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法事無效,固始汗終於拿出了他最後的王牌——
瓦剌火炮。
這是一種源自成吉思汗時期的銅炮,雖然年代久遠,但其威力依然不可小覷。
火炮發射時,鐵砂與石球如雨點般傾瀉而出,所到之處,地麵如同被犁過的土地一般,一片狼藉。
“活僵”們被擊中後紛紛倒下,固始汗心中不禁燃起了一絲希望。
然而,這份希望轉瞬即逝。
土地很快恢複了原樣,那些“活僵”再次站了起來,它們嘴裡發出憤怒的嘶吼,仿佛在表達對這種攻擊的不屑一顧。
於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城戰拉開了序幕。
這是一場根本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戰鬥。
層層疊疊的野獸“活僵”堆積如山,犛牛群從它們身上衝鋒,向著邏些城頭奔去。
瓦剌火炮一次次齊射,將它們暫時擊退,但隨著後麵的犛牛群繼續衝鋒,城頭的守軍陷入了一片混亂。
犛牛群采取了多批次的衝鋒戰術,而銅炮不僅需要裝填彈藥,還需要冷卻時間,這讓守軍陷入了極度被動的局麵。
戰鬥從一開始的激烈對抗,很快演變成了單方麵的碾壓。
邏些城內仿佛變成了一座屠宰場,到處都是血腥與死亡的氣息。
人們驚恐地發現,“活僵”仿佛自帶了熱成像儀器,無論躲在哪裡,它們都能輕易地將人找出來,然後毫不留情地將其撕咬致死或踩成肉泥。
固始汗的和碩特部,以及衛拉特部,曾經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威震四方,從未想過會有這樣一場災難降臨。
他們在“活僵”麵前顯得如此弱小,如同螻蟻一般,毫無反抗之力。
黃教的各家首領們也從未想過,他們所信仰的教義和法事,在這場災難麵前竟毫無作用。
而吐蕃各部的首領們更是不敢相信,邏些這座曾經堅不可摧的大城,居然會如此輕易地陷落。
他們終於決定駕乘戰車離開,這件被他們給予厚望的神器,直接將他們送進活僵群中。
它並沒有表現出神奇,堅固的銅皮被犛牛角撞擊的坑坑窪窪,堅固的輪轂被活僵擰到變形,而黃教首領們卻沒有機會見到。
或許是神器裡的神靈離開了,所以成了普通器物,也許隻有這樣的解釋了。
六月對於吐蕃人來說,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月份。
它既是悲傷的,因為無數生命在這場災難中失去了家園和親人;
同時,它又似乎帶有一絲“欣喜”——
死去的人在被“活僵”咬過後又重新站了起來,但這些“活人”已經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成為了“活僵”的一部分。
在吐蕃被“吃乾抹淨”之後,“活僵”部隊變得更加強盛。
它們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百萬,包括人和獸。
它們憑借著敏銳的嗅覺,終於悲哀地發現——
吐蕃大地上已經沒有了活物的氣息。
雖然人類已經消失,但獸類的情況卻並未被完全統計清楚,畢竟鳥類早已在災難初期便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