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眼底湧起惡毒的光,嘴角抿直了嘴角,袖子裡的手慢慢握緊,隻覺太後那番話刺耳至極。
眼神中帶著深深的厭惡,這老太婆又在裝可憐了。
自己已然繼承大統,她卻把持住著朝政不肯鬆手,搞出了一副長久垂簾聽政的模樣來。
三番兩次乾預自己的政見也就算了,如今自己隻是想認自己的生父為皇考,她卻再三阻攔。
是何居心,讓我連"孝悌忠信之情"都不能對生父表現嗎?
這不是讓我背祖忘宗嗎?
我身為天下之主,連生父都不能尊一聲皇考,那我死後有什麼麵目去見父親,簡直有違人子,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麼想著官家對太後阻攔自己認生父,越發的憤恨起來。
心裡認定此刻太後的聲淚俱下是裝模作樣,博取同情。
不想讓底下的官員覺得自己欺負太後,隨即立馬站起來,一副唯唯諾諾,跟架在火上拷的樣子,誠惶誠恐恭敬的對著太後行禮說道
"大娘娘你嚴重了,朕對大娘娘隻有尊重,絕無違逆之心,不如在問問其他卿家吧!"
官家一副孝子賢孫的表情對著太後說著,但話語裡卻是否認太後的話,把是否認生父的對錯,拋給底下的臣子來回答。
說完官家立馬環視一眼,就看到了底下站著的顧廷燁。
心裡立馬就活躍了起來,當年先帝可是親自在科舉榜單中劃掉了顧廷燁的名字,並且還下旨讓顧廷燁到50歲的時候才能再次參加科考。
導致顧廷燁隻能離京另尋出路,想來是恨極了先帝,加上他又是自己的心腹大臣,他肯定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這麼想著官家立馬對下麵的顧廷燁問道
"顧二,你是兵馬所在,又通曉文書,這事你有何看法啊!"
聽著官家的問話,心裡有譜的顧廷燁上來自然是一套親爹親媽好的言論,直接替官家解了圍,又把炮火引到自己身上。
一副對官家感同身受的模樣說道
"回官家,臣自幼沒了母親,無依無靠,自然覺得什麼都不如親娘好。"
殿內的大臣們,肯定不全是阿諛讒上之人,自然有人就忍受不住顧廷燁這無恥之言。
猛地宮殿裡就響起了,一道憤怒的嗬斥聲。
"你不要臉,阿諛讒上。"
一時間殿內就一片附和的聲音。
"阿諛讒上。"
"對。你阿諛讒上……"
……………
一邊站著的齊衡本就是個嫉惡如仇之人,剛正不阿的人。
剛才聽著官家和韓相公,一起欺負太後,整個人氣到忍不住得抖起來。
但他們兩人,一人是君,一人是自己的長輩上官,也不好當麵斥責,想著等他們說完,自己勸解他們。
可沒想到這顧廷燁居然跳出來,公然說出這種不忠不孝不義之言。
直接就讓齊衡對顧廷燁的好感全無,之前還有幾分同窗之情。
認為顧廷燁即使是個紈絝子弟,但怎麼著也是個嫉惡如仇光明磊落之人,可現在看來分明是個虛偽狡詐之人,讓人惡心不已。
齊衡對太後也是憐憫之極,在齊衡眼裡,太後本就是個"溫良恭儉讓,德被四海,"是萬民之母。
竟然被顧廷燁等人不知廉恥的在朝堂上如此欺辱,行事簡直讓人發指。
看著太後和先帝受辱,齊衡心中湧起了極大的恥辱和憤怒。
麵部忍不住得抽搐,額頭上的青筋隨著呼吸開始跳動,眼底更是泛起了血絲,怒目相視的瞪向顧廷燁,又對著陛下拱手
"陛下,顧大人的話,臣不敢苟同。"
"所謂,大宗者,尊之統。"
"陛下因以繼先帝,而得天下,縱然生恩似海,但也不能掩先帝之義。"
"豈能拋大宗,而顧小宗。"
說完強忍住心中的憤怒,對著顧廷燁說道
"顧大人,你讓陛下認生父為皇考,如何對先帝交代,讓百姓誤會官家,這是在陷官家於不義啊!"
顧廷燁聽著齊衡的話不屑一顧,自己說這話就是陛下的意思,有官家的示意,今天誰來了都沒用。
陛下是天子,這天下都是陛下的,官家認生父為皇考,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