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驚心動魄的宮門對峙,以一種誰也未曾預料到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皇帝吐血昏迷,一大批蔡京高俅的餘黨被連根拔起,整個汴京的權力中樞,在短短一個時辰內,天翻地覆。
周邦彥,這個名字,如同一顆驚雷,瞬間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他被皇帝親口下令,帶入了那座決定無數人命運的深宮之中。
而此刻,在啟祥殿內。
那場決定大宋國運的博弈,才剛剛進入真正的核心。
李師師拒絕了那頂象征著至高權力的鳳冠。
她的話,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病榻上趙佶的心上。
“若為民,我李師師,願為一兵一卒,馬前驅馳,萬死不辭。”
“若為君,這頂鳳冠,不要也罷!”
趙佶看著眼前這個眉眼間像極了她母親,但風骨卻更加決絕剛烈的女兒,渾濁的眼中,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他明白了。
二十年的虧欠,不是一頂鳳冠,一個虛名,就能彌補的。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了周彥被帶入宮中的消息。
以及,那份足以顛覆乾坤的“金遼密約”。
當那份血色詔書與金遼密約,兩份同樣觸目驚心的文件,被並排擺在禦案之上時。
整個啟祥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一份,是帝王的托孤與罪己。
一份,是臣子的背叛與賣國。
何其諷刺!
趙佶在陳公公的攙扶下,掙紮著從病榻上坐起。
他看著周彥,這個自己曾經親手抄家的忠臣之後,又看了看自己的女兒。
他知道,這天下,終究是要交到這些年輕人的手上了。
他深吸一口氣,用儘全身的力氣,下達了一道又一道,足以震動天下的命令。
“傳朕旨意!”
“擬詔!”
他的聲音,不再虛弱,反而透著一股前所未有的清醒與決斷。
“其一,朕為奸臣所蒙蔽,縱容‘花石綱’、‘括田令’等苛政,以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罪在朕躬。自今日起,儘廢此二法,凡被侵占之田土,一律歸還原主,應奉局所掠之財物,儘數查抄,還之於民!”
“其二,朕愧對天下百姓,愧對列祖列宗。特於汴河之畔,設‘登聞鼓’。凡有冤屈者,無論身份貴賤,皆可鳴鼓申冤,上達天聽!朕要這大宋,重開言路,再無壅塞!”
“其三……”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了李師師的身上,眼神中充滿了慈愛與愧疚。
“前賢妃林氏,性情賢淑,含冤而死。其女林昭雪,流落民間,即樊樓李師師。今查明舊案,沉冤得雪。朕意,冊封林昭雪為‘護國長公主’,享親王俸祿,入主禁苑,以彌補朕二十年之過……”
這道聖旨,如同一道道天雷,在殿內炸響。
廢苛政,開言路,甚至要冊封一位流落民間的公主!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罪己,這是要將整個大宋,來一次徹底的刮骨療毒!
然而,還沒等眾人從震驚中反應過來。
李師師,卻再一次,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舉動。
她緩緩上前,對著趙佶,盈盈一拜。
“陛下隆恩,民女心領。然,‘護國’二字,不在封號,在民心。‘公主’之名,於昭雪而言,太過沉重。”
“民女,還是更喜歡樊樓的茶歌。”
她抬起頭,目光清澈而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