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山海關、嘉峪關、雁門關等等,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還有一個友誼關。
友誼關位於廣西崇左憑祥,距離憑祥市十八公裡,是中國的南大門。友誼關曾經也叫鎮南關,是明朝時期啟用的名字,實際上,在漢朝時期這個地方已經設置關口。鎮南關大捷說的就是這個位置,當時的馮子材將軍在這裡與法軍在這裡鬥得昏天暗地,最後以黑旗軍勝利而終結這一場打仗,從此鎮南關也開始揚名天下,這也是中國近代的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利。
許華和吳語還沒有走到友誼關,遠遠看過去,就已經感覺到了友誼關的雄偉,這一座充滿了古代氣息的關口佇立在這裡,注視著遠方,讓敵人看到就感覺到膽寒。
友誼關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猶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
走到友誼關下,站在半圓形的大門下仰望著城樓,門的正上方寫著“友誼關”三個大字。
廣西的人們並不是很喜歡“友誼關”這個名字,覺得這個名字是從槍炮中換來的,這種友誼不要也罷。“鎮南關”這個名字他們是最喜歡的,因為這是中國的南大門,“鎮”字代表著鎮守四方,鎮住外國的侵略。還有“鎮南關”這三個字比較霸氣,讓人感到望而生畏,不好隨意造次。事實,主要是因為這個地方麵對著越鬨這個國家,而且這個國家還三番五次的騷擾我們,所以對這個國家非常憎恨,然後鎮南關的“鎮”字在國人的心裡覺得更加適合中國南大門的名字。
許華:
“友誼關,友誼關,為什麼叫友誼關?這個名字我不喜歡。”
吳語:
“為什麼不喜歡?我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很好,友誼關代表著友誼長存,我們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友誼就代表著和平,難道你不一為我們兩個的友誼和平嗎?”
許華:
“這不一樣,我們國人和國人之間,當然是要和睦共處,但是這個是中國的南大門,麵對的可是不友好的國家,一個忘恩負義的國家,還是原來的名字比較霸氣,鎮南關,就是要鎮住越鬨這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真是太猖狂了。起了友誼這兩個字,我可不跟他們友誼,他們也沒資格和我們談友誼,跟野蠻的國家談友誼,根本就談不通。你跟他談友誼,他跟你耍流氓,放你跟他耍流氓的時候,他又來談友誼,這種反複無常的小國家,哼!一說到他我就生氣。”
吳語:
“我們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如果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談問題,那必定處處是問題,因為我們的格局就是這麼大,看到的問題就是這麼大,但是現在國與國之間的角度看問題就不一樣了。國與國之間,一定要友好相處,這樣才能更加好的保護好自己的百姓,才能更加好的發展自己的經濟。一個國家與一個國家鬨矛盾,最後遭殃的必定是自己的國民,特彆是戰爭,國家可能會收到重創,國民可能連飯都吃不起。你看看敘利亞,這個國家常年戰爭,國民連飯都吃不飽,這是何等的殘酷。”
許華:
“所以我不能當公務員,如若我是公務員,那必定是激進分子,必定會搞得烏煙瘴氣,我做普通人民肯定是上天的安排。話又說回來,這個友誼關是不是和越南有關係?”
吳語:
“我想是有關係的吧,不然在南大門起友誼關這個名字就沒有多大的必要。以前我們國家和越南還是非常友好的,就像親兄弟一樣,不過這還得追溯到胡誌明時期,那個時候我們給了他們大量的支持,本來我們就不富裕,但是為了這個國家也基本上傾儘了所有,胡誌明還是對我們非常友好的,不過人的生命總會有儘頭,在胡誌明死了之後,其他人開始執政,這個領導人就開始反骨,欺負我們,用我現在的話來說那個時候,我也一樣會說打得好,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不過,這也是我們的待客之道,隻要彆人不欺負我們,我們就不會去欺負彆人,當然,反過來,假如他們欺負我們,那必定要雙倍加倍的奉還回去,這就是該有的大國風範。”
許華:
“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要這樣。”
友誼關下人來人往,很多人來這裡就是為了目睹友誼關的風采,這裡有著太多的故事。這裡也是很好的教育基地,所以這裡大部分都是大人帶著小孩來,來這裡給他們講解曆史,比在教科書上講解曆史會更加深刻。身臨其境得到的知識遠遠比在課本上得到的知識最深刻,因為身在其中可以更加好的刻在腦子裡。
小孩:
“媽媽,馮子材是不是我們廣西人?”
媽媽:
“這個我不是很清楚,要不讓爸爸來回答這個問題,你爸爸說他方麵是曆史課代表,我相信他肯定知道。”
孩子的爸爸笑了一下說:
“那必須得,你媽媽這個人不愛學習,學過之後就忘記了。馮子材是廣東欽州人,也就是現在的廣西欽州,那個時候欽州屬於廣東,所以說廣東欽州沒錯,說廣西欽州也沒有錯,反正就是欽州人。是晚清時期抗法將領、民族英雄。在中法戰爭中取得鎮南關大捷,是清末著名抗法名將。馮子材的身世是非常淒慘的,在他年幼的時候就父母雙亡,直到中年了才投籃朝廷,從此也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一生。中法戰爭期間,年近七旬的馮子材臨危受命,操辦團練,領兵守衛廣東、廣西。麵對法軍再次入侵鎮南關時,他身先士卒,率領士兵殺入敵陣,大敗法軍,取得了鎮南關大捷,隨後乘勝追擊,接連攻克文淵、諒城等地。此戰不僅重傷了法軍主帥尼格裡,還導致法國總理茹費裡領導的內閣垮台。你說說,這個馮子材厲害不厲害。”
孩子:
“厲害,將來我也要做馮子材這樣的人。”
孩子爸爸:
“好啊,那你現在就要努力,將來有的是機會報效祖國。馮子材的故居在欽州,他的墓也在欽州,等明年五一勞動節,爸爸媽媽帶你去好不好。”
孩子跳起來,說:
“好啊!好啊!”
喜歡那些流浪的日子請大家收藏:()那些流浪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