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鏈”網絡上的鏽蝕紅點如同潰爛的瘡口,無聲蔓延。隔離程序暫時圈住了汙染,卻無法阻止那源自星辰寂滅的衰敗氣息在節點內部持續蠶食著寶貴的“靈性”。童童塗鴉上那斷裂的生鏽翅膀,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尋找淨化之力的命令已下,“反星蝕”專項組在蘇晚晴帶領下高速運轉,無數數據流和實驗方案在光屏上碰撞,但“寂滅星能”那詭異的“鏽蝕”特性,如同最頑固的油汙,讓常規的能量中和、物質阻斷方案紛紛失效。
林默站在指揮中心巨大的落地窗前,目光穿透玻璃,投向深邃的夜空。繁星點點,浩瀚無垠,這本是壯麗的畫卷,此刻卻籠罩著一層無形的陰霾。胸前的龜甲持續傳遞著冰冷刺骨的警示,指向那“星落”的源頭——深邃的宇宙。他閉上眼,伏羲血脈的力量在識海中流淌,不再試圖強行推演被“歎息之牆”屏蔽的“三星君”蹤跡,而是順著龜甲的指引,將感知力如同最精密的探針,小心翼翼地回溯著那些襲擊節點內部殘留的、極其微弱的“寂滅星能”軌跡。
灰敗、衰亡、冰冷…這股力量如同宇宙中的癌變,但其運行的軌跡,是否也遵循著某種…扭曲的秩序?如同鏽蝕,也需依附於金屬的結構。
一絲極其微弱、幾乎難以捕捉的“線”,在無數混亂的衰敗氣息中浮現。它並非能量束的實體路徑,更像是一種…源自更深層宇宙規則的引力漣漪,一種指向性的“落點”偏好。這條“線”,若有若無地…指向東方。
“南京…”林默猛地睜開眼,瞳孔中閃過一絲銳利的金光,“紫金山!”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這座矗立於鐘山之巔的現代觀星聖地,在午後的陽光下顯得莊重而寧靜。巨大的白色圓頂觀測室如同巨獸蟄伏,指向蒼穹。但此刻,台內氣氛卻有些不同尋常。幾位核心研究員正圍在一個被臨時清空的、恒溫恒濕的獨立展櫃前,櫃內靜靜躺著一件與周圍精密儀器格格不入的古物——一尊由深褐色致密石材打磨而成的圭表。
圭表呈“圭”字形,圭尺平直,表座厚重,表麵打磨光滑,布滿歲月侵蝕的痕跡。它並非裝飾品,而是古代用於測量日影長度、確定節氣、製定曆法的精密儀器。據台史記載,此圭表係建國初期由民間征集,傳說曾為某古老觀象台舊物,年代極其久遠,具體來源已不可考,因其材質特殊、工藝精湛,一直作為天文台的“鎮台古物”之一珍藏。
“林先生,蘇博士,這就是我們珍藏的‘天正圭表’。”一位頭發花白、戴著厚厚眼鏡的老研究員王教授介紹道,語氣帶著學者對古物的敬意,“它的測影精度之高,在同類古物中實屬罕見。我們曾用現代激光測距儀校準過,誤差極小得令人驚訝,仿佛…古人掌握了某種超越時代的微雕技術。”
蘇晚晴沒有立刻靠近,而是打開了隨身攜帶的多功能探測儀。無形的掃描波束籠罩圭表。
“材質分析…未知致密岩石,密度極高,非地球已知礦物譜係…內部有極其微弱的能量場殘留…等等!”探測儀突然發出輕微的蜂鳴,蘇晚晴眼神一凝,“能量場殘留…其波動頻率…與‘寂滅星能’殘留有…極其微弱的對立諧振點?類似…正負兩極?”
這個發現讓眾人都是一驚。一件古物,竟蘊含著能與那詭異星能對抗的波動?
林默的目光則被圭表表座上一個極其古樸、形似北鬥七星環繞北極星的淺淺刻痕所吸引——璿璣玉衡!他心中一動,伏羲血脈隱隱與之共鳴。
“王教授,能否啟動台內最先進的球幕星圖投影儀?”林默突然問道,“將昨晚…不,將泰山‘星落’襲擊發生時,紫金山上空對應的實時星圖,完整地投射到這個展櫃區域?亮度…調到最低閾值。”
王教授雖然不解,但對林默的要求不敢怠慢:“可以!馬上安排!”
幾分鐘後,巨大的球幕穹頂緩緩暗下。一束極其柔和、近乎模擬自然星光的投影,精準地籠罩在放置圭表的獨立展櫃區域。無數星辰在微光中浮現,精確複刻了昨夜泰山遇襲時,紫金山上空的天象。
就在星圖投影落下的瞬間!
嗡——!
一聲極其輕微、卻仿佛來自亙古的石器共鳴聲,毫無征兆地在展櫃內部響起!緊接著,那尊看似沉寂的“天正圭表”表麵,那些歲月侵蝕的痕跡仿佛活了過來!圭尺的頂端,一道凝練到極致、散發著溫潤乳白色光芒的日影虛影,竟無視了物理法則,在無陽光照射的室內憑空投射而出,筆直地落在圭尺的刻度上!
更令人震撼的是,在圭尺末端、表座上方約半尺的虛空中,那璿璣玉衡的刻痕仿佛被無形的力量激活、放大!一個由純粹星光構成的、緩緩旋轉的北鬥七星環繞北極星的立體虛影——“璿璣玉衡星圖”,清晰無比地懸浮在那裡!其運行軌跡,竟與頭頂球幕投影的實時星圖完美契合!仿佛這件古物,本身就是宇宙星辰的一麵鏡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的天…這…這不符合光學原理!”王教授扶了扶滑落的眼鏡,目瞪口呆。他身邊的年輕研究員更是張大了嘴,下意識地舉起手中的平板電腦記錄,卻發現設備攝像頭捕捉到的虛影極其模糊,遠不如肉眼所見清晰。這虛影,似乎更傾向於作用於精神感知層麵!
“陳浩,查!”林默低聲道,目光死死鎖定那懸浮的星圖虛影。
“在查!”陳浩早已打開加密終端,手指在虛擬鍵盤上化為殘影,接入國家文物數據庫和沈氏集團龐大的信息網,“天正圭表…傳說…碎片記錄…有了!”他猛地抬頭,眼中閃爍著發現寶藏的光芒,“幾條野史和地方誌殘篇提到,此圭表疑似傳承自上古‘陶寺觀象台’!而陶寺遺址…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它極可能是帝堯時代‘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的核心天文觀測聖地!”
帝堯!
這個華夏文明中代表著仁德、賢明、製定曆法、奠定農耕秩序的名字,如同一道閃電劈開了迷霧!
林默不再猶豫。他上前一步,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伸出手指,無視了展櫃的強化玻璃蘇晚晴已用權限臨時解除防護力場),輕輕觸碰在那溫潤的石質圭尺之上。
嗡!!!
就在指尖觸及冰冷石質的刹那,一股遠比乾將、後稷更加浩瀚、更加蒼茫、更加…充滿秩序感的意念洪流,如同沉默的星河決堤,轟然衝入林默的識海!
眼前不再是展櫃,而是一片遼闊的、原始而壯麗的黃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