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環境和昨天一樣的,還是這片巨樹森林,頭頂上依舊是不知名文明的遺跡群。
隻是。
李時雨聽到了聲音。
不是微風吹動樹葉,也不是蟲蟻爬行。
這種聲音更像是某種混雜在空氣中的歌聲,和之前在斯托姆瑞奇時赫爾哈斯突然發聲把汪達的筆嚇掉一樣,她小小聲在空氣中道歉——聲音無處不在。
歌聲……
他停下腳步,打算靜下心仔細聽取這空氣中微弱的聲音。
或許這是他們能夠逃脫這裡的關鍵。
“李時雨?”見身邊的腳步聲消失,走在前麵的瑞文西斯回頭,疑惑地看向他,“你怎麼了?”
瑞文西斯覺得李時雨的舉動很奇怪:他將雙手窩在耳後,眼睛不停眨著,黑色眼睛在無意識的東張西望,眉頭緊蹙。
不明白李時雨的舉動意欲何為。
李時雨開始原地轉圈,然後又大跨步地走過來走過去,和動物的刻板行為一樣。
這到底在乾什麼。
難道他已經被斯圖漢姆控製了!?
瑞文西斯腦子裡已經決定看到李時雨要做下一個更奇怪的舉動前,就用土魔法將他困住。
“瑞文西斯,空氣中有聲音。”李時雨放下雙手,嚴肅看向瑞文西斯,“無論在哪裡,無論朝著哪個方向,都有同樣大小的聲音。有旋律,有節奏,像是某種歌聲……”
說到最後,李時雨也不敢相信。
他們被歌聲包圍著。
“歌聲?!”
心大的瑞文西斯不會在意這種難以察覺的細節,但她也很好奇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於是照著李時雨剛才的動作用雙手收納身邊的聲音。
閉眼,冷靜,用心聆聽。
的確。
空氣中充斥著一種極小極小的聲音。
不是單純的風聲,也不是單純的交流聲,這個聲音小到幾乎會被任何人忽視,隻有聽力極好的家夥——比如季阿娜、楊天宇還有麋鹿——才能聽見。
這個聲音就像歌聲,隱隱約約間有種旋律:婉轉悠揚,像是森林部落狩獵結束後在黃昏時間確認同伴位置的呼喚詞調,是源自上古時期的文明史詩感。
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
那種直擊靈魂的旋律,震顫心靈。
瑞文西斯睜眼,驚喜道:“我也聽見了。你是怎麼發現的,李時雨?!季阿娜來了恐怕都不能聽見吧。”
“對比觀察而已。”
這本就是斥候該做的。
“為什麼會有歌聲。”
瑞文西斯放下雙手,雖然歌聲很好聽,但是她不想聽的太多。
萬一這也是斯圖漢姆蠱惑他們的詭計呢。
她大膽猜測:“是遺留在這片森林的靈魂在唱歌嗎。噫,好可怕——那就是說我們被無數靈魂包圍著,他們幫助斯圖漢姆觀察我們的一舉一動?”
說完,瑞文西斯的脊背發涼。
“想想斯圖漢姆,瑞文西斯。”李時雨提醒道。
“想他?想他乾什麼。”
“人魚。”
李時雨右手劃一個圈,意指讓瑞文西斯根據這個線索繼續思考。
人魚?
人魚……
人魚!
“哦哦哦!我明白了。”
瑞文西斯恍然大悟。
“對,你說得對,李時雨,斯圖漢姆是人魚。那個傳說不就是塞壬用她動人的歌喉迷惑船隻上的船員使船體觸礁,那些船員隨著船一起沉沒化為海上冤魂。就是歌聲!對對對,歌聲!”
李時雨望向周圍的空間。
“所以我想我們所待的這個空間也是如此,斯圖漢姆用他的歌聲迷惑我們。”
他這麼解釋。
“隻是他和我們大眾認知裡的人魚並不一樣,唱歌於他而言是使用魔法的方式,就像瑞文西斯你一樣,你使用魔法前也會吟誦相對應的咒語,他的歌聲也是咒語,而這種咒語持續念誦著,充滿整個空間,除了我們,我們看見的一切都是他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才會在這裡見到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瑞文西斯讚成李時雨的猜測:“嗯,現在隻有這一種解釋。”
那麼。
想要離開這個空間的方法就很簡單了:
讓歌聲消失。
單方麵捂住耳朵不想聽這個歌聲是行不通的。即便是捂住耳朵,他們還是能聽見極小的歌聲,這個歌聲無處不在。
該怎麼讓它從這個環境裡徹底消失呢。
這讓李時雨和瑞文西斯犯了難。
畢竟這種聲音無處不在,到處都是,說不定創造這個空間的斯圖漢姆就在空間之外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們不可能到空間外把斯圖漢姆的嘴給捂住吧。
那麼該從哪裡破局……
瑞文西斯想到昨天他們是從海獸嘴裡出來的,海獸前一刻還活蹦亂跳,將他們吃進嘴裡在胃部變出一個個血人與他們對打,結果出來的下一秒就湮滅肉身,化為白骨。
她抬頭,打量周圍環境。
灰白色樹屋與灰黃色巨樹自成一體,好似那些樹屋並非人為修建,而是自然生長在巨樹之上的,並沒有任何違和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文明用顏色相近的建材,應該是為了隱匿其中,混淆視聽。
瞬間,瑞文西斯腦子裡想出一個辦法:“李時雨,我想我們可以在這個地方尋找一些看上去很反常的物體。就像昨天的海獸,它的屍體突然出現在這個森林邊緣,與這裡的一切格格不入,它不應該屬於這個地方。或許這裡也有一個看上去很奇怪能讓我們離開的出口。”
這的確是個好提議。
“就按你說的做,瑞文西斯。”
兩人踏上尋找出口的旅途。
附近的景色千篇一律:巨樹上有許多樹屋,樹屋之間用橋梁作為連接。
一開始看到這個壯觀的場景或許會有一種心靈上的衝擊,但看得多了,就發現慢慢習慣了,也就那樣,最後心中會萌生出一種不可名狀的詭異感:明明這裡這麼多房子,為什麼一個活物都沒有。
唯一的活物是剛醒來時見到的那個黑色人形生物。
地麵殘存著曾經生命在這裡生活的跡象:沒有水卻被落葉填滿的古井、空無一物的涼棚、與樹屋一樣材質的石材……這些也早就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這裡已經很久都沒人居住了。
為什麼斯圖漢姆主觀意識上要創造這樣一種空間呢?
海獸的話,李時雨倒是能理解。
畢竟斯圖漢姆本體是人魚,人魚都是生活在海中生物,人們都會根據已有的認知創造創造相對而言未知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