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處能夠自保已是不易,哪還有兵能派出去。”
大殿中頓時響起官員們的竊竊私語聲。
清使眯著眼掃視一圈,大殿立馬陷入安靜,這就是大清八旗的威壓,看這些官員都老實了,麵上才露出笑容,顯然很是滿意,目光盯著李宗。“大清的敕令,你可聽清了。”
說是大清,其實不就是多爾袞的意思麼,李宗很清楚,支支吾吾的回道。“不知,不知……大清這次要屬國派多少兵力去。”
清使隨口說出一個數字差點把李宗給嚇暈過去。“越多越好、十萬八萬不嫌多,五萬六萬也湊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宗都快要哭出來了,語氣中帶著懇求。“望上差明見啊,朝廷國小,國力也弱,前後派去的軍隊,已經是各道精銳了,眼下已經是無兵可派了!
前番多次上書宗主國,請求大清軍隊幫助朝鮮平亂,唉,如今民亂四起,沿海還有一支大海盜!小王懇請大清能早日出兵幫助小國平定內亂啊!”
由於李氏朝鮮前後往遼東輸血,國內百姓的生活愈發苦難,致使很多人鋌而走險,小的幾十人,大的數百人,上千人,最大的一支被朝廷列為海盜,不知到底有多少兵力,派水師去剿了幾次,都被打了回來,如今各地能夠自保已是不易。
一番討價還價後,李宗看向清使,一路舟車勞頓,先下去歇息片刻。大清使者嗯了一聲,就先離開大殿。
待人走後,李宗看向大殿裡的大臣們問道。“諸位怎麼看。”
怎麼看,還能怎麼看,金自點趕忙站了出來,微微拱手。“王上,我們必須得答應大清的要求啊,此戰大清必勝,萬萬不可拖遝啊,以免惹怒清廷!”
右側班列裡發出“哼”的一聲,金尚憲捋了一下帽子兩側的帶子,站了出來。“王上,絕不可再增兵,且不說其他的,就說我朝鮮的國號,乃是當年洪武皇帝所賜,仍沿用至今,永樂皇帝允許我們學習天朝禮儀製度,開貿易。
神宗皇帝更是兩次大規模發兵入朝幫助我朝鮮擊退倭寇,幫我朝鮮複國,如今明清決戰,我們不幫天朝也就罷了,怎能屢次出兵幫助胡人與故國刀兵相見!”
“好,金大人說得對。”
“就是,皇明對我朝鮮有百世不可忘之恩情,如今我們卻要和故國兵戎相見,那我們不成了胡人的幫凶,將來就是死了又有何麵目去見大明的曆代先君。”
右側大臣們力挺金尚憲。左側的大臣就不願意,兩邊立刻就吵了起來。
“夠了!”金自點怒吼一聲,大殿中立馬就安靜了下來,他目光看向左側的西人黨領袖。“金大人你說的那都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了,現在不是以前了,大清鐵騎天下無敵,無人可擋,要是我們不答應,你想讓朝鮮再次遭受清軍入侵嗎!”
“我呸,本官看你就是胡人的走狗!忘恩負義的老畜生!如今故國忠勇侯率領大明王師在關外與清軍作戰,已經勝了幾仗,足以證明大明當興,胡人當敗。”
“放屁,你妖言惑眾,休要胡說,他忠勇侯打流寇是行,但你彆忘了,到現在為止八旗可沒完全動呢,一旦八旗入場,明軍必敗!”
兩派領袖在大殿上爭論不休。李宗實在是聽煩了,起身離開了大殿。直到他都走了,大殿裡還在爭吵。當眾人發現王上已經走了,兩派才一揮拂袖,離開大殿。
回到宮中的李宗鬱悶不已,看向自己的貼身大太監,就隨口問問他有沒有什麼看法,實在是大臣們吵得厲害,聽的煩。
貼身大太監自然知道李宗是個怯懦、懼怕八旗的國主,就順著他的意思說了一堆,以當下局勢還是應該靠攏大清。聽了宦官的話,覺得有些道理,一咬牙,讓宦官去告訴清使,朝鮮力挺大清。
當天一道旨意出了王宮,將駐守漢城、王京,總計兩萬人,抽調一萬五千人,又從民間征調兩萬百姓,隨著清使開赴遼東。
臨行前,清使入宮,對李宗大加讚賞了一番,你對大清的忠心,本使都看到了,回去就如實稟明朝廷,到了這時才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多爾袞寫下的私人書信,遞了過去,轉身離開大殿,回遼東。
等清使者離開了,李宗才將信拆開一看,信中大致寫道,放心吧,你的困難,在大清眼裡哪都不是事,跟著清爹混,大哥是不會虧待你的,清爹帶你裝逼帶你飛,帶你衝進白骨堆!
不不不,是衝進黃金堆,待大清一統四海,一定將你罩的牢牢的,聽大哥的話,大哥不虧待你。看完之後苦笑一聲,唉,想當年大明對朝鮮有再造之恩,可如今,如今已無法回頭了。
喜歡大明忠勇侯請大家收藏:()大明忠勇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