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陳餘隻是輕描淡寫一字。
暗衛給神都城做出了如此之高的評價,竟稱之為“永不陷落”。
那麼這座追溯起來,比景都曆史更加久遠的西境大城必有其獨特之處。
暗衛又應了一聲“是”,隨後道:“神都圍三山而建,三座高山皆有千米高,也被大周人稱為三大聖山。其中一座是純礦山,山體附近富含大量銅鐵金等礦產,幾乎取之不儘。”
“大周人建國之初,便傾儘全力挖空了整個山體,在山體內部建造了數個巨大的,集合了開采、熔煉與鑄造工場。曆經數百年發展,城內完全實現了鐵器等涵蓋軍工、民用等兩方麵的鐵器自足。”
“而且儲備量冠絕整個大陸,不需要任何一方的幫助,即便神都封鎖十年,城中大軍亦不會因缺乏鐵器和兵器而自行瓦解潰敗。他們是整個大陸唯一一個把武器壓在枕頭底下的強武帝國,大人可以試想一下,那意味著什麼...”
陳餘一驚,似乎被這話給怔住了,愕然道:“什麼?大周人圍住了一座礦山,且有完備的生產鑄造工藝與人員,戰時能源源不斷生產武器?”
兩軍對壘,有時候並不會因為一兩場的勝利,就能決出勝負。
從某種層麵上來說,打仗拚的是國力與人員物資的消耗。
再驍勇強悍的士兵,也要有精良兵器,用之不竭的物資補給,方能奠定占據主動的基礎。
而神都城圍礦山而建,曆經百年浸淫,已構建出完整的武器生產鏈,且儲備量驚人,這意味著...任何人想和他們比拚消耗,都終將會落空...
隻要城中還有百姓,大周人就擁有取之不儘的武器。
敵軍圍城,一旦陷入苦戰,卻極有可能陷入物資匱乏而攻堅不利的窘境,繼而顯見頹勢。
任何一場無法迅速結束的戰爭,最終的結果都終將演變成消耗戰。
消耗戰的結果,則是背後極大的人力物力的付出,乃決勝的關鍵。
大周人占據地利人和,卻首先解決了軍械消耗的首要難題,無疑顯示出了其極大的戰爭潛力。
城中有永不枯竭的武器資源,豈非就是神都永不陷落的首要條件?
大周全民皆兵,有武器,就代表他們仍有絕地反撲之力。
不過,這僅僅也是首要條件而已。
有戰爭潛力,與能打贏戰爭,其實是兩碼事。
暗衛點頭,凝重道:“是的。根據大周神衛府公布的資料顯示,西城的那座高山武器庫中,就儲藏著足夠大周軍守城五年所需的武器輜重。這還不包括那無數巨大熔爐開啟後,能不斷新鑄出來的新兵器。”
“而位於城中東部的那座...既是皇陵,也是大周人至高無上的神山,大人可知其中有何隱秘?”
聞言。
陳餘沉思了片刻,順著城中三山第一座是武器庫的思路,稍一延伸,似乎就想到了貓膩。
頓了頓後,開口道:“他們敢說神都永不陷落,必是有所依仗與鋪排。而能支持戰爭勝利的決定性三大條件,除了要有充足的武器資源以外,糧食儲備也是重中之重。”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士兵也是人,終究要吃飯的。難道說...神山的山體也被掏空了,用來儲存糧食,那是一座糧倉?”
