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不到十分鐘的功夫,我們就回到了廟裡,下車把東西放下,一一倒騰進屋裡麵。
都弄好了之後,我在門口往外看看,結果一眼又看見那個鬼了,就在廟門外幾米遠的地方,麵無表情的站在那裡,跟個木頭樁子似的!
我趕緊回屋喊師父,師父一聽也皺眉,然後問我:“你剛才在集市上都乾什麼了,在哪招了這麼個東西?”
我一五一十的把集市上的事情都說了,師父一聽我還撿了個東西,就讓我拿出來看看。
我也是差點把這事給忘了,於是就拿出那個卷軸,遞給了師父。
師父打開一看,那卷軸果然是個書冊,開頭寫著一行字。
“太上正一延生童子將軍籙”。
後麵就是籙文,還有名字信息,密密麻麻寫了好多,然後上麵還繪著一些神靈的法相。
這東西我看不懂是什麼,師父卻是嗬嗬笑了起來,對我說道:“原來也是個小道友,有趣有趣。”
我好奇問道:“師父,這裡寫的是什麼?”
師父說:“這是一本籙書,正一外籙中的童子籙,而且品級不低。”
我不解,問道:“籙書是什麼東西,童子籙又是乾什麼的?”
師父嗬嗬笑道:“籙書,是正一派授籙的文書,主要用於記錄天神的名號、職位和法力等信息,是修行者行使法術的憑證。”
這又是一個新的知識點,我纏著師父,讓他講講授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他沉思了下,便對我一一道來。
師父說,籙又稱道籙、法籙,是道教的一種符書,是道士入道的憑信,也是法師行法的依據。
籙是自然之炁結成,由道教的神靈仙真所傳授,上麵記載了天官功曹、神吏神將的名號,並配有相應的神符,繪有神靈仙真的畫像,可供法師驅策。
正一派認為,道士隻有在授籙之後,才能意味著被記錄於天曹,脫離凡俗死籍,歸入三官管轄,獲得道位神職,也才具有差遣一定數量護身神兵的權力。
玄壇科戒中,有一條就是道士不受籙職的,不能為人章醮。
因為沒受籙職的道士,無靈官將吏可供役使,天曹無名,縱然章醮亦不靈驗,隻有授過籙後,才能召喚籙上神兵將吏護法顯靈。
籙冊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東漢,當時符籙術起源於正一盟威道。
傳說東漢時期,人鬼交雜,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籙一百二十階。
於是教祖張道陵在陽平山修道,設立二十四治區,又立正一盟威經籙二十四品,用於督察鬼神、傳道、以及管理教化民眾。
很多人應該聽過“天師祭酒”這個名號,其實就是由此而來,所謂“天師祭酒”,就是每個治區的最高首領。
後來許多其他道派紛紛效仿,南北朝時形成的上清、靈寶等道派,也都擬定了自己的法籙,並且也采取授籙收弟子的辦法。
宋以後,有許多新的符籙派出現,比如神霄、清微、淨明等,也都是比較重要的符籙道派,各有自己的授籙方法。
到明初,各符籙派多歸於正一派,授籙便成為正一派傳承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