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邦曜雙眉緊蹙,心中滿是憂慮。
大明如今財政狀況本就捉襟見肘,年收入不過四百萬兩白銀,可實際入庫竟不足二百萬兩,這差距實在驚人。
再加上秦豫被闖軍占據,山西大旱,湖廣水患等天災人禍不斷,更是讓財政雪上加霜。
皇帝如今在天下行走製度上大手一揮,這一年近三百萬兩白銀的開支,無疑是給本就艱難的財政又添了重重的一筆。
施邦曜深知,如今大明各處都急需用錢,不管是軍事防禦、民生救濟,還是官員俸祿、工程建設,處處都在等著銀子。
可如今這財政缺口巨大,就算不斷增加稅收,也難以填補。
他暗自思量,這天下行走製度雖有革新之意,可這銀子從何而來?
是開源還是節流?
若無法解決這財政難題,這製度又能推行多久呢?
不知道皇帝心中是否已有良策,還是另有打算?
施邦曜的眼眶瞬間泛紅,手中聖旨仿佛有千斤重,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然後他看到一行小字,原以為是國庫撥款,卻不想這三百萬兩白銀的巨額開支,竟全出自皇帝內帑。
他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幅畫麵:
宮牆之內,皇帝身著素衣,與後妃躬身勞作,在菜畦間拔除雜草;
太監宮女們縮著脖子,揣著微薄的俸祿,默默忍受著拮據日子……
“是臣等無用!”
施邦曜突然雙膝跪地,額頭重重磕在青磚上,聲響驚動了遠處侍衛。
過往他總以為皇帝離經叛道,此刻才驚覺,這位看似荒誕的君主,竟在以血肉之軀硬扛著大廈將傾的危局。
那些被請辭的官員還在為權位爭執,而皇帝卻早已掏空私囊,隻為給這積弊已久的朝堂撕開一道革新的口子。
他猛然攥緊拳頭,指甲深深掐進掌心。
這一刻,愧疚、震撼與使命感如潮水般湧來,施邦曜暗暗發誓:
定要讓這天下行走製度開花結果,哪怕踏遍大明山河,也要用實實在在的成果,回報這位“寒磣”皇帝的破局之勇!
施邦曜暗下決心,定要將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而另一邊,朱有建正和魯有林算著賬。
西苑內,朱有建一邊掰著指頭,一邊說道:
“這端午龍舟會花了一百五十萬兩銀,防止水患又用了六十萬兩銀;
還有這水文勘測等任務,再加上大明研究院、重工、輕工,前前後後得有好幾千萬兩銀。
但這點錢跟朕內庫裡的七億多兩現銀比起來,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魯愛卿,朕可把寶都押在輕重工上了,你可得爭點氣,早些出成果啊。”
魯總監聽著皇帝這番話,心中既興奮又倍感壓力。
興奮的是有這麼雄厚的財力支持,輕重工的發展有了堅實後盾;
壓力則是皇帝如此重視,若是不能儘快出成果,實在難以交代。
“聖上放心,臣定當竭儘全力,讓輕重工儘快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魯總監趕緊表態。
朱有建滿意地點點頭:
“好,朕就等著看你的表現了。
輕重工發展起來,咱們大明可就不一樣了,至於需要的錢財,儘管使喚,內庫不差錢!”
魯有林張著嘴,一臉的驚訝與不知所措。
他心裡想著,原本以為這麼多銀子,肯定有不少地方要花錢,可現在看來,皇帝的安排實在是巧妙。
皇家礦山提供製造材料,既保證了資源的穩定供應,又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輕工那邊的蒸汽紡織機,更是開啟了新的發展道路,關鍵還沒怎麼花錢,這可真是意外之喜。
順義改成養殖場,以後宮中膳食都不用出去采買,這又能省下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