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的僵持如同鈍刀子割肉,“冰封長城”在“逆鱗”血色風暴的持續衝擊下,能量讀數如同緩慢失血的病人,每一次微弱的波動都牽動著監測站內所有人的神經。“民心防火牆”構築的無形屏障頑強地削弱著精神汙染,億萬心念彙聚的暖流在冰冷的能量洪流中點亮微光,延緩著崩潰的進程,卻無法逆轉那物理層麵的侵蝕。蘇晚晴團隊日夜不休地優化著“防火牆”的引導模型,如同在湍急的洪水中編織最堅韌的繩索。林默則與張衛國、李雷等人反複推演著一旦“長城”破碎,如何利用昆侖複雜地形和伏羲封印殘存力量進行梯次阻擊的預案。壓抑,是這裡的主旋律。
然而,在遠離前線的燕京“天工院”總部,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正在最尖端的材料實驗室裡醞釀。這革命的火種,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昆侖深處那被重重守護、刻滿戰爭浮雕的冰封山門——天庭入口的遺跡。
“天工院”材料學部,代號“神工”的絕密實驗室。
這裡沒有昆侖的肅殺,隻有恒溫恒濕環境下的輕微嗡鳴和精密儀器運作的指示燈。巨大的真空分子沉積爐、高能粒子束焊接平台、原子力顯微鏡陣列…各種代表著人類材料科學巔峰的設備林立。此刻,實驗室的核心區域,一群身著無塵服的研究員正圍著一塊半米見方、材質不明的暗金色金屬板,神情凝重而專注。
金屬板表麵布滿了極其複雜、精密、仿佛蘊含某種宇宙至理的立體蝕刻紋路。這些紋路並非裝飾,而是從天庭入口附近一處斷裂的石柱上,通過最高精度的激光全息掃描和納米級逆向工程複刻下來的“空間穩定符文”!它被列為“天工院”最高機密——“昆侖遺刻01”。
項目負責人,材料學泰鬥秦院士,頭發花白,眼神卻銳利如鷹,正指著全息投影上被放大億萬倍的符文局部:“第七次模擬結果出來了。這些符文的微觀結構,其應力分布和能量傳導路徑,完全違背了我們已知的材料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定律!它們像是一種…‘自我錨定’於空間本身的拓撲結構!任何試圖破壞其完整性的外力,都會被其結構引導、分散,甚至…部分轉化為維持其自身穩定的能量!”
“簡直是…神跡!”一位年輕的研究員周工)喃喃道,眼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敬畏與科學探索的狂熱,“如果能解析其原理,哪怕隻是模仿其拓撲構型…”
“模仿?我們連理解都困難!”另一位資深研究員苦笑,“它的能量親和性也極其詭異,對‘山河鏈’的昆侖寒氣、‘伶倫天籟’的聲波、甚至李雷博士提供的‘雷祖’電塔逸散能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弱響應,但找不到普適規律。”
實驗陷入了僵局。這符文如同天書,知其強大,卻無法解讀,更遑論應用。
就在這時,實驗室的門滑開,一個身影走了進來。是沈舟。他穿著考究的定製西裝,與周圍的無塵服格格不入,但沒人覺得突兀。作為“天工院”最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和超級金主,他擁有最高級彆的通行權限。
“秦老,各位,辛苦了。”沈舟的聲音平和,目光卻直接落在那塊複刻的符文金屬板上,“進展如何?這‘魯班的遺產’,還藏著多少秘密?”他用了神話代稱,語氣卻像是在談論一項極具潛力的技術投資。
“沈董,”秦院士歎了口氣,指著全息投影上令人絕望的複雜結構,“瑰寶無疑,但…鑰匙難尋。我們嘗試了所有已知的逆向工程和仿生學建模,連它的基礎材料構成都難以完全複製,更彆提理解其空間穩定性的核心機製了。現有的超導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在它麵前都像是孩童的玩具。”
沈舟緩步走到金屬板前,修長的手指並未觸碰,隻是隔著空氣虛撫那些玄奧的紋路,眼神深邃:“魯班…巧聖先師。他的力量,不在於蠻力,而在於對‘物性’和‘結構’的極致理解與運用。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或許,我們不該執著於完全複製這‘神之造物’,而是…嘗試理解它的‘意’,用我們能掌握的材料,‘畫’出它的‘形’?”
