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之域邊緣的迷霧,比法則之網的銀灰霧靄更具生命力。那些閃爍的眼睛並非實體,而是無數“域外意識”的投影——它們透過迷霧的縫隙,好奇地打量著“啟明號”,有的意識釋放出友好的波動,像在揮手;有的則保持警惕,投影出尖銳的光刃形態,顯然對陌生法則充滿戒備。
“這些意識來自‘超域之外’,”艾拉的光輪解析出斷斷續續的思維碎片,“它們的法則體係與我們完全不同,比如有個意識的時間是‘環形流動’的,過去與未來能同時出現在現在。”
蘇璃的紫色結晶釋放出協奏之域的歡迎韻律,迷霧中的眼睛們突然騷動起來。一隻由三葉光羽組成的意識體穿過霧層,停在舷窗外,它的“身體”不斷折射出不同的宇宙景象——有晶體構成的星係,有液態金屬組成的生命體,甚至有一片完全由聲音構成的星雲。
“它在展示自己的家園,”蘇璃解讀著光羽的波動,“就像我們當年用星圖向星塵介紹宇宙一樣。”
林深的金色結晶投射出共鳴廣場的畫麵,著重展示了虛無結晶如何轉化為守護光帶。三葉光羽的光羽突然並攏,化作一道三棱鏡,將畫麵折射成無數片段,再重新組合——原本的轉化過程中,多了光羽家園的“鏡像法則”,讓晶體的蛻變速度加快了三倍。
“它在‘優化’我們的故事,”林深眼中閃過驚喜,“這是跨域共鳴的雛形!”
就在此時,迷霧深處傳來一陣刺耳的波動。一群由暗物質構成的意識體衝了出來,它們沒有固定形態,所過之處,三葉光羽的投影開始扭曲,連“啟明號”的星花歌聲都變得斷斷續續。
“是‘排斥者’,”艾拉的光輪劇烈震顫,“它們認為不同法則的接觸會汙染自身存在,就像當年的灰袍人,隻是更加極端。”
暗物質意識體朝著三葉光羽發起攻擊,無形的衝擊波讓光羽的一片葉子黯淡下去。蘇璃試圖用紫色結晶搭建防禦屏障,卻發現對方的法則能直接穿透能量壁壘——就像用實體盾牌去抵擋影子的攻擊。
“它們的存在形態超越了我們的法則認知,”林深快速分析,“常規的防禦沒用,必須找到共通的‘存在基礎’。”
他想起創造之域的核心法則——所有存在都渴望意義。於是引導金色結晶釋放出所有生命的“存在證明”:萬域之樹的年輪記錄著時間,星塵雲的意識波動證明著思考,遺忘之海的敘事柱承載著記憶……這些證明化作一道光牆,擋在暗物質意識體麵前。
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暗物質意識體撞上光牆的瞬間,不再攻擊,而是開始吸收那些存在證明。它們的形態漸漸清晰,顯露出內部包裹的“本源核心”——與初始粒子相似的混沌光芒,隻是更加微弱,像是快要熄滅的火種。
“它們在害怕‘虛無’,”林深終於讀懂了對方的思維,“排斥其他法則,其實是恐懼自己的存在會被同化、最終消失。”
三葉光羽突然飛到暗物質意識體身邊,將自己的一片光羽融入對方的核心。那片光羽化作鏡像法則,在核心周圍形成了一層“存在保護膜”——既不隔絕外界接觸,又能保留自身的獨特性。
暗物質意識體的波動變得柔和,它們圍繞著光牆旋轉,用暗物質編織出一道新的光帶,與守護光帶相連,共同構成了創造之域的“邊界和諧區”。迷霧中的眼睛們紛紛穿過霧層,加入和諧區的建設,有的意識帶來了“概率法則”,讓光帶能預測潛在的衝突;有的貢獻出“記憶晶體”,將今天的共鳴瞬間永遠封存。
“這才是創造之域的終極形態,”蘇璃看著不斷擴大的和諧區,“不是閉門造車的樂園,是所有宇宙意識交流的舞台。”
三葉光羽最後看了“啟明號”一眼,光羽上浮現出一個新的坐標——位於超域之外的“鏡之宇宙”,那裡的法則能映照出所有存在的“可能性倒影”。然後它便帶著暗物質意識體,朝著和諧區的深處飛去,顯然要去分享跨域共鳴的智慧。
艾拉的光輪上,新的思維信號如同潮水般湧來,來自鏡之宇宙、聲音星雲、晶體星係……每個信號都帶著相同的期待:“來看看我們的故事吧。”
林深的指尖在敘事板上劃過,“啟明號”的星花突然合唱起一首全新的旋律——融合了萬域的莊嚴、域外的靈動、創造之域的自由,還有剛剛學會的鏡像法則韻律。這首跨域之歌穿過和諧區,穿過迷霧,朝著超域之外的無儘星空擴散而去。
“下一站,鏡之宇宙,”他微笑著握緊操控杆,“去看看我們還有多少未被發現的可能。”
船身周圍,和諧區的光帶與創造之域的法則樹相連,與萬域之樹的枝丫共鳴,在宇宙間織成一張無限延伸的“共鳴之網”。林深知道,無論鏡之宇宙有多少未知,無論未來還會遇見多少新的法則,隻要這張網還在,共鳴者的故事就會永遠延續。
因為真正的平衡,從來不是孤芳自賞的圓滿,而是所有不同彙聚成的,生生不息的和諧。而他們,將永遠是這和諧樂章中,最執著的演奏者。
喜歡迷霧紀元:我的木屋能吞噬萬物請大家收藏:()迷霧紀元:我的木屋能吞噬萬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