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令烙印微微發熱,仿佛在呼應著這片道教祖庭沉澱千年的道韻。
但同時,我也敏銳地捕捉到,在這片看似祥瑞的籌備氛圍中,似乎夾雜著一絲極其隱晦、難以捉摸的陰翳.
如同晴朗天空邊緣的一抹不易察覺的灰雲。
是長途跋涉後的錯覺?還是山本背後勢力的陰影,已經悄然滲透?
正思索間,前方傳來一個熟悉而急切的聲音:
“長生師侄!花喜鵲!宋姑娘!你們可算到了!”
抬頭望去,隻見微光師叔正快步從前方石階上迎下來。
他依舊穿著那身洗得發白的杏黃道袍,身形似乎比在長江時更加清瘦了些,臉上帶著長途奔波和殫精竭慮的疲憊,但那雙眼睛卻亮得驚人,充滿了看到我們安然抵達的欣慰和一種大戰在即的凝重。
他目光掃過我蒼白虛弱卻已恢複清明的臉,又落在花喜鵲纏著紗布的手臂上,眼中閃過一絲痛惜,隨即化為更深的決然。
“路上辛苦了!快,隨我進觀安頓!”
微光師叔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急切,“大醮在即,萬事俱備,隻待吉時!然……”他頓了頓,目光變得異常銳利,聲音壓得更低,仿佛怕驚擾了山間的靈氣,“近日山中氣機,似有異動。恐有宵小之輩,不欲見此清源盛事功成!”
他的目光投向遠處雲霧繚繞的群峰,那裡,天師府巍峨的殿宇輪廓在暮色中若隱若現,如同蟄伏的巨獸,即將在盛大的科儀中蘇醒,滌蕩乾坤。
我們點點頭,隨他來到觀中,住進了專門準備的客房,隻等大醮開始。
三天後!
龍虎山,萬法宗壇。
時值深秋吉日,天光未啟,星鬥未隱。
然整個天師府所在的區域,早已被一種莊嚴肅穆、近乎凝固的氣氛所籠罩。
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混合了沉檀降真、艾草硫磺的奇異香氣,這是大型齋醮特有的“醮場香”,具有清淨壇場、驅邪避穢之效。
龍虎山作為道教祖庭、正一魁首,其萬法宗壇更是溝通天地的核心法壇。
此刻,壇場設置之恢弘嚴謹,令人屏息。
壇場依古製,分設內壇與外壇。
外壇開闊,設於天師府前廣場。
依五行方位,立五色幡幢:
東方立青幡,繪青龍吐珠,主生發,屬木。
南方立赤幡,繪朱雀翔天,主炎上,屬火。
西方立白幡,繪白虎踞山,主肅殺,屬金。
北方立玄幡,繪玄武踏蛇,主潛藏,屬水。
中央立黃幡,繪騰蛇乘霧,主承載,屬土。
幡幢獵獵,無風自動,隱隱有五行之氣流轉,形成巨大的場域,籠罩整個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