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當地三甲村村民聽聞山上有一口老井,裡麵可能有水源。
那是他們祖輩時代所挖掘的,於是村民們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十來號青壯年聚在一起,準備組隊上山尋找那口井。
但他們苦尋了一日,並沒有找到所謂的水源,反而在一處隱蔽的、荒草叢生的山洞裡,發現了一具人體屍骸,也就是白骨。
當時大多數村民們隻覺得晦氣,冒著真的被渴死的風險來找,水源沒找到,結果卻找到一具白骨。
大家都不想多事,當沒發現就好,但其中一名有責任心的村民還是選擇了獨自留在原地,報警處理。
接到報警後,陸市公安局迅速趕赴案發現場,初步勘查後發現,屍骨所在洞穴約一米見方,並不算大,除了屍骨外,洞口處的一些石頭引起了他們懷疑。
因為這些石頭擺放的十分規律,洞穴的洞口本來就不大,而這些石頭硬生生堆砌了三十公分高,擋住了大半的洞口。
若不是此次上山的村民人數眾多,且仔細尋找水井緣故,還真不一定能發現的了這處隱蔽的洞穴。
現場除了這具白骨外,在洞穴內警方還發現了一件沒有完全分解掉的一件米色上衣、一條黑色褲子,以及一雙老牌子的解放鞋。
這三樣東西通過目測,大致能夠判斷出死者的性彆是男性。
這些物證重要,但警方最重視的卻不是它們,而是一根被白骨壓在下麵的,幾節腐朽斷續的麻繩。
從繩索纏繞和打結方式來看,民警分析,死者生前雙手、頸部應該都遭到了捆綁,綜合以上特征,警方判斷這是一起他殺案件!
此外,現場也沒有找到能夠證實死者身份的物證。
眾所周知,對於這類型的案件最為關鍵的,也就是找到死者的身份,確定屍源,繼而開展人脈背調,鎖定真凶。
但偏偏就是這第一步,難倒了汕市警方足足三年時間。
黃賢團眉頭緊蹙,“我們當時組織了全市最負盛名的三位法醫共同出手,通過死者的盆骨、上下肢骨,以及恥骨聯合麵等進行檢驗分析。”
“最終能夠得出死者為男性、身高約一米七、死亡時年齡約為35歲等特征。”
“但對於死亡時間和死亡原因這兩點,因為屍體白骨化太久,法醫對此也束手無策。”
“加上事發位於深山老林,常年人煙罕至,而且這座山四麵八方都可以登頂,我們後期的走訪調查工作,也是沒有取得相關線索。”
“案情的情況就是這樣,朱總、江總,這邊還需要了解其他的情況嗎?”
黃賢團雖然是問著兩人,但眼睛是看著江樂在問的。
誰不知道,偵查指導小組真正意義上的組長才是他。
江樂想了想,沒有回答,而是轉頭看向一旁的張欣,法醫這一塊,他才是專業的。
張欣舉手問道:“黃支,請問現場發現的屍骨的數量,風化程度,以及屍骨現在還在嗎?”
“你好,張支,現場發現了63塊不同部位的屍骨,已經全部風化掉了,之前屍骨一直在殯儀館內保存,但前兩天已經被我們轉送回法醫室了。”
“那朱總,江總,我先去法醫室看看?”張欣問道,沒有見到真正的屍骨,他那手讓骨頭開口說話的本事還暫時沒辦法呈現出來。
朱曉華點了點頭,江樂直接站起了身,“我和張支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