筆記:“要不要印嘜頭?”
“印。左上角標‘客戶共創計劃首發’,字體大點。”
“客戶看到會高興吧?”
“不是讓他們高興,”劉好仃搖頭,“是讓他們記住——這塊玻璃,是從哪兒來的。”
中午飯沒回宿舍吃,就在茶水間泡了碗麵。吃完後他沒歇,打開電腦開始整理報關材料清單。園區外貿服務中心之前發過一份指南,他打印出來鋪在桌上,一項項勾選:產品說明書、檢測報告、營業執照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