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抵達首個高危遺跡時,林深和洛璃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這處環形遺跡的環壁幾乎斷裂了三分之一,暗紫色的熵能與刺眼的創世之力像兩條失控的巨蟒,在虛空裡瘋狂絞殺,所過之處,連光線都被撕裂成碎片。更奇特的是,遺跡周圍漂浮著無數半透明的“共生體”,它們一半是暗紫色的熵能凝聚體,一半是金色的創世之力結晶,正用身體填補著環壁的裂縫,卻在兩種能量的衝擊下不斷消散又重組。
【檢測到共生體生命特征】木屋的提示音帶著凝重,【存活時間:平均30分鐘】【行為模式:主動修複遺跡】。
洛璃看著一個共生體剛填補好裂縫,就被熵能巨蟒撕碎,化作漫天光點,卻又在瞬間從能量亂流中凝聚出新的形體,繼續衝向裂縫,忍不住握緊了林深的手:“它們在自殺式修複...”
林深調出該區域的平衡數據,發現這裡的熵能與創世之力強度是主宇宙的百倍,且處於完全對立的狀態,沒有任何緩衝地帶。“正常的平衡方式在這裡行不通。”他指著共生體凝聚的瞬間,兩種能量在它們體內形成了千分之一秒的穩定態,“但它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衡——用不斷的毀滅與重生,換取遺跡的存續。”
就在這時,一個體型較大的共生體突然衝向木屋,它的熵能半身布滿焦黑的裂紋,創世之力半身卻散發著頑強的光芒。當靠近木屋時,它突然解體,化作一道信息流注入木屋係統——那是這處遺跡的記憶:很久以前,這裡的共生體文明曾創造出完美的平衡機製,卻在一次熵能潮汐中失去了家園,隻剩下這些能量形態的殘魂,堅守著修複遺跡的使命。
“它們在請求幫助。”洛璃解讀著信息流裡的情感波動,那是混雜著絕望與希望的信號,“但不是讓我們替它們修複,而是...教會它們更持久的平衡方式。”
林深看著共生體一次次衝向裂縫,突然想起守界者的話:“引導,而非掌控。”他將木屋的平衡樞紐功能調整至“鏡像模式”,讓木屋的金藍能量流與遺跡的能量亂流形成鏡像共振——不是強行壓製,而是模仿共生體的節奏,在毀滅與重生的間隙,注入一絲契約符文的穩定因子。
洛璃則釋放出冰晶本源,在能量亂流中編織出細密的光網。這些光網不阻擋能量衝擊,卻能在共生體重組時,為它們的核心包裹一層保護膜,延長穩定態的時間。第一個被光網包裹的共生體,存活時間從30分鐘延長到了1小時,它驚喜地用熵能半身向洛璃發出感謝的信號,然後帶著新的力量衝向裂縫。
“有效!”林深加快了鏡像共振的頻率,讓契約符文的穩定因子順著能量亂流擴散,“你看,它們開始自己調整重組的節奏了。”
果然,越來越多的共生體學會在光網中優化形態,有的將熵能半身壓縮成防禦外殼,有的讓創世之力半身形成能量核心,甚至有幾個共生體開始協同合作,一個吸引熵能衝擊,一個趁機修複裂縫,配合得默契無間。
三天後,當林深與洛璃準備離開時,這處遺跡的環壁裂縫已經修複了大半。共生體們用能量在虛空裡組成巨大的契約符文,向他們道彆。那個體型較大的共生體化作一道光流,融入木屋的能量球,成為了新的信物——它代表著“在絕望中創造平衡”的勇氣。
木屋的星圖上,這處遺跡的坐標從紅色變成了穩定的銀白色,與其他環形遺跡的坐標連接起來。林深看著能量球裡的信物越來越多,從初契星的紫金石到共生體光流,每一件都承載著不同文明的平衡智慧,忽然明白守界者為何將修複遺跡的任務交給他們——不是因為木屋的力量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們走過的每一段旅程,都在收集這些獨一無二的“平衡密碼”。
“下一個目標,失衡程度最高的那處遺跡。”洛璃指著星圖上一個閃爍著刺眼紅光的坐標,那裡的能量信號顯示,兩種力量已經開始相互湮滅,隨時可能引發連鎖爆炸,“據說,那裡曾經是守界者的主基地。”
林深握緊天道裁決杖,感覺能量球裡的所有信物都在共振,像是在為即將到來的挑戰積蓄力量。“正好,讓它們看看,這些來自不同星球的智慧,合在一起能爆發出多大的能量。”
木屋的提示音堅定地響起,【平衡樞紐能量儲備100】【所有信物同步率95】【準備進入湮滅危險區】。
林深與洛璃對視一眼,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熟悉的決心——就像在核心領域麵對熵主時那樣,在記憶回廊對抗幻象時那樣,在源初核心做出選擇時那樣。契約符文在兩人胸口熠熠生輝,與木屋的金藍光芒、信物的共振光流交織在一起,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平衡之盾,護著木屋,向著那片最危險的能量亂流,緩緩駛去。
他們的旅程還在繼續,平衡的故事也遠未結束。而那些收集的信物、走過的星球、遇到的生命,都已化作這趟旅程中最珍貴的寶藏,在多元宇宙的邊界上,書寫著屬於平衡者的,永不落幕的傳奇。
喜歡迷霧紀元:我的木屋能吞噬萬物請大家收藏:()迷霧紀元:我的木屋能吞噬萬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