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上天給他送來了這個孩子。
石柱心裡非常高興,打心眼裡把石頭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他去找村裡的大夫給石頭看病,大夫要了他三千塊錢。
雖然很肉痛,但是,石柱還是很大方地付了診金。
大夫給孩子開了三副藥,說每天都要煎水服下,直到退燒為止。
石柱抱著幼小的孩子,回家後是既當爹又當媽地照顧他。
終於在三副藥服下後,孩子退燒了,小臉的臉色也恢複了正常。
他看著這可愛的大胖小子,根據自己的名字,給他取了一個名兒。
孩子名叫“石頭”。
待石頭長大一點兒,石柱就將自己的趕屍手藝,傳給了石頭。
他讓石頭認自己做爹。
習得趕屍手藝的石頭,通常在夜晚出沒,避開人群,選擇人跡罕至的小道。
一些走夜路的居民時不時的能聽見他敲鑼打鼓的聲音。
有的時候,石柱會跟石頭一起去趕屍。
路過的人們就能在漆黑的夜色中,看到石頭敲著銅鑼,石柱搖著鈴鐺,兩人一前一後走著。
日子這麼一天一天的過去,儘管不是大富大貴,仍然有滋有味。
石柱對待石頭就像自己的親兒子,有好吃好喝都先緊著他。
石頭也是個孝順的,懂得感恩,他每天晚上都會給疲憊了一天的石柱洗腳,揉肩。
估計今天,是石柱的腰痛的厲害,實在是無法跟石頭一起出去趕屍了。
“走,咱們下車,接下來去鬼城,可就不能開車了。”
周小雯招呼我們下車,見到石頭,她熱情地打了個招呼。
石頭答應一聲,沒有絲毫的怨言,繼續自己趕著三具屍體,慢悠悠地走著前麵的山路。
剛開始趕屍的時候,石頭是用竹子搭成擔架趕屍。
可這樣一次也就能運送兩到三具橫躺的屍體,效率並不高。
後來,石頭就想到了將屍體垂直固定在竹子上的方法。
用這方法,石柱不在的時候,憑著他自己一人就可以輕鬆運送四五具屍體。
在老早之前,由於村子裡多為難行的狹小山路,隻能一對一由人背回去。
後來為了一次性能趕更多的屍體,石頭開始想各種各樣的方法了。
在茫茫大山中,四處可見的竹子就成了石頭可以借用的東西。
具體方法是將竹子穿過屍體的腋下,將屍體的雙手放在竹子的上方。
用粗麻繩將雙手由手腕直到腋下綁緊,這樣保證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行走時屍體不會掉落。
之所以看不見這些繩子,是因為它們被寬大的壽衣遮蓋了。
在夜色的掩蓋下,看起來就猶如一行屍體平舉雙手,嚇人的很。
山道上,隻見石頭帶著一隊搖搖晃晃行走的屍體,這些屍體穿著黑色壽衣,彼此間係著一根草繩。
屍體頭上戴著高筒氈帽,額頭上還貼著黃色符紙,隨著石頭手中的鈴鐺聲前進。
屍體都麵無人色,雙目緊閉,之所以晚上趕屍,目的就是怕驚擾了活人。
就有點兒類似於清朝的那種老僵屍的形象。
石頭手中的鈴鐺被叫做攝魂鈴,作用之一是操縱屍體,二就是提醒活人避開趕屍人。
“叮鈴鈴,叮鈴鈴。”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喜歡捉鬼日記本請大家收藏:()捉鬼日記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