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後都看看開戶吧_末世降臨我分手了小仙女_线上阅读小说网 

打開後都看看開戶吧(1 / 1)

老書坊的墨香

蘇杭交界的古鎮上,有條藏在青石板路儘頭的巷弄,叫翰墨巷。巷尾的老牆下,開著一家不起眼的書坊,門臉是兩扇斑駁的木門,門楣上掛著塊舊木匾,寫著“芸香閣”三個字,筆鋒溫潤,像浸過百年的墨。書坊的主人姓顧,是位頭發花白的老先生,街坊們都叫他顧先生。顧先生修補了一輩子古籍,指尖帶著常年和紙張、糨糊打交道的薄繭,卻能把蟲蛀黴變的舊書修補得平整如新,字裡行間的墨香,經他手一拂,仿佛都能醒過來。

這年穀雨,古鎮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青石板路被潤得油亮,空氣中飄著潮濕的泥土味,混著書坊裡特有的舊紙香。顧先生正坐在臨窗的案前,用鑷子小心翼翼地揭著一頁殘破的線裝書。書頁是宣紙做的,薄如蟬翼,邊緣已經發黃發脆,上麵的字跡卻依舊清晰,是清代的詩集。他麵前擺著一堆工具:小毛刷、竹起子、糨糊碗、放大鏡,還有一疊裁好的宣紙,和舊書頁的顏色、厚度幾乎一樣。

“顧先生,您看這書還能修嗎?”一個穿長衫的中年人站在案旁,手裡捧著個布包,裡麵是幾本民國時期的小說,書脊鬆了,書頁也掉了不少,是從舊貨市場淘來的,想修好留著看。

顧先生放下鑷子,接過書翻了翻:“能修,就是費點功夫。這書是機器裝訂的,線鬆了,得拆了重訂,書頁掉的地方要用‘金鑲玉’的法子補,才能撐得久。”

中年人不懂什麼是“金鑲玉”,顧先生就從櫃裡拿出一本修好的書給他看:“你看這頁,原來的書芯太脆,就在旁邊鑲上一層新紙,像給舊書加了道邊,既結實,又不影響字跡,這就叫‘金鑲玉’,金是舊書,玉是新紙。”

中年人看著修好的書頁,新舊紙銜接得嚴絲合縫,幾乎看不出修補的痕跡,不由得讚歎:“先生這手藝,真是巧奪天工。”

顧先生笑了笑,眼角的皺紋裡盛著光:“不是巧,是細。修書跟做人一樣,得有耐心,一點一點來,急不得。”他給中年人開了張單子,寫著取書的日子,又叮囑道,“這書彆見水,彆暴曬,放乾燥的地方,不然容易長黴。”

中年人走後,顧先生繼續修補那本清代詩集。他先用小毛刷蘸著清水,輕輕刷在殘破的書頁邊緣,等紙稍微變軟,再用竹起子一點點把粘連的書頁分開,動作輕得像在嗬護蝴蝶的翅膀。“這紙脆,力氣大了就破了,”他自言自語,“得順著紙的紋路來,它才聽話。”

案頭的硯台裡,磨著淡淡的墨,是用來補寫缺字的。顧先生的毛筆很小,筆鋒卻極穩,補寫的字和原書的字跡幾乎一模一樣,連墨色的濃淡都相差無幾。旁邊的宣紙上,練著幾個缺字,是他先在廢紙上練熟了,才敢往原書上寫。

“修書不能瞎寫,”他對偶爾來幫忙的鄰家女孩說,“得照著原書的字體、墨色來,不能讓後人看出破綻,這是對老書的尊重。”

鄰家女孩叫曉棠,在鎮上的中學讀高二,喜歡看書,常來書坊蹭書看,時間久了,就跟著顧先生學些簡單的修補活。她學著用糨糊粘補撕裂的書頁,學著用針線重新裝訂散了架的書,顧先生就在旁邊指點:“糨糊要稀,不然乾了會硬;線要勒緊,卻不能扯破紙,得恰到好處。”

曉棠最佩服顧先生認紙的本事。什麼樣的紙是宣紙,什麼樣的是毛邊紙,什麼樣的是竹紙,他摸一摸、看一看就知道;甚至能說出是哪個年代的紙,用什麼原料做的。“這紙跟人一樣,有自己的性子,”顧先生拿起一張舊紙,“你看這宣紙,纖維長,韌性好,能存上千年;這竹紙,脆,存不了太久,所以修竹紙的書更要小心。”

有天,曉棠在書坊的角落裡發現一個舊木箱,裡麵裝著些更古老的書,書頁已經發黑,還有蟲蛀的洞。“顧爺爺,這些書還能修嗎?”

