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內。
趙翊有些無語地看著李瑜:“李老三也到底是你親弟弟,你也不說幫自家兄弟說幾句話。”
趙明接過太監遞上來的茶放在父皇麵前以後,又接過另一盞茶,打算親自遞給李瑜。
整個過程沒有絲毫猶豫,畢竟他爹還親自給李子璿切瓜吃。
自己算什麼啊?
李瑜連忙站起來雙手接過茶,再對太子鞠了一禮表示感謝,然後才坐下回答趙翊的話。
“陛下,禦史說得沒錯,李璉這小子確實太張揚了些,陛下不如直接罷了他的官,讓他回家種地喂豬罷了。”
前些日子沈旦在大同,查處了個昭德將軍吃空餉。
那個將軍被抓了有些不服氣,攀扯出了軍中許多見不得人的事兒,自然也扯出了許多大人物。
這事兒好不容易解決,李璉就又開始給他找事兒。
還好,最近在滁州的小舅子還是很老實的。
趙翊怎麼可能,讓李鏈這麼能乾的臣子回去喂豬?
李瑜卻又緊跟著道:“陛下仁慈不忍心卸了這小子烏紗帽,不如便將人召回來,另派些穩重些的去。”
“他年紀輕不知道輕重,萬一壞了朝廷大事便不妙了。”
能壞什麼大事兒?
無非就是和各方勢力乾幾架,他趙翊又不是乾不起。
派穩重些的大臣去。
有多穩重,兩百斤夠不夠穩重,爬的動黔貴的山?
再說了他是派巡按禦史去解決事的,又不是派人去粉飾太平的。
那些侗族也好苗族也好,若是過不上好日子就不能徹底漢化,不能徹底漢化朝廷每年費那麼錢力做什麼。
“李卿午膳預備吃什麼?”
怕李瑜又要把他弟撈回來,趙翊麻溜地換了個話題。
寒暄過後,趙明突然開口:“父皇,兒臣聽聞西洋列國,有諸多新奇之物與獨特技藝。”
“若能與之互通有無的話,或許對我朝會大有裨益。”
父皇這人也是。
想探索彆國的底細,順便尋找趙柏的下落就明說好了,乾嘛非要借自己的嘴巴說出來。
趙翊眼睛假裝一亮,饒有興致地問道。
“哦?詳細說來?”
說著他還注意著李瑜的臉色,見他沒有絲毫要反對的意思心也穩了穩,不知不覺他便有了固有思路。
那就是……
隻要李子璿不反對,那就說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若是連李子璿都反對的話,那就說明這事兒多半是不能乾的。
總結就是:派人遠洋與列國建交的事兒能乾。
趙明笑著道:“兒臣以為可派遣使者前往遠洋列國,探尋他們的物產、文化還有技藝,再擇其優者引入我朝。”
老爺子心裡想著去找趙柏,隻是趙明卻對這個早已經是死人的家夥,並提不起什麼興趣。
倒是這天下之大,多的是他們大雍本土沒有的東西。
若能引些能利國利民的東西進來自是最好。
還可以引動國與國之間的生意,商人掙了錢交了稅。
國庫有了錢,才能讓士兵吃得好,才能研究更多厲害的火器,有了強壯的士兵的和火器。
以後打起仗來還有什麼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