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海師旗艦,朝堂的事(四)_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 > 第575章 海師旗艦,朝堂的事(四)

第575章 海師旗艦,朝堂的事(四)(1 / 2)

申時初,議事廳內氣氛凝重。

乾德皇帝高坐龍椅,高第跪在金磚地板上,三拜九叩後便一直低垂著頭顱,連大氣都不敢喘。

皇帝一臉嚴肅地看著他,身旁的王承恩卻在暗自琢磨——

他如今最會察言觀色,從聖主接見的時長與神情推斷,除了公事輕重,多半還有個原因:

聖主對高第的事跡怕是不熟。

畢竟是一年半之前的舊事,誰會沒事記著無關緊要的人呢?

堂堂薊遼總督竟成了“無關緊要的人”,王承恩心裡暗歎大明重文輕武積弊太深。

可他哪裡知道,這壓根與文武偏見無關——

他的主子本就對朝堂人事不甚了解,彆說高第,就是三日一次的朝會,能叫出名字的官員也寥寥無幾,這狀況怕是要一直持續下去了。

“說說自己的罪吧!”

乾德皇帝的聲音在議事廳裡回蕩,沒有叫高第平身的意思。

他其實是想聽一場發自肺腑的解釋——

最近幾個月,他反複琢磨明末舊事,終於想通了許多關節:

那時的潰敗,不全是朝臣糊弄皇帝,也不全是皇帝剛愎自用,根子在於上下消息傳遞的徹底崩壞。

滿朝文武沒有直接獲取前方軍情的渠道,全靠猜測和小道消息,再用所謂的“聰明才智”加工臆斷。

就像孫傳庭困李自成於一隅,本需再堅持幾日便能收網,可他沒時間也沒精力頻繁上奏細節。

朝堂上的大臣們便開始腦補:

“孫傳庭定是想養寇自重,借機向朝廷要官要錢要爵位!”

這種言論很快占據上風,一道道聖旨催著速戰速決。

孫傳庭本就虛張聲勢,全靠關鍵隘口勉強支撐,最終隻能硬著頭皮出戰,讓流賊逃出生天。

又如總兵周遇吉反複強調宣府的重要性,兵部的文官卻認定他是怕了,想借機談條件、開價碼。

皇帝信了,周遇吉隻能領著幾千弱兵死守寧武關,而非據守武備齊整的宣化城以逸待勞——

這般荒唐,皆是信息錯位與偏見作祟。

朱有建越想越心驚:

滿朝文武都在“糊弄”皇帝,卻又不全是故意。

他們引經據典,認定首輔當如神明,定下的國策必須立竿見影,稍有延遲便是“欺君”。

於是真正乾事的能臣被送進詔獄,或死或貶,內閣與六部尚書換得比走馬燈還勤。

可與之對比的是都察院禦史台,全員幾乎能久坐不倒,許多禦史巡按能連任十幾年。

一對比便顯露出問題:

禦史台中,東林黨人竟占了大半。

大明疆域遼闊,本應黨派製衡,一家獨大無論好壞,終會出亂子。

幸好東林黨中還有“陽明學派”的務實者撐著,否則朝堂早成了空殼。

他翻遍天啟朝的史料,發現那時的朝堂雖說亂作一團,但大方向卻未曾跑偏。

閹黨、晉黨、東林黨、浙黨、蜀黨並存,各方勢力相互牽製。

到了後期,閹黨與東林黨的矛盾雖然尖銳,卻仍能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所謂“閹黨一家獨大”純屬空談——

若真如此,魏忠賢怎會無法阻止天啟帝的離奇病逝?

又怎會容忍王恭廠爆炸的發生?

東林黨背後有財力雄厚的金主支持,能買通無數人脈,這是閹黨難以匹敵的。

這兩件事背後,若說沒有東林黨的影子,才更讓人感到蹊蹺。

或許崇禎正是看透了這點,才開始對朝政擺爛:

你們說內閣不行就換,六部不行也換,反正大明的爛攤子,你們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想通這些後,朱有建索性選擇了“躺平”。

但他並不像崇禎那樣破罐子破摔,而是學起了“昏君”的鬆弛姿態:


最新小说: 美人她隻想搞錢搞房搞事業 穿越成嘉靖長女後 帶娃隨軍,給絕嗣京少看男科他紅溫了 工業大摸底,我的廢品站值千億! 陰濕大佬撐腰,竺小姐人財雙收了 八零小姐隨軍,驚豔整個家屬院 聞君有兩意 江湖八珍樓(美食) 男友是美妝博主 地獄遊戲:開局獲得預知羊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