顧先生歎了口氣:“難了,蟲蛀得太厲害,很多字都沒了。”他拿起一本,小心翼翼地翻開,“不過能補多少是多少,總不能讓它們就這麼爛了。這些書裡藏著多少故事啊,丟了怪可惜的。”

曉棠看著顧先生一點點清理蟲蛀的書頁,心裡突然有個念頭:“爺爺,我能跟您學修書嗎?我想把這些老書都修好。”

顧先生看著她眼裡的光,點了點頭:“想學就學,隻是這活枯燥,還傷眼睛,你得有恒心。”

曉棠的恒心比顧先生想的還足。她每天放學就來書坊,先從最基礎的理書學起——把散亂的書頁按順序排好,用鉛筆輕輕標注頁碼;再學修補撕裂的書頁,用和原書相近的紙,裁成合適的形狀,塗上薄薄的糨糊,小心翼翼地粘在破口處。

起初,她總把糨糊塗多了,乾了之後紙上會留下硬痕;要麼就是粘歪了,看著彆扭。顧先生也不怪她,隻是說:“慢慢來,手熟了就好了。修書就像繡花,一針一線都得用心。”

暑假時,縣圖書館的人找到顧先生,說有一批舊書需要修補,想請他去幫忙。顧先生年紀大了,腿腳不太方便,曉棠就自告奮勇跟著去。她幫著顧先生整理書頁、傳遞工具,看著顧先生修補那些泛黃的線裝書,心裡既緊張又自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圖書館的館長看著曉棠熟練地粘補書頁,驚訝地說:“這小姑娘比有些專業人員還能乾。”

顧先生笑著說:“是個好苗子,肯學,也細心。”

從那以後,曉棠成了書坊的半個徒弟。她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修書的工具,還在網上查了很多古籍修複的資料,打印出來給顧先生看。“爺爺,您看這個‘紙漿補書’法,是不是比咱們用的法子快?”

顧先生戴上老花鏡,仔細看著資料:“是個好法子,能補蟲蛀的大洞,回頭咱試試。”他從不排斥新方法,隻要能把書修好,老法子、新法子他都願意學。

秋天的時候,曉棠跟著顧先生修複了一本民國的樂譜,書頁缺了好幾頁,她照著圖書館的複印件,用薄紙描摹下來,再粘補到原書上,顧先生則負責補寫上麵的音符。修好後,樂譜能完整地翻看,音符也一個不缺,曉棠抱著樂譜,高興得睡不著覺。

“你看,這書修好了,裡麵的曲子就能一直傳下去,”顧先生說,“咱修書的,不就是乾這個的嗎?讓老東西活著,讓故事接著講。”

曉棠似懂非懂,卻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她開始在學校的文學社裡講古籍修複的故事,帶同學們來書坊參觀,很多同學都對這門手藝產生了興趣,說要跟著顧先生學。

“這手藝,總算有人惦記了。”顧先生看著一群年輕人圍著案頭看他修書,眼裡的笑意像化開的墨。

入冬後,書坊裡生了個小炭爐,既能取暖,又能保持空氣乾燥。顧先生坐在爐邊,教曉棠辨認不同的墨——鬆煙墨、油煙墨,哪種墨適合補寫清代的書,哪種適合補寫民國的書。曉棠在旁邊記著筆記,炭爐裡的火星偶爾“劈啪”一聲,和書頁翻動的輕響混在一起,像首安靜的歌。

有天,曉棠的老師拿來一本破舊的《論語》,是她爺爺年輕時讀的,想修好給學生們看。曉棠自告奮勇接了下來,用顧先生教的“金鑲玉”法,一點點修補、裝訂,花了整整一個月才完工。當她把修好的《論語》交給老師時,老師驚訝地說:“跟新的一樣!”

曉棠看著自己的成果,心裡甜滋滋的。她知道,自己修的不隻是一本書,更是一段記憶,一份傳承。

翰墨巷的雨還在下,淅淅瀝瀝的,打在書坊的木窗上,發出輕柔的聲響。顧先生和曉棠還坐在案前,一個修補著舊書,一個練習著補字,案頭的墨香混著舊紙的氣息,在雨霧裡慢慢散開,像一首關於時光的詩。而那些被修複的古籍,帶著新補的紙、重訂的線,在書坊的書架上靜靜立著,等待著被人翻開,把藏在字裡行間的故事,繼續講下去。

您對這個關於老書坊和古籍修複手藝的故事是否滿意?若有需要調整的情節、細節或氛圍,都可以告訴我,我會進行修改。

喜歡末世降臨我分手了小仙女請大家收藏:()末世降臨我分手了小仙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蘇媚娘 一指滌塵 我的嶽父是太子 吃飽了吧 百年回響平行爸爸 漫漫遠遊記 新玉簫英雄傳 唐宮藥香遇 三國帝王係統 穿成反派後媽,我靠擺攤爆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