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必振心頭一喜,殺價道:“二十塊行不行?”
“四十塊,不能再少了。”
“三十呢?”
“不行。”
“三十五?”
在一番殺價後,律師團的報價依然維持在四十,看來這就是他們的最終報價,孫必振沒法說服他們改變主意。
思索片刻後,孫必振言道:“行吧,四十塊就四十塊吧。”
見孫必振同意了這個報價,律師團的幾張臉露出了興奮的笑。
孫必振眼中,律師團的炁閃爍著,滿是計謀得逞的竊喜。
他們在竊喜什麼?
我上當了嗎?
為什麼我會感到困惑呢?
孫必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目前看來,律師團沒有撒謊,但問題就出在這裡。
如果律師團沒有撒謊,那股莫名的困惑感是從哪裡來的?
到底是哪裡不對呢?
突然,一陣凜冽的靈感湧進了孫必振的腦海,虎軀一震,他腦袋裡的維維豆奶再度沸騰了,他悟了,他看穿了……
孫必振總算知道,那股縈繞不散的困惑感從何而來了!
令孫必振感到困惑的是,無論他選擇哪麵鏡子,律師團都會收走足夠的業報獻給崩離主,按理說,律師團應該不在乎他的選擇,但這和召潮司的說法並不一致。
召潮司說過,她在大拿巴交易時失去了左耳,律師們“紛紛發出了惋惜的歎氣聲,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這說明律師其實是在乎委托人的選擇的。
而律師團此刻表現出的態度卻並非如此,從目前來看,律師團沒有刻意引導他選擇某麵鏡子,雖然他們為了達成交易主動選擇降價,卻堅持“四十”的最終報價不肯放鬆。
這一細節,冥冥之中揭示出了問題的答案:無論孫必振選擇哪麵鏡子,隻要律師們能拿走四十塊碎片,結果都不會改變。
真相已經昭然若揭了,孫必振狡黠地笑了。
見到他笑,律師團有些疑惑:“委托人,請問你笑什麼呢?”
“我知道你們的打算了。”
“什麼打算?”
“我猜,你們一定有辦法,在摔碎鏡子後,產生的碎片數目不會超過四十。”
律師團沉默了。
過了半分鐘,律師團開始故障,他們的臉扭曲在一起,一種陰謀被揭露的不滿情緒四下彌漫,雖然不滿,律師團還是溫文爾雅地祝賀道:
“恭喜,委托人,你猜的沒錯,是這麼回事。”
“既然如此,這樁生意就沒法做了,回見。”
孫必振說完就要走,律師團匆忙挽留道:“等等!委托人,我們可以商量一下,達成對我們雙方都有利的交易。說說你的提議吧,如果合理,我們可以讓步。”
孫必振停下腳步,言道:“那好,我的提議是,無論我選擇哪麵鏡子,在鏡子摔碎後,你們必須確保鏡子的碎片數目大於一百。”
“可以,這是個合理的要求。”
律師團畢竟有錯在先,麵對孫必振的要求,他們隻能讓步,恭順地搓著手,希望孫必振繼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