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出現了像瓦圖克、羅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揚和科涅夫,那樣懂得運用裝甲矛頭來奪取戰役勝利的經驗豐富指揮員。
然而,蘇軍不可能僅憑數量上的優勢就擊潰德國集團軍群,這種做法在1941年~1942年屢遭失敗。
相反,蘇軍學會了集結大量火炮來形成突破,並在機動和反機動方麵運用工兵。
到庫爾斯克戰役時,蘇軍意識到,以隱蔽好的反坦克火力覆蓋和大片雷區,是對付德國虎式和豹式坦克的最佳方案。
然而,德國人從未真正提高他們的掃雷技能,蘇軍能夠迅速補充消耗殆儘的坦克集團軍,在很遠的距離外就重新部署,而不被敵軍發現,這對於蘇軍戰勝德國裝甲師來說起極大作用。
蘇聯專家擅長運用欺敵謀略,讓蘇軍一次又一次獲得戰役發起的突然性,德國指揮官們無法理解他們的對手正在不斷進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蘇聯在戰鬥方麵有個巨大缺陷,那就是沒有投入精力研究如德國sdkfz251裝甲運兵車,和更好的偵查車輛以及自行高炮,這些都是嚴重的技術錯誤,讓他們在戰鬥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造成了很多沒必要的傷亡。
但租借法案提供援助的美製裝甲半履帶車和偵察車,在戰爭的最後2年彌補了這一缺陷。
蘇軍可以不依靠在租借法案的情況下,打過德國裝甲部隊嗎?
這一點是值得懷疑的,原因有很多,雖然租借法案提供的坦克質量較差,但卡車,半履帶裝甲車和其他支援車輛並非如此。
沒有這些車輛,蘇軍進行大縱深作戰的能力就會嚴重下降,另一個因素是,鋁、機床和其他關鍵原材料的供應。
這些資源幫助蘇聯在丟失大片領土和資源的情況下,還能迅速擴大坦克的產量,如果沒有這一項援助,蘇聯的坦克產量可能會減少13。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同盟國援助的糧食罐頭巨大,大大改善蘇軍的夥食和後方工人的食物,人就算再努力工作,也需要食物補充的時刻。
如果沒有盟國的租借法案,蘇軍很可能沒有足夠的機動性和數量,來實施1944年和1945年秋風掃落葉般的進攻。
然而,在整個戰爭期間,和德軍相比,蘇軍的裝甲戰術都是因為其坦克手缺乏訓練而大打折扣。
1945年,除一些近衛坦克部隊接受特彆的射擊培訓,但在大多數時候,蘇軍坦克手都是缺乏足夠的炮術訓練。
無線電台有限,導致通訊不暢的情況下投入戰鬥,這些缺陷原本可以減輕德國坦克占有的巨大優勢,可以解釋許多一邊倒的殺傷比。
如果在複雜地形進行遭遇戰,蘇軍坦克就是瞎子,而德國坦克可以相互協同作戰,蘇軍坦克旅經常被逐個擊毀是正常事。
然而約瑟夫和他在克裡姆林宮的同僚為改進軍事訓練並不感興趣,他們認為這是走向專業化和精英主義的一步,是威脅烏托邦和黨—的權威。
約瑟夫可以為勝利接受沉重的代價,隻有對能否完成任務產生影響時,他才會關心損失。
儘管如此,到1945年時,蘇軍已經建成一支富有經驗的坦克部隊,能夠完成了被賦予一切的任務,甚至可以說,超過了鼎盛時期的德國裝甲師。
如果蘇軍也像德國那樣在戰前就實行專業化和機動化訓練,蘇聯可能大概率會減少1000萬的傷亡。
而德國如果像蘇聯那樣,坦克生產研究嚴謹,做到月產所有坦克加起來1000,主要生產成熟型號,建立裝甲預備隊,並研究柴油發動機用於彌補燃料問題。
做到立即補充前線裝甲師並不斷投入有生力量,而不是浪費資源去建設隻有政—治意義的武裝黨—衛軍。
不空想的製造所謂的超級坦克,高度利用占領區資源,戰爭時間將會被拖延。
喜歡末世我是指揮官請大家收藏:()末世我是指揮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