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暴雨過後,廚房食療全方位防病指南請收好_日常養生常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日常養生常識 > 第24章 暴雨過後,廚房食療全方位防病指南請收好

第24章 暴雨過後,廚房食療全方位防病指南請收好(1 / 2)

近期,我國正值“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關鍵期,華東、華南、華北、東北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侵襲,洪澇與地質災害風險驟增。暴雨過後,自然界濕邪彌漫,濕熱交織的環境成為細菌微生物滋生的溫床,各類常見疾病如皮膚感染、胃腸道疾患、呼吸道問題等發病率顯著上升。麵對潮濕多雨的天氣挑戰,中醫積累數千年的“治未病”智慧與豐富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套係統、自然的防病之道。這份融合傳統智慧與現代實用的中醫防病指南,助您安穩度過多雨之季。

一、涉水濕侵,中醫“四寶”護體有方

暴雨積水環境複雜,皮膚長時間浸泡易受濕邪與病原微生物雙重侵襲,引發各類癬症、皮炎。中醫寶庫中早有應對良方,巧妙運用天然草本,溫和化解濕毒。

1.蜀椒:溫通除濕,殺菌止癢之良將

古籍溯源:《神農本草經》明確記載蜀椒“味辛,溫。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名醫彆錄》進一步指出其能“除六腑寒冷,開腠理,通血脈”,肯定了其溫通散寒、開泄毛孔、促進局部氣血循環的作用。

現代應用:其卓越的抗菌、殺蟲效力,尤其適用於暴雨涉水後引發的手足癬、體癬、股癬等皮膚問題。推薦方法:取蜀椒1520克,加水適量,煎煮1520分鐘,待水溫適宜約40c)後浸泡患處手足或局部擦洗),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鐘。其辛溫之性可透達肌膚,驅逐寒濕,有效緩解瘙癢、抑製真菌。

2.荷葉&生薑:清暑化濕,固護中焦的黃金搭檔

荷葉之清利:《本草綱目》讚荷葉能“生發元氣,裨助脾胃,澀精濁,散瘀血,消水腫…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產後惡血,損傷敗血”。其性平味苦,功擅清暑利濕,升發清陽,尤善應對暑濕困脾導致的頭身困重、眩暈、泄瀉、水腫。

生薑之溫散:《藥性論》載生薑“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乾並治嗽,療時疾,止嘔吐不下食”。《本草拾遺》強調其“解毒藥…破血調中,去冷除痰”。生薑性溫味辛,長於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飲化痰,能振奮脾陽,驅散中焦寒濕。

合力妙用:二者相配,一清一溫,一利一散,正應“暑多夾濕”之季候。取鮮荷葉半張或乾荷葉10克)切碎,生薑35片約15克),加水共煎1015分鐘,代茶頻飲。或加入粳米50100克熬煮成荷葉薑粥,溫熱服用。此方不僅能預防暑濕感冒,緩解輕微咳嗽、惡心、泄瀉,更能芳香醒脾,化濕和中,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

3.馬齒莧: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田間衛士

藥食同源之寶:《蜀本草》最早係統記載馬齒莧藥用,《食療本草》言其“濕癬、白禿,以馬齒膏和灰塗效。治疳痢及一切風,敷杖瘡良”。其性寒味酸,核心功效為止痢解毒、清熱利濕、涼血止血,兼具抗菌、消炎、利尿及收縮血管作用。

外用護皮膚:長時間涉水浸泡,易發紅斑、丘疹、水皰等多形性皮損如接觸性皮炎、濕疹樣改變)。取鮮馬齒莧100克或乾品30克),洗淨搗爛,加適量水煎煮15分鐘,濾汁放涼。用潔淨紗布蘸取藥液濕敷患處,或直接外洗,每日23次。其寒涼之性可迅速清熱消腫,酸收之力有助於收斂滲液,有效緩解皮膚灼熱、瘙癢、腫脹。

4.薄荷:疏風散熱,辟穢解毒的清涼使者

清利頭目咽喉:《滇南本草》盛讚薄荷“治一切傷寒頭疼,霍亂吐瀉,癰、疽、疥、癲、諸瘡等症,其效如神”。《本草新編》稱其“尤善解憂鬱,…通利關節,…治頭風、目痛、鼻淵、齒痛、舌苔、口瘡,…利咽喉”。其性涼味辛,以疏風散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辟穢解毒見長。

應對暑熱夾風:夏季汛期感冒常兼夾暑邪與風熱,出現發熱、微惡風、頭痛、咽痛、口乾等症。推薦薄荷粥:粳米50克煮粥,臨熟時加入鮮薄荷葉15克或乾薄荷5克,用紗布包),再煮23分鐘,去薄荷,溫熱服食,可加少許冰糖。此粥清香可口,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緩解暑熱感冒初期症狀。

二、洪澇環境,中醫“五法”築牢防線

洪澇災害後,水源汙染、環境濕熱、蚊蟲滋生等問題嚴峻,易爆發腸道傳染病、皮膚感染及蟲媒疾病。中醫外治法與內調法結合,多管齊下,構建全麵防護屏障。

1.中藥煎湯熏洗法:築起皮膚第一道防線

理論根基:《黃帝內經》雲:“有諸形於內,必形於外。”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和衛外的屏障,濕邪疫毒侵襲,首當其衝。皮膚微小破損即可能成為病邪入侵之門戶。