他這番話,如同在沉悶的實驗室裡投入一顆石子。秦院士眉頭緊鎖,陷入沉思。周工眼睛一亮,脫口而出:“沈董的意思是…結構仿生?不拘泥於原始材料,而是提取其空間拓撲結構作為設計藍圖,用我們現有的、可大規模生產的材料體係去實現?!”
“理論上有可行性!”另一位研究員激動起來,“比如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單晶矽基底上生長多層石墨烯,再通過飛秒激光蝕刻,模擬這種拓撲結構!雖然材料性能基礎差很多,但如果結構能帶來百分之一的效果,也是顛覆性的突破!”
“值得一試!”秦院士當機立斷,“周工,你負責結構建模,提取核心拓撲網絡!王工,準備超高純度矽基底和石墨烯沉積!李工,調整飛秒激光參數,精度必須達到埃米級!目標:不求複製‘神跡’,隻求抓住其‘穩定’之‘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場基於神話靈感、立足現代科技的攻堅再次啟動。實驗室裡燈火通明,超高真空泵的嘶鳴、激光蝕刻的細微爆裂聲、計算機高速運算的嗡鳴交織在一起。沈舟沒有離開,他安靜地坐在角落的觀察室,如同耐心的獵手,等待著可能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成果。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失敗、調整、再失敗、再調整…矽基底在超高能激光下多次化為齏粉,石墨烯層生長出現缺陷…每一次失敗都帶來沮喪,但每一次數據的細微進步又點燃新的希望。終於,在第七次嘗試後。
“沉積完成!結構蝕刻…完成!正在降溫卸壓!”周工的聲音帶著顫抖。
一塊巴掌大小、薄如蟬翼、呈現出奇異暗銀色光澤的“布料”樣本,被小心翼翼地用特製夾具從沉積爐中取出,放置在超高精度的材料測試台上。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秦院士親自操作原子力顯微鏡和量子級壓力測試儀。
顯微鏡下,樣本表麵呈現出與“昆侖遺刻”高度相似的、複雜到令人眩暈的多層級空間拓撲網絡!雖然是用矽和石墨烯“拚湊”而成,遠不如原版的渾然天成,但其結構的精密程度,已然超越了人類現有材料工程的極限!
“開始壓力測試…1gpa…5gpa…10gpa…50gpa!”監測員的聲音因為激動而變調,“樣本無變形!無斷裂!能量吸收曲線…完美!應力分散效率…達到理論極限的95!我的天…這強度…是現有最強碳纖維的300倍以上!重量卻隻有其五分之一!”
“抗拉強度測試…峰值突破800gpa!還在上升!”另一名研究員的聲音帶著哭腔,“這…這已經超出儀器量程了!”
“熱穩定性測試!瞬間升溫至5000開爾文太陽表麵溫度)…結構穩定!導熱性極佳!無融化無氣化!”第三項測試結果更是石破天驚!
實驗室裡死寂一片,隻剩下儀器瘋狂的嗡鳴和眾人粗重的呼吸聲。所有人都被這恐怖的數據震撼得說不出話!
“這…這算什麼材料?”周工看著那暗銀色的、柔韌如絲綢般的薄片,聲音乾澀。
“它承載了‘魯班’對空間穩定之‘意’的理解,由吾輩‘天工’之手,以凡俗之材造就…”秦院士深吸一口氣,眼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一字一句地宣布,“就叫它——‘天工絲’!”
沈舟猛地從觀察椅上站起,快步走到測試台前,拿起那薄如蟬翼、卻蘊含著恐怖力量的“天工絲”樣本。他的手指感受著那冰涼柔韌的觸感,眼中不再是商人的精明,而是一種看到新大陸般的狂熱與震撼!
