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情況:剛受涼,感覺怕冷、打噴嚏、流清鼻涕、頭痛、身上有點酸痛時。
材料:生薑3~4片,連須蔥白6根蔥胡子保留,效果更好)。
做法:生薑片冷水下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10分鐘。加入蔥白,關火,蓋上蓋子燜23分鐘即可。趁熱喝下,最好能喝到身體微微發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注意:出汗後注意避風保暖。此方適合風寒初期,如果感覺是風熱感冒喉嚨痛、黃鼻涕、怕熱)則不適合。或者用生薑煮一大鍋水,稍涼後泡腳至微微出汗,也是驅寒的好方法。
3.孕媽媽的“安心飲”——溫和薑製品
緩解孕吐:孕早期惡心反胃?生薑是公認的“止嘔好物”。可以把薑做成溫和的甜品,如薑撞奶;或者在炒菜時多放薑絲;泡一杯淡淡的薑棗茶生薑2片+紅棗23顆掰開去核)。
外敷也有效:如果不喜歡薑的味道,可以將新鮮薑片貼在手腕內側的內關穴或肚臍上方的中脘穴上,用透氣膠布固定一段時間注意皮膚是否敏感),也能起到溫胃止嘔的效果。
溫馨提示:生薑性溫,孕期食用也不宜過量。如果孕吐非常劇烈,影響進食,務必及時尋求專業指導。
四、中醫智慧:生薑的外用妙法
生薑的溫熱之力不僅可以通過吃進去發揮作用,外用也能帶來舒適體驗:
隔薑灸: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保健方法。將新鮮薑片切成厚片,用針紮幾個孔,放在特定的穴位如肚臍、足三裡等)上,再在薑片上放上點燃的艾柱。艾的熱力透過薑片溫和地滲透進皮膚和經絡,起到溫通經絡、驅散寒濕、緩解身體某些部位冷痛不適的作用。常用於因受寒引起的腹部不適、關節酸痛、女性經期不適等。
薑熨法:這是中醫熨法的一種。將老薑用量較大)切塊或搗爛,加熱如用微波爐或蒸鍋加熱到溫熱不燙皮膚,約4050度),用布包裹起來,在受寒疼痛的部位如肩頸、腰背、腹部)或穴位上輕輕來回熨燙。利用薑的熱力和藥性,溫通局部氣血,散寒止痛。特彆適合著涼後的頭痛、肌肉酸痛、風寒咳嗽初期。
這些外用方法體現了中醫“內病外治”的智慧,利用生薑的辛溫發散之性,配合熱力,從體表為身體注入暖流,驅散寒邪。
五、食薑有道:適合自己最重要
“夏吃薑”雖好,但絕非人人皆宜,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的體質:
這幾類朋友要留意:
平時就經常感覺口乾舌燥、手心腳心發熱、容易上火長痘、口瘡)的朋友常說的陰虛體質)。
感覺口苦口臭、舌苔又厚又黃膩、大便粘膩不爽的朋友常說的濕熱體質)。
胃部本身比較敏感脆弱的朋友。
變質生薑不能吃:腐爛的生薑會產生有害物質,對肝臟負擔很大,務必丟棄。
食薑時間有講究:民間智慧說“早上吃薑,賽過參湯;晚上吃薑,似吃砒霜”。雖有些誇張,但有其道理。早晨吃薑,順應陽氣升發,能提神醒脾;晚上則宜養陰靜養,吃薑可能影響睡眠或感覺燥熱。所以日常保健,儘量把吃薑安排在白天,特彆是早上。
一塊樸實的生薑,承載著千年的養生智慧。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炎熱的季節,身體內部也需要一份溫暖的守護。懂得運用生薑的“暖”,不是對抗炎熱,而是尋求一種平衡之道——在享受清涼的同時,守護脾胃的陽氣,讓身體在酷暑中依然保持活力與舒適。
下次走進廚房,拿起那塊黃澄澄的生薑時,不妨想想它蘊含的自然力量。無論是切幾片入菜,泡一杯薑茶,還是嘗試一次簡單的薑灸外敷,都是與這份古老智慧連接的方式。讓這味來自大地的溫暖禮物,陪伴我們健康、安然地度過每一個夏天。用好廚房裡的這塊“寶”,健康其實就在一餐一飲的智慧選擇之中。
喜歡日常養生常識請大家收藏:()日常養生常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