防護方案:

通用防護傷口風險者含糖尿病患者):取艾葉、大青葉、金銀花、馬齒莧、地膚子、蛇床子各10克。煎取濃湯,先用藥液蒸汽熏蒸全身或患處約10分鐘注意距離防燙傷),待溫度適宜再淋洗或浸泡擦洗皮膚1520分鐘。艾葉溫經除濕,大青葉、金銀花清熱解毒,馬齒莧涼血消腫,地膚子、蛇床子祛風止癢殺蟲,全方共奏抗菌、消炎、止癢、促進傷口乾燥愈合之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淋雨涉水後防護:川花椒10克煎水,待溫後泡澡或重點泡洗手足。利用花椒的溫通燥濕、殺蟲止癢之力,有效預防水漬皮炎、足癬香港腳)等。

2.配方藥膳調理法:固守脾胃,安內攘外

理論根基:《金匱要略》強調:“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亦是抵禦外邪的關鍵。洪澇易致水源食物汙染,直接威脅中焦。

食療方略:

馬齒莧粥汁——對抗濕熱瀉痢:取乾馬齒莧10克與粳米100克同煮為粥,一日分2次溫服。或取鮮馬齒莧100克,洗淨搗爛絞汁,頓服或分次服)。馬齒莧被譽為“天然抗生素”,對細菌性痢疾、濕熱型急性腸炎效果顯著。

烏梅湯——截瘧驅蟲防腸道疾:《本草綱目》載烏梅“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蛔厥吐利”。取烏梅10個,敲破,加水適量煎煮成較濃湯汁,於飯前空腹飲用。此方酸斂生津,有助預防因飲食不潔導致的腹瀉,傳統亦用於防治瘧疾需遵醫囑配合治療)及蛔蟲症。

生食大蒜——天然的廣譜抗菌劑:《名醫彆錄》言大蒜“散癰腫魘瘡,除風邪,殺毒氣”。每日生食12瓣新鮮大蒜搗碎後放置10分鐘效果更佳)。大蒜素具有強力廣譜抗菌、抗病毒、抗真菌作用,是預防傷寒、副傷寒、霍亂、細菌性痢疾等腸道傳染病的簡便有效方法胃潰瘍等患者慎用)。

3.艾灸補益法:激發正氣,提升免疫長城

理論根基《扁鵲心書》雲:“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借火之力與藥之氣,通過溫熱刺激經絡腧穴,能溫通經脈、行氣活血、散寒除濕、扶助陽氣、激發人體自愈力與免疫力。

核心穴位與操作:

足三裡胃經合穴):“常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為強壯保健要穴,健運脾胃,補益氣血。

曲池大腸經合穴):清熱解表,調和營衛,增強上呼吸道抵抗力。

肺俞膀胱經背俞穴):調補肺氣,固表禦邪。

脾俞膀胱經背俞穴):健脾益氣,利濕升清。

大椎督脈要穴):振奮陽氣,清熱解表,通陽理氣。

操作方法:選擇上述35個穴位,每日一次。采用溫和灸法,手持艾條距離穴位皮膚約23厘米,以溫熱舒適、局部皮膚微紅為度。每穴施灸1520分鐘。持續施灸可顯著增強體質,改善疲勞,提高抗病能力。

4.藥材煎湯泡足法:引濕下行,溫陽通絡

理論根基:《黃帝內經》雲:“陰脈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足部是三條陰經脾、肝、腎)的起始點,三條陽經胃、膽、膀胱)的終止點,分布著全身臟腑的反射區。泡腳可通過刺激經絡與反射區,促進氣血循環,加速體內寒濕邪氣排出。

推薦泡足方:花椒10克、艾葉10克、桂枝10克、透骨草10克。將藥材放入鍋中,加足量水覆蓋腳踝以上),煎煮1520分鐘,濾取藥液倒入泡腳盆中,兌入適量溫水調至4042c以舒適耐受為準)。浸泡雙足至小腿,時長約2530分鐘,直至身體微微出汗為佳。花椒溫中散寒除濕,艾葉溫經通絡,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透骨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此方溫陽散寒、祛風除濕功效顯著,特彆適合暴雨後感受寒濕、肢體困重酸痛者。

5.艾葉蒼術熏室法:芳香化濁,驅蟲防疫

理論根基:中醫自古就有“燒煙以辟瘟疫邪氣”的傳統。《肘後備急方》就有用艾葉煙熏預防瘟疫的記載。芳香類藥物燃燒產生的煙氣,具有殺滅或抑製空氣中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真菌)、驅除蚊蠅害蟲、祛除潮濕穢濁之氣、淨化環境的作用。

標準操作:

按每100平方米空間計算,取艾葉、蒼術、白芷各10克或僅用艾葉30克)。


最新小说: 小美人她夜夜撩,病嬌集體急紅眼 剛穿八零,資本家小姐要買我老公 存活於病態的世界 男女之間的那些事 cos真人我成了忍界魅魔 血影騎士團惡魔禮讚 從帝王引擎到超越之王 明主 伽藍舊夢 末世,我搓一顆星球狂囤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