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嚴保江南不亂,糾察隱匿在六道州府中的東瀛奸細與其餘外邦人!
不論外麵發生什麼,江南這個“錢袋子”都不能亂,務必保持相對穩定。
在東瀛人的計劃中,江南會是他們登陸,並穩住腳跟的第一站。
江南多富商,商業發達,一直是大景對外的第一門戶。
控製了這裡,等同於遏製了大景的咽喉。
就算江南失控之後,朝廷仍有一戰之力,也必會失去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而大軍沒了輜重與糧餉,軍心必亂。
不得不說的,東瀛人這個謀劃是極有針對性的。
但要想完成登陸江南,並控製江南的目標,前提就必須衝破東海、南海兩大艦隊的防線。
再者,江南人口眾多,隻要江南百姓還沒有對朝廷完全離心,即便外邦人登陸也難以做到實際控製。
陳餘第一步要霍鐵山不惜代價穩住江南的民心與局勢,就是為了防止後患。
而霍鐵山此前掌管錦衣衛多年,乃內衛首領。
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抓奸臣,挖奸細,震懾人心。
有他親自主持江南六道的“清剿”工作,陳餘覺得再合適不過。
錦衣衛的職責本就是為皇帝清除異己,並搜集情報,嚴防外邦細作入侵。
這一回,算是讓他們回歸主業了。
加上有十萬禁衛軍與五萬外調的鎮西軍相助,江南六道暫可穩住不亂。
隨後。
在揚州城逗留了一個多月後。
陳餘與王二牛再次起程,經徐州與梅州邊界,進入反賊石先開的控製區。
用了十天時間,抵達雲州海港,東海與南海艦隊的駐地。
在意識到東瀛人可能會大舉來犯後,林少裳在離開江南之前,就下令把東海艦隊調回原駐地,並將南海艦隊的部隊精銳也派到東海海域。
兩支艦隊聯手,在東海上築起了一道綿延數百海裡的防線,隻為阻擋以東瀛村上家族為首的入侵者。
在此之間,東瀛人已然撕破臉皮,熟悉派兵猛攻大景艦隊的防線。
外敵當前,大景人內部雖矛盾重重,但這一刻有了共同的敵人,卻顯得格外團結。
反賊黃蓮軍不再事事與朝廷軍針鋒相對,在東海艦隊於海上和東瀛人廝殺之時,他們沒有趁火打劫,也沒有伺機出兵重奪安州。
而是將自身有限的物資全數用以支援大景聯合艦隊,甚至將軍中一些頗有海戰經驗的士兵編入了朝廷軍。
正如陳餘事前所預料的那邊,大景自己人再怎麼鬨都好,那都是自家的事兒,不容外人染指。
當出現虎視眈眈的外敵時,可瞬間凝聚起所有大景人一致對外的決心,隻有先把外敵消滅,才有可能談將來!
這點“共性”與“共識”,倒是不用多說。
雲州港的旗艦號指揮船上。
陳餘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將所有主戰艦隊的將領都集合了起來,同時當眾發表了自己對東瀛作戰的戰略舉措。
隨行的王二牛在聽完陳餘的作戰計劃後,終於明白了當初在西境時,陳餘為什麼沒有把某種“戰略武器”交給林少裳的原因。
當時陳餘的解釋是:“西境之戰,是關乎林少裳的榮辱之戰,直接關係到她能否可以獲取民心和威望。外人任何額外的幫助,都會削弱她這個帝君力挽狂瀾的形象,必須由她獨立完成。”
“而西境有百萬大軍,隻要大周軍不出動,西涼兩部根本不是對手。就算硬打也是必勝,不需要再給她什麼幫助!而那件戰略性武器,得出其不意地用在東瀛人身上!”
他的計劃很簡單,但一旦完成,那將是顛覆整個冷兵器戰爭格局的戰法!
他為此次行動,設計了一個響亮而晦澀的代號,叫做“無人艇作戰計劃”。
也稱...“小男孩行動”!
抵達雲州港的第二天。
陳餘就下令三州境內的所有工坊全負荷運作,大力製造小型船隻。
小船上豎立獨立的小風帆,不需要載人,完全靠自然風力驅動。
同時,大肆搜集雲州三郡境內的硝石、硫磺等等製造火藥的材料,並親自調配。
人多力量大,大景人的空前團結,讓事情準備起來...事半功倍。
曆經兩個月的緊張籌備之後,數千艘小型無人戰船已準備妥當,或是被提前下水,或是被集中裝到大型貨船上。
不計其數的大量火藥,也被全數搬上戰船。
陳餘跟隨旗艦號來到東海海域前線。
命人在船首處點起一個大火盆,煙霧衝天,卻沒有貿然下達進攻的指令。
等到海上起了東北風,伴隨著濃重的海霧時,他終於動了。
船首處的煙霧在往東瀛艦隊的海上陣地飄去,說明風向利好。
小型無人艇就算無人掌舵,受風力和風向作用,也會自動朝東瀛艦隊駛去!
陳餘站在旗艦號的高台上,拔劍高呼道:“將士們,此戰即決戰,不成功便成仁!東瀛倭寇蛇膽吞象,自不量力,屢犯我天朝,當誅之而後快,無需留情,奉行能殺光絕不留一鷹犬之政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戰,將讓倭寇知我天朝威嚴不容侵犯,犯我大景者,雖遠必誅,絕不容情!”
“傳令,所有無人艇下水,滿載雷火彈,讓東瀛賊寇嘗嘗雷火的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