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風略一思索,決定跟著這隻奇異的白鳥一探究竟。他返回拴馬處,解開韁繩,騎上棗紅馬,沿著鳥兒飛行的方向前進。
越往山上走,景致越發奇特。山路兩側的岩石呈現出各種形態,有的如臥牛,有的如立劍,更有許多石頭上覆蓋著白色物質,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阿風下馬仔細察看,發現這些白色物質質地細膩,觸手清涼,正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白堊。他取了一些樣本收入行囊,心想這或許可做顏料或藥用。
白鳥飛行速度不快,時常停在某處樹梢或岩壁上等待阿風跟上。如此行約一個時辰,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一處隱蔽的山穀。穀中百花盛開,蝶舞蜂喧,與山外的險峻景象大相徑庭。那白鳥飛入穀中,停在一棵古鬆上,梳理著羽毛,不再前行。
阿風牽著馬步入山穀,頓時被眼前的景象吸引。穀中央有一片碧藍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周圍的山峰和藍天白雲。湖岸四周生長著許多奇異的植物,有些結著晶瑩剔透的果實,有些開著七彩花朵,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淡淡的、聞之令人神清氣爽的芳香。
最引人注目的是湖泊對麵的一座古廟。廟宇依山而建,青瓦灰牆,雖顯古舊,卻自有一股莊嚴肅穆之氣。廟門前立著兩尊石獸,曆經風雨侵蝕,麵目已有些模糊,但仍能看出雕刻工藝精湛非凡。
阿風繞湖而行,來到廟前。隻見門楣上懸著一塊匾額,上書“大孰神廟”四個古篆字,筆力遒勁,隱隱透出仙氣。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恭敬地推開虛掩的廟門,步入其中。
廟內寬敞明亮,正中供奉著一尊神像。神像以白玉雕成,麵容慈祥中帶著威嚴,眼神靈動如生,仿佛能看透人心。神像手中托著一枚石印,上刻日月星辰圖案。供桌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和野花,香爐中餘煙嫋嫋,顯然不久前還有人在此祭拜。
阿風正仔細端詳神像,忽聽身後傳來腳步聲。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從後堂走出,身著素色長袍,手持一根藤杖,麵容清臒,目光澄澈如泉。
老者見到阿風,並無驚訝之色,反而微微一笑:“年輕人,你為何會來到這大孰山?”
阿風恭敬地行了一禮:“老人家,晚輩阿風,素愛遊曆名山大川。聽聞大孰山景致非凡,更有許多神秘傳說,特來探訪。方才在山下遭遇猛獸,幸得一隻白色神鳥相助,方才脫險,又循著神鳥指引來到此地。”
老者點頭,示意阿風在一旁的蒲團上坐下:“那隻白鳥乃是山中的守護靈禽,通靈性,識善惡。它既肯助你,引你來此,說明你心性純良,與這大孰山有緣。”
阿風好奇地問道:“不知老人家是這廟中的守廟人嗎?在此居住多久了?”
老者撫須笑道:“老朽不過是山中的一介隱士,在此守護神廟已有百餘年了。”見阿風麵露驚疑,老者又笑道:“山中無甲子,寒儘不知年。在這大孰山中,歲月流逝與山外不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接著,老者向阿風講述了大孰山的曆史與傳說。原來此山在遠古時期曾是神仙居所,山中白堊乃天地靈氣所鐘,不僅有療傷治病的功效,還能淨化心靈。那條殺水也非普通溪流,其水源自山心靈泉,飲之可明目清心,延年益壽。
“那襲擊我的野獸又是何物?”阿風問道。
“那是山中靈獸,名喚‘猙’,平日並不傷人,隻是近年來常有外人闖入山中,破壞山林,捕捉靈獸,故而對生人懷有戒心。”老者解釋道,“今日它應是感受到你身上佩劍的殺氣,才會主動攻擊。”
阿風聞言不禁愧疚:“原是晚輩冒犯了。”
老者擺擺手:“不知者不罪。你且記住,入山當懷敬畏之心,對待萬物當以慈悲為念。”
二人交談間,那隻白色神鳥飛入廟中,落在老者肩頭,親昵地蹭著老者的麵頰。老者笑著取出一把穀粒喂它,對阿風說:“此鳥名‘皎’,是山靈的化身,已陪伴我多年。方才正是它感知到你有危險,特地前往相助。”
阿風向白鳥鄭重道謝,皎鳥輕鳴數聲,似是回應。
老者又帶阿風參觀廟宇後堂,那裡藏有許多古籍和山中藥材。老者慷慨地贈予阿風一些醫藥知識和一卷有關天下名山記載的秘本,其中內容遠比世間流傳的更為詳儘神奇。
不知不覺間,日已西斜。阿風雖不舍,卻知該告辭了。臨行前,老者鄭重囑咐:“今日所言所贈,還望善用。山中之秘,不必儘與外人道也。”
阿風鄭重承諾後,拜彆老者,騎上棗紅馬踏上歸途。皎鳥展翅飛起,在他頭頂盤旋三周,方才返回山穀。
下山路上,阿風但覺心境明澈,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更勝從前。回首望去,大孰山在夕陽映照下籠罩著一層神秘金光,美得令人窒息。
此次大孰山之行,雖有驚險,收獲卻遠超預期。阿風不僅見識了奇山異水,得遇靈獸神鳥,更獲得了長者的指點與贈予。他深知這一切都將成為他一生中最寶貴的記憶與財富。
夜幕降臨時,阿風已走出大孰山地界。他回頭望了最後一眼,心中默念:必將再來拜訪。隨後揚鞭策馬,向著新的目的地進發。懷揣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的渴望,繼續他的萬裡之行。而大孰山的奇遇,已成為他遊記中最精彩的一章,也是他心中永遠珍藏的秘密。
星空下,棗紅馬的蹄聲清脆而有節奏,如同為這趟奇遇奏響的終曲,又像是為新的旅程敲開的序章。阿風的身影漸行漸遠,融入蒼茫夜色之中,唯有那雙明亮的眼睛裡,閃爍著永不熄滅的探索之光。
喜歡山海經中山的故事請大家收藏:()山海經中山的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