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五年……”
周邦彥的指尖,輕輕拂過那張茶引上“崇寧五年”四個朱紅大字。
他的聲音低沉,帶著一絲壓抑不住的凝重。
崇寧,是當今官家趙佶的第四個年號。
崇寧五年,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七年。
一張七年前的陳舊茶引,為何會被朱勔如此珍而重之地藏在貼身的錦囊之中?
而且,這還是一張“官督禦造,龍團勝雪,上供”的頂級貢茶茶引。
龍團勝雪,乃是北苑貢茶中的極品,專供皇室享用,民間難得一見。
其茶引的管控,更是嚴格到了極致。
每一張茶引的流向,都有詳細的記錄備案,稍有差池,便是殺頭的大罪。
李師師的目光,也緊緊鎖定在那張茶引之上。
她那雙平日裡流轉著萬種風情的眼眸,此刻卻清澈如寒潭,閃爍著智慧與警惕的光芒。
“這張茶引,有問題。”
她輕啟朱唇,聲音雖輕,語氣卻異常篤定。
周邦彥點了點頭。
他強壓下心頭的激動與悲憤,努力讓自己的思緒保持冷靜。
“茶引為綱,密碼為引。”
他口中默念著父親當年傳授給他的“茶引密碼師”口訣。
他的指尖,在那張茶引右下角一行細小的編號上輕輕滑過。
“崇寧五年,甲子科,第叁仟陸佰捌拾壹號。”
周邦彥一字一句地念出聲。
然後,他的目光,落在了茶引邊緣,靠近編號的地方。
那裡,用一種顏色極淡的墨水,點著幾個幾乎微不可察的墨點。
若非他早知拱聖營的密碼規則,並且將茶引湊得如此之近,根本無法發現這些隱藏的標記。
“這不是普通的茶引流水編號。”
周邦彥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了然的光芒。
“這是《大觀茶論》的頁碼與字數標記!”
《大觀茶論》,乃是當今官家趙佶親筆撰寫的茶學巨著。
此書不僅詳細論述了各種茶葉的品鑒、製作之法,更被拱聖營巧妙地用作了密碼本的底本。這是他父親周禦所創,拱聖營內部最高級彆的密文體係,隻有極少數核心成員方能掌握其精髓。
朱勔顯然隻是從某種渠道,獲得了這套體係的皮毛,或者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加密模板,卻自以為掌握了周禦的秘密。他所用的,不過是這套體係中最外層、最粗淺的加密方式。
周邦彥迅速從懷中掏出一本製作精巧、便於攜帶的袖珍版《大觀茶論》。
這是他父親的遺物,他一直貼身收藏。
他按照茶引上墨點標記的暗示,飛快地翻閱著書頁。
“第叁仟陸佰捌拾壹號……按照拱聖營的規製,應是《大觀茶論》全書的第三百六十八頁,從上往下數的第八行,第一個字。”
他口中念念有詞,手指在書頁上迅速移動。
很快,他便鎖定了一段文字。
周邦彥的手指,準確地點擊在《大觀茶論》袖珍本的第三百六十八頁,第八行,第一個字上。
那是一個“艮”字。
“艮……”
周邦彥眉頭深鎖,口中低聲重複著這個字。
“艮嶽?”
李師師冰雪聰明,立刻聯想到了當今汴京城內,那座耗費無數民脂民膏,由朱勔一手督造起來的皇家園林。
周邦彥點了點頭,眼神愈發凝重。
他繼續按照茶引上那些微不可察的墨點順序,以及拱聖營內部約定的解讀規則,從《大觀茶論》中逐字提取信息。
每一個字,都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的心頭。
片刻之後,他緩緩抬起頭,看向李師師,聲音沙啞地說道:“茶引所指,是‘艮嶽深處,石窟秘藏,花石為表,鐵甲暗度,遼使往來,圖謀不軌’。”
短短二十個字,卻字字驚心,句句泣血!
艮嶽之中,竟然隱藏著石窟秘室!
那名動天下、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吟詠讚歎的花石綱,竟然隻是表麵文章!
其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漕運之便,暗中輸送鐵甲軍備!
更令人發指的是,遼國使者,竟然也牽涉其中,往來勾結,圖謀不軌!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貪腐舞弊,而是赤裸裸的通敵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