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這京城是多麼的豪華,可是這考棚卻永遠都是這麼逼仄、這麼磨人,就不能改善改善環境嗎?
他最喜歡會試的一點就是不考詩詞,經義判語這些也難不倒他,今年的時政題卻滿滿當當安排了五道。
第一道還是國家要打仗,國家無法平衡民生與戰事的問題。
第二道是:
論商賈物價不平,何以整肅?使百姓得益?其法何如?
第三道:
論朝廷廣開言路之利弊,如何辨彆真偽,確保朝政清明、萬無一失?
第四道:
論學子文風昌盛是空談,試論如何倡導實學,讓士子成為真正的棟梁。
第五道:
論官場腐敗之風漸盛,何以整肅吏治?其法何如?
李瑜伸了個大大懶腰,心中暗道這會試到底是會試,就是和以前的考的試都不一樣。
這五道策論聚集了兵部、戶部、都察院、禮部、吏部如今的問題,簡直就是在給各部挑選人才。
怪不得古代那些名臣就是塊磚,六部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前麵的考試李瑜有啥說啥,還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這次自然也是要直陳其害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更何況第四道策論不是也說了,朝廷希望能夠倡導實學,說明朝廷現在要的是實乾型人才。
最後三日李瑜筆下如飛,將自己見解想到的辦法都寫了上去,並且在會試中練就了九日沒大號的大功。
當然,這也不是很難,天天就給三個乾饅頭飽腹而已,肚子都給他餓扁了,還不如留在裡麵讓身體二次吸收,
畢竟也不是經常如此,偶爾一次問題也不大。
會試過後李瑜把自己關在屋裡,痛痛快快地睡了三天三夜,吳景誠和寧源也差不多。
哦,現在還多了個章文瀚。
李瑜發現寧家人,還有寧源是真的很喜歡跟人結交。
剛剛認識的人就願意把人領回家,包吃包住不說給做新衣裳新鞋子,跟錢多得沒地方花一樣。
可能這就是那些地主、世家們能傳幾百年的原因吧。
乾元二十七年,三月初一,深夜。
禮部尚書華郎從貢院拿著好幾份謄好的卷子匆匆趕往王府,並在相府書房將幾份卷子交給了王知秋。
“明楓,不知你說的其中哪一份?”
都是糊了名字謄了卷子的,想靠名字和字跡分辨卷子那是不可能的,最多隻能根據文風猜想。
“這幾份卷子見識非凡,字字珠璣,尤其是這個考生的卷子,您看這個考生的起股……”
“應嚴刑峻法,以儆效尤,夫法不嚴,則治不肅,對於貪腐之官吏,應施以重刑,必要可起複前朝懲貪之法。”
說到這裡華郎歎道:“前朝懲貪一百六十八條律,早已廢棄快兩百年了,老閆他們便覺得此考生過於凶殘,想將此人的卷子刷下去。”
這要是再被提起來,整個朝堂也找不出幾個不用受罰的。
“老閆?”王知秋聽到此人,忍不住嘲諷地笑了笑:“若舊法得以重施,他腦袋第一個保不住。”
他早就想恢複大新懲貪法了,隻是陛下一直猶猶豫豫,怕與前朝那般太過嚴苛起反作用。
王知秋戀戀不舍地撫著卷子,來回在這些未來實乾家的卷子上摩挲,最後還是狠心點火給燒了。
“那便如他們的意,這幾份卷子一個也不取。”
喜歡此去直上青雲路請大家收藏:()此去直上青雲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