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片報》盤點的最愛使用年輕球員的十大教練榜單中。
迪特黑金就以U23以下球員的聯賽出場時間占比為25.1%排名第三。
要知道多特蒙德的克洛普(23.3%)排名第四,阿森納的溫格排名第五(22.4%)。
拜仁慕尼黑的瓜迪奧拉(18.7%)更是排名第十。
這份榜單的數據都是以近250比賽為基準評判出來的。
所以還是有一定的權威性。
那麼善於知人用人的迪特黑金,自然知道一個下個月才17歲的球員,擁有這樣的表現到底代表什麼。
至於秦銘為什麼放著拜仁不去,而是選擇來遙遠的沃爾夫斯堡。
他並不在意。
隻要手續合規合法,那麼就沒有問題。
球場上,進球後的秦銘也沒慶祝,隻是走向德布勞內,燦爛地笑著說:“凱文,謝謝,這球傳的很漂亮。”
“是你自己處理的好,我隻不過傳了一腳,換誰來都能做到。”
德布勞內很是倔強,搖搖頭認真反駁。
秦銘聞言笑得更開心,誰不想被人誇讚,更何況那個人,還是德布勞內。
他原先看球的時候,就很喜歡這個金毛。
最開始可能是因為對方被最好的朋友戴了頂綠帽子,讓秦銘產生了些許的同情心,但後來完全是佩服對方的實力。
而且跟德布勞內當隊友,應該能打進很多球吧。
看著兩人並肩往回走,馬蘭達腦門上寫滿問號:“他們倆關係那麼好?”
“有沒有可能...天才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旁邊被過掉的蒂姆克洛澤說道。
他倒沒感到有多羞恥,反而坦然地認可對方。
但剛來的塞巴斯蒂安就不同了。
他本想踩著秦銘刷存在感,結果反倒被秦銘踩了一腳。
這怎麼能忍?
等到比賽重新開始後,秦銘明顯感覺到,隊友的態度大變。
他們不再把他割裂在戰術外,反而開始有意識地給自己傳球。
不過說實話,剛踏入職業足球圈的他,還有很多地方不懂。
剛才的連續擺脫存在取巧嫌疑。
畢竟對手沒嚴防死守,甚至還露出了很大破綻。
俗話說:壓力會讓人動作變形,十成實力發揮不出三成。
秦銘就產生了類似感覺。
但他知道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如果沒能給迪特黑金留下好印象,那他未來的路會坎坷崎嶇很多。
所以他下意識地忽略壓力,把訓練賽當成一種遊戲去處理。
兒時他怎麼踢球的?
享受。
德布勞內是最先發現秦銘變化的人,他看到對方處理球時不再僵硬、不再死板,多了一絲很明顯的靈氣。
上半場比賽走到尾聲時,蒂姆克洛澤後場搶斷,直接大腳開到前場。
古斯塔沃搶到第一落點,頭球頂給接應的秦銘。
塞巴斯蒂安上前死死貼著。
他要用身體和經驗,完成關鍵搶斷後,再順勢發動反擊。
在中場哨響之前,幫助B隊重新領先,成為最亮眼的仔,找回麵子和裡子。
眼見塞巴斯蒂安就要碰到球。
啪!隨著清脆的觸球聲響起,足球憑空升高了一段距離,避開了瑞士人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