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韓姓商人的事,蘇康並沒有聲張,該乾啥還乾啥,每天照樣去工坊看生產,去學堂看孩子讀書,可心裡卻多了個心眼。
他琢磨著:這個韓姓商人肯定沒安好心,不如設個局,引他上鉤,看看他到底想乾啥。
第二天,他讓十幾個護衛隊的人,假裝成老百姓,跑到縣城的茶館、酒樓裡聊天。茶館裡人多,三教九流都有,最容易傳播消息。
護衛隊的老張,穿著粗布褂子,坐在茶館裡,跟一個賣菜的聊天:“你不知道,昨天我去工坊送貨,見商隊拉了十幾車銀子,用木箱裝著,沉甸甸的,看著就眼饞!”
賣菜的趕緊湊過去:“真的假的?這麼多銀子?”
“咋不是真的!”
老張壓低了聲音,“工坊的白酒,聽說存了幾百壇,都要賣到京城去,那酒,一斤能賣半兩銀子,你算算,幾百壇能賣多少錢?”
旁邊一個趕車的也接話:“我還聽說,蘇大人家裡藏了好多好東西,有玉石,有字畫,都是彆人送的!”
這些話半真半假,真的是工坊確實有商隊來往,假的是蘇康根本沒藏啥好東西,就是故意讓人聽到,傳到韓姓商人耳朵裡。
可過了幾天,李四從清河縣回來,彙報說:“大人,那個韓姓商人聽說武陵縣很富,卻沒啥反應,還是每天跟劉三、王二吃飯,沒見他準備搶銀子或者啥的。”
蘇康摸了摸下巴:“哦?不是為財而來?那他就是另有所圖了,說不定……還是衝著我來的。”
他心裡更警惕了,又想了個主意:讓人放出消息,說他三日後要去清河縣公乾,跟清河縣的縣令洽談兩縣合作的事,比如一起修條路,方便商隊來往。
他把王剛叫過來,說:“這消息,我已經讓劉三的一個遠房親戚‘不小心’聽到了,估計用不了一天,就能傳到韓姓商人耳朵裡。”
王剛眼睛一亮:“少爺,您是想引他出來?”
“對!”
蘇康點點頭,“他要是衝著我來的,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我去清河縣,路上要經過一個峽穀,那裡人少,容易埋伏,他大概率會在那兒動手。”
王剛摩拳擦掌:“少爺,您就說吧,咋收拾他們?我這就去安排人手!”
蘇康附到王剛耳邊,小聲說了幾句:“你讓閻武帶著二十個護衛,埋伏在峽穀兩邊的樹林裡,都拿著連弩,看到有人攔車時,就動手;我帶著你和柳青,坐馬車去清河縣,故意放慢速度,引他們出來;另外,再派十個人,盯著韓姓商人,看他啥時候出發,跟多少人接觸,並趁機將他拿下。”
王剛聽了,連連點頭:“好!就這麼辦!保證讓他們插翅難飛!”
王剛趕緊去找閻武,兩人一起安排人手。
閻武挑選了二十個身手好的苗人護衛,都帶著連弩和短刀,親自帶隊,提前一天去了峽穀,埋伏在樹林裡;並讓閻智明帶上十名護衛,前去清河縣盯住那個韓姓商人。
到了第三天,一切都按計劃行事。
日上三竿,蘇康穿著官服,帶著王剛和柳青,走出縣衙。
蘇康和柳青坐上馬車,由王剛駕車,他鞭子甩得“啪”響,就策動馬車,慢悠悠地趕往清河縣。
出了武陵縣,走了大概一個時辰,就到了那個峽穀。
峽穀兩邊是山,石頭多,陽光照不進來,有點暗,風一吹,“嗚嗚”作響,挺嚇人的。
蘇康讓王剛放慢速度:“慢點開,路不好走,彆顛著。”
王剛會意,鞭子甩得輕了,馬車走得更慢了,車輪壓在石頭上,“嘎吱嘎吱”作響。
剛走到峽穀中間,突然從兩邊的石頭後麵衝出十個壯漢來,都穿著短打,手裡拿著刀,刀光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