“‘天工絲’…”沈舟喃喃自語,隨即,一個隻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宏偉藍圖瞬間在他腦海中成型,清晰無比!他猛地抬頭,目光如炬,看向秦院士和周工等人,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秦老,周工!立刻啟動最高保密等級的‘天梯’預研計劃!”
“目標:以‘天工絲’為核心材料,建造人類曆史上第一條——太空電梯!”
整個實驗室再次陷入一片死寂,隨即爆發出壓抑不住的驚呼!
太空電梯!
這曾是無數科學家和科幻迷的終極夢想!它意味著徹底擺脫化學火箭的桎梏,以極低的成本和極高的效率,實現地球與近地軌道的物質運輸!是開發太空資源、建立軌道工廠、乃至邁向深空的基石!而最大的技術瓶頸,就是那根需要承受數萬公裡長度下自身巨大重力、同步軌道離心力、以及各種空間環境考驗的“纜繩”!它需要一種強度逆天、質量極輕、韌性超強、耐極端環境的材料!
而“天工絲”,以其恐怖到顛覆物理常識的數據,完美契合了所有要求!甚至…遠遠超出!
“沈董…這…這太瘋狂了!”周工激動得語無倫次,“但…完全可行!隻要有足夠的‘天工絲’!我們可以設計同步軌道平衡錘…建立赤道海基平台…”
“不是可行,是必須!”沈舟斬釘截鐵,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那連接天地的銀色絲線,“玄學會的威脅迫在眉睫,昆侖之外更有域外強敵!地球不能是我們唯一的搖籃!我們需要太空工廠,需要軌道防禦平台,需要深空前哨站!‘天梯’,將是守護地球、開拓未來的生命線!天工院負責材料量產工藝和核心結構設計,我沈舟集團,傾儘所有資源,負責工程實施、平台建設和全球協調!資金、設備、人才…要什麼,給什麼!”
他轉向那塊複刻的“昆侖遺刻”,眼神複雜而充滿敬意:“魯班先師…您的‘匠心’,您的‘巧思’,跨越萬載時光,由吾輩承接。這‘天工絲’,這‘天梯’,便是這匠心在星海時代的延續!守護家園,開拓未來,此誌不渝!”
消息以最高密級傳回昆侖前線。
監測站內,壓抑的氣氛被這石破天驚的突破撕開了一道口子。
“‘天工絲’?太空電梯?”蘇晚晴看著屏幕上那暗銀色材料的恐怖數據和沈舟宏大的“天梯”藍圖,疲憊的眼中綻放出璀璨的光芒,“如果成功…近地軌道將真正成為我們的‘前院’!資源、能源、戰略空間…都將得到質的飛躍!對抗域外威脅的底氣,將成倍增長!”
“魯班…工匠之神…”林默撫摸著掌心的龜甲,感受著血脈中傳來的一絲奇異共鳴,那是對“創造”與“器物”之力的呼應,“他的力量,沒有消散,而是以科技之名,化作了通往星海的階梯!好!沈舟這一步,走在了前麵!”
陳浩則看著屏幕上那纖細卻堅韌無比的“天工絲”模擬圖,咂咂嘴:“乖乖…這玩意要是做成戰甲…那不得…”
李雷雷祖之力掌控者)的關注點則在能源上:“太空電梯一旦建成,配合我的‘燧人氏’聚變堆和軌道太陽能電站,能源將不再是製約!甚至可以為‘冰封長城’提供額外的能量支持!”
昆侖的冰雪依舊,血色風暴仍在肆虐。但在那冰牆之後,在人類科技與古老智慧交融的“天工院”實驗室裡,一根名為“天工絲”的銀線,已經悄然編織起通向星海的夢想。魯班跨越時空的傳承,點燃了文明升騰的火炬。這火炬的光,終將刺破域外的陰霾,照亮守護與開拓並行的未來征途。
喜歡科技重鑄天庭請大家收藏:()科技重鑄天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