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把車技發揮到了極致,鑽街過巷都不帶減速的,不過半個小時就出城而去,直奔城南的臥牛山莊。
到了附近,我才明白這裡為何以臥牛得名,整個彆墅區依山而建,遠望過去,背後的山勢,正像一頭俯臥的巨牛.
山脊嶙峋如上古神牛隆起的背甲,最遠處兩座陡峭峰巒恰似朝天犄角,整座山體恍若玄鐵澆鑄的巨牛蟄伏在大地之上,正欲奮蹄而起。
真是個好地方!
我心中暗讚一句!
老劉說這座山的名字,就叫臥牛山。
老劉指著牛頭位置道“看見那邊那棟白色的圓形建築沒?那就是臥牛度假村,旁邊那些,就是臥牛山莊的彆墅,據說這些都是外資開發的!”
我順著他的手指,看向遠處,臥牛度假村離我們足有一千多米,隔著這麼遠仍能看見它堡壘一樣的建築結構,確實修建的堅固而又奢華。
周圍的彆墅錯落有致的散布在四周,看上去雜而不亂,似乎暗合某種規律。
我看了一眼整體布局之後,不禁有點皺眉,這臥牛山,山勢逶迤,遠看上去,背後群山連綿而來,至此俱都歸為一脈.
前方不遠之處就是海灘,視界開闊,正處於牛頭之下。兩側各有小山丘為護山。
如此地勢從風水上講,乃是赫赫有名的臥牛地。
自古風水上就有皇家用龍脈,民間用牛地的說法。關於臥牛地,最早的典籍記載,見於《晉書.周訪傳》.
原文有載:陶侃少時貧賤,遭父母喪。將營葬,家牛忽逸,不知所蹤。
侃惶遽追尋,道逢霜髯老叟,拄杖而語曰:"前岡有臥牛涔瀆,若卜窀穸於此,後嗣當位極台鼎。
次則西麓青巒,葬之可世享二千石。
"言訖,倏然化風而逝。
侃依跡尋至,果見牛眠汙瀆間,遂葬考妣於其處。
複指西麓吉壤贈陶侃。後陶氏父歿,亦卜葬焉。
果如叟言,陶氏七葉珥貂,周族累世朱紱,時人異之。
由是"牛眠地"典傳後世,謂陰宅之極佳者,能蔭子孫貴顯。
陶侃後來做到二千擔的大官,成為東晉一代名將,很多人對他可能不熟悉,但他有一名非常有名的後代,那就是陶淵明!
至於近代也有葬臥牛地而得富貴的例子。
這個人就是清末民初的袁世凱,據傳當時這塊地,是一個放羊的小孩無意發現的。
當時這個孩子,冬天上山放羊之時,將手中一段枯枝,插在地上做標記。
過了幾日,再去之時,居然發現插在地上的枯枝,大冬天的居然發出了嫩芽,此時頓時引起當地轟動,被傳為奇談。
袁世凱得知此事後,立即花三千兩銀子高價將這塊地買入。
《項城縣誌》有載:“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孟冬朔月十六日癸卯,太子少保直隸總督袁世凱親奉母親靈柩歸葬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