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聽著名字耳熟,又結合那些詩,她就有了猜測,沒想到竟真的在這裡碰上!
正當宋嫤想著,要如何與她相認,是用‘宮廷玉液酒’還是“奇變偶不變”時,忽而目光一滯,眼神落在了沈棠月的脖頸上。
是一枚精巧的白玉鎖。
雖然原本的紅繩被換成了玉石和珍珠串成的項鏈,但宋嫤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那枚鎖和她現實生活裡,從小戴到大的傳家寶,一模一樣。
這是怎麼回事?
她穿書而來,都不曾帶來一件身外物,可為什麼她的傳家寶,會在沈棠月的脖子上?
宋嫤敏銳的覺得這事情怕是不簡單,遂立即收回了正要邁出去的腳步,默默退到了旁邊的人群裡,遮掩住了自己的身形。
相認之事還是再一放吧,還是查清楚些,穩妥了再說。
看著沈棠月陪伴沈家夫人進了廟裡,燒香拜佛,又跟著位小沙彌去了後頭,宋嫤才也跟著進去。
丟了幾枚香火錢,也跪下磕了個頭。
想著這裡的香火旺,為家裡人求個平安吧,權當是一番心理安慰了。
做完這些,她便也繞去了寺院後頭,這玉泉寺背靠山林,有泉水而下,故此得名,如今後山清涼,確實是個避暑的好地方,不少香客禮佛之後,都會來後頭轉轉。
宋嫤跟在人群裡,一路走上後山,卻發現這裡並沒有沈棠月的蹤跡。
聽得旁人議論,才知道這寺廟後院有禪房,身份貴重的香客,會有小沙彌引著去禪房歇息,單獨與寺廟裡的住持說上幾句話,並能用頓齋飯。
想來,沈棠月是去了貴客歇息的禪房了,宋嫤歎氣,這肯定是見不到人了,隻能返回。
折回的路上,心裡想著事情,不小心竟走偏了,待得回神,才發現不知何時,周圍已經沒了人煙,而不遠處一座破敗的涼亭裡,一個身著舊僧袍的老和尚,正在打坐,聽得聲音,睜眼朝這邊望了望。
“施主往回走,看見一叢係了紅繩的竹子,再往左邊岔路走,就能下山了。”
宋嫤聽明白這是指路,便立即雙手合十略略鞠躬,“多謝師傅。”
而待得她要轉身時,忽而又聽得那涼亭的老和尚,似是對她發出了疑惑之聲,抬眼看去,果然發現那老和尚正奇怪的打量著她。
“師傅何以這樣看著我,莫非我身上有什麼不妥?”宋嫤忍不住問。
老和尚站起來,走近後又是一番打量,末了才抬手道了句。
“阿彌陀佛,施主最近恐怕有些不順吧,小災不斷,假以時日,怕會釀成大禍,我觀施主並非薄福之人,可從施主麵相來看,竟有福運流失之兆,施主還請多多行善,以保福澤啊。”
說完這些,那老和尚又折回涼亭,繼續打坐。
而這番話頓時讓宋嫤背後為之一緊,不知怎的,腦海裡瞬間浮現出了沈棠月脖子上戴著的,她的玉鎖。
她的東西不會無端出現在彆人手裡,連穿書這種事情都發生了,宋嫤不得不大膽猜測,難道她的黴運,和傳家玉鎖被沈棠月拿走了有關?
想到這一重,宋嫤打定主意,不管怎樣,得想辦法把玉鎖拿回來。
直接去要是不可能了,她得設法逼沈棠月主動上門來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