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凶手犯下後麵10起案件的主要目的。
那為什麼到了2002年之後,凶手就仿佛徹底銷聲匿跡,停止作案了呢?
2002年,這一年,凶手歲數多大了?
這一年在凶手身上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第一起案件在1988年,那時候,凶手的年紀有多大了呢?
假如凶手沒有死,那麼27年後的今天,凶手年齡又多大了呢?
他為什麼會對性這麼癡迷呢?
正常人是不會如此癡迷,乃至陷入癲狂的。
第一起案件發生時,他是否成婚了呢?
凶手自幼成長的家庭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淩晨3點,江樂躺在床上,頭腦風暴不斷散發著。
假設,凶手自幼成長在一個多胎的家庭中那時候,社會背景就是,一戶人經常生個七八),那麼他是排行老大還是老三還是老幺呢?
根據犯罪心理側寫分析,能夠做出這樣殘忍的事的人,基本上可以排除老大,那麼假設他在家中排行老幺,那麼跟其他多胎家庭的老幺有什麼共性呢?
假設,假設,都是假設。
江樂所分析都是假設。
沒辦法,事情過去了這麼多年,除了案宗材料,已經沒有所謂的現場和被害人可言了。
作為老幺的話,應該是比較受家裡人寵溺的,有那麼多哥哥姐姐在,家裡的活基本上不用他做,有好吃的話,一般也不會少了他一口,平時相處過程中呢,家長和哥姐一般都會比較護著他。
那麼這樣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成長中自身的能力可能會比較弱,尤其是生活能力方麵,所以會出現一個普遍現狀,那就是心氣高但能力低。
那麼再假設,凶手是哥哥多還是姐姐多?
應該是姐姐多,在凶手自幼成長當中,可能姐姐沒有滿足他的一些要求,加上自己是獨寵,從而對女性很輕視?
有可能。
那麼第一次白女士被殺案,假設凶手就是奔著盜竊去的,那麼他為什麼需要盜竊?
很簡單,沒錢。
再假設,凶手當時作案的年齡段應該在2030歲之間,因為這段時間,那個社會的人普遍已經成婚,一個男人成婚後,沒有錢養家,鋌而走險去盜竊的可能性比較大。
其實多數的犯罪人第一次犯罪都在青春期,那麼凶手就是屬於過了青春期,在犯罪心理學上有個專業術語可以描述:成年初期。
如果一個人,在成年初期才做首案的話,一般情況下都會有生活上的壓力,加上凶手本人能力很低,心氣很高,結合性格上的缺陷,很容易在作案的時候選擇不擇手段,不顧及後果。
當凶手第一次殺人,也就是殺掉白女士後,後麵的行為都表示他徹底放開了,就像為他打開了地獄的大門,徹底化身魔鬼。
除了利用這種犯罪手段來解決生活難題外,還在血腥、性等強烈刺激下,徹底上癮了,後麵所做的一切,就沒有底線可言。
假設、猜測,江樂現在能做的就是這兩樣,但就算如此分析出來這些,對於這年跨越了27年的案件偵破也提供不多大的作用。
“算了,先睡吧。”麵對這個案件,江樂實在感覺如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淩晨4點,江樂告訴自己,但他一閉上眼睛,案綜材料上現場的照片都會清晰的浮現在他的腦海當中,壓根睡不著。
索性坐了起來,繼續分析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