聽此。
暗衛眼中閃過一抹佩服之色,接道:“想不到大人年紀不大,思維竟如此縝密,天資聰慧,一語便點中了要害。沒錯。神山高達千米,山巔處建起祭壇,祭壇下的地堡就是大周曆任君上的陵寢墓室。”
“除此之外,偌大的山體內部被劃分為逐層掏空,共打造了數十層寬闊的倉庫。大周人占據了西境地域上僅有的一片黑土平原,肥沃的土壤讓他們種下的糧食收成,並不比咱們的內陸中原差,乃至猶有過之。”
“這些豐富的糧食,除了滿足大周百姓的日常所需之外,並不會外銷換取金銀,隻因神都城內的金銀鐵礦就足以讓大周朝廷富得流油。那些富餘的糧食被規整地儲藏起來,就存放在神山皇陵底下那數十層倉庫中,儲量大到難以想象。”
“保守估計,神都城裡麵的人就算數年不向外麵尋求糧食,亦不會鬨饑荒。關鍵是...山體內部冬暖夏涼,非常適合糧食儲藏,並不用擔心物資會腐壞。”
“根據我城中那位老友的估測,神山內部的戰略物資儲備,是...足以支撐百萬軍民生活三年的物資。百萬人三年啊....那該是何等龐大的儲量?戰時要是節儉使用,估計能拖上五六年不用擔心口糧問題!”
陳餘沉默,心中不由震撼起來。
作為一名前世“老兵”,他深知不論是現代戰爭,還是古代的冷兵器作戰,物資口糧在整個戰爭鏈條中占據著什麼樣的關鍵地位。
彆的不說,單說反賊占領整個東境後,石有容就帶人滿天下地募集糧草,便可見一斑。
人是鐵,飯是鋼,不能吃飽,再強大的軍隊也等同擺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大周人竟未雨綢繆,在城中挖空山體,儲備了百萬大軍幾年的糧草。
有武器,有糧食,何懼你圍城消耗?
重要的一點是,這個獨樹一幟的戰鬥民族在首先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上,並不會乾做困獸。
從大周曆史上數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戰役中,他們習慣了主動出擊,且不勝不歸,玉石俱焚的秉性。
既做好了不敵固守的準備,也做好了奮力一擊的決心。
故而,就算大周軍於城外戰敗,被迫退守神都,任何一方想斬斷那一杆豎立在神山之巔的皇旗都絕不容易。
永不陷落的基礎,除了要有絕對的充足的武器之外,還要有足夠的糧草儲備。
大周人卻已全然具備,可見那句口號絕非隻是空頭威懾。
見到陳餘黯然沉默,暗衛嘴角一動,自顧接道:“大人既知兩軍交戰之關鍵,當也深通兵法與戰場規則。無可厚非的是,就算神都有兵有糧有武器,但要想做到真正的永不陷落,倒也還言之尚早。”
“大人聰穎,已經猜到神都城的弱點,是嗎?”
陳餘道:“兵從民中來,民以食為天,而水...卻是萬物之源。神都城有軍械工場,有物資儲備,有驍勇的將士,但要保持城池穩固,仍需解決的水源的問題。”
“如果是本使帶兵進攻神都,便會從水源和城中設施入手。具體進攻方式有兩個,第一,火攻。第二,截斷城中水源,或者下毒。一旦城中無水可用,再堅固的城池也會不攻自破。”
“士兵可以幾天不吃飯,卻不能幾天不喝水!”
暗衛一眼讚賞,輕歎道:“大人果然是猜到了命門,但這個命門...其實早在神都建成之初,就已經不是命門了...”
陳餘一愣:“什麼意思?”
“城中的第三座高山,是唯一座不被掏空山體的存在。”
“為什麼?”
“因為山體中本就有一處巨大的天然溶洞,隻需稍加改造,就能成為戰時傷兵與百姓的臨時避難所。最得天獨厚的一點是,溶洞的內部裂縫中有一條穿城而過的地下河!地下河的源頭來自高山融雪,且河道皆位於地下,並沒有地表河道。神都百萬軍民的生活用水都來自那處溶洞,換言之,隻要外城不破,大周人就無懼用水問題。”
“這...”
陳餘驚呆了,兩眼瞪大,暗道一聲:還真是得天獨厚啊...地下河的源頭在雪山,想要下毒,阻斷城中軍民的用水,就隻能在雪水上入手。
可在雪水中下毒,如何能保證毒素不被衝淡,或者失效?
關鍵是地下河是流動的,根本無從確保流入神都城中的水源蘊含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