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3年,獵戶座懸臂,‘長安號’
從k12扇區返回地球的航程,仿佛穿梭在一條由凝重思緒和冰冷星光鋪就的隧道中。"長安號"戰艦龐大的艦體無聲地滑行在超空間航道內,窗外是扭曲變幻的藍色空間泡流光,映照在艦橋舷窗上,也映照在孔方佳深邃卻暗藏波瀾的眼眸裡。
刀鋒女王轉達的那條信息,每一個字都如同冰冷的銘文,深深鐫刻在他的腦海,反複回響,帶來一陣陣難以言喻的寒意與緊迫感。"特征弦"、"已被記錄"、"關注"與"校準"...這些詞語與他嘔心瀝血研究的"弦理論"高度契合,絕非巧合。他們的探索,確實驚動了某個隱藏在宇宙幕布之後的、無法想象的存在。
這種被更高維度"注視"的感覺,如同實驗小鼠突然意識到玻璃箱外有一雙冷漠而好奇的眼睛,帶來的不僅是恐懼,還有一種強烈的、想要理解那雙眼睛背後秘密的執念。
李豔端著一杯溫水走過來,輕輕放在孔方佳手邊的控製台上。她的臉色依舊有些蒼白,連續的高強度工作和精神衝擊讓她眉宇間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但眼神依舊清澈而專注,如同經過打磨的黑曜石。
"還在想那條信息?"她的聲音輕柔,帶著一絲擔憂。
孔方佳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緩緩轉過身,目光投向艦橋一側那些顯示著龐大"織夢者"數據庫接口的光屏。無數信息流如同銀河般流淌,蘊含著人類、星盟、乃至黑塔帝國收集到的關於這個宇宙的海量知識碎片。
"豔子,"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深思熟慮後的沉澱,"我們之前的思路,或許過於局限於純物理和技術層麵了。弦的振動、維度的映射、能量的乾預...這些是骨架,是工具。但驅動這一切的,或者說,在那更高層麵,真正起作用的,會不會是某種...更奇特的東西?"
李豔微微蹙眉,立刻跟上了他的思維:"你是說...意識?就像我們操作"弦球之眼"時,那種模糊的...仿佛我們的"意圖"本身也參與其中的感覺?"
"不止是我們。"孔方佳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發出規律的輕響,"黑塔皇帝暗示"最高意誌"可能來自高維,刀鋒女王傳來的信息直接使用了"特征弦"這種高度理論化的概念並能精準投送...這背後,難道沒有一種"意誌"、一種"意圖"在驅動嗎?如果高維生命真的存在,它們與物質、與信息的關係,或許完全不同於我們的認知。"
就在這時,孔方佳的腦海中,如同黑暗中劃過的閃電,猛然想起了一個人,一個在之前的高維信息研討會上,提出過一個當時聽起來有些"離經叛道"、卻讓他印象深刻的觀點的年輕科學家。
"楊天擇博士。你還記得嗎?"孔方佳幾乎是脫口而出。
李豔愣了一下,隨即也想起了那個年輕人。楊天擇,一個年僅三十出頭就在理論物理學界嶄露頭角的天才,思維極其活躍,甚至有些跳躍,常常提出一些將物理現象與信息論、甚至神經生物學交叉的大膽設想。
在上次的會議上,他確實提出過一個觀點:高維信息可能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能量或物質編碼,而更像是一種純粹的"意識載體"或"意念模因",其解碼方式或許不在於分析信息內容,而在於感知信息背後的"意識活動"本身。
這個想法當時被許多老成持重的學者視為過於唯心主義,缺乏堅實的物理基礎,但孔方佳卻從中捕捉到了一種突破常規思維框架的銳氣。
"立刻聯係"昆侖之心"基地,"孔方佳對通訊官下令,語氣果斷,"以最高優先級,請楊天擇博士即刻前往我的地麵辦公室。通知他,我們需要就高維信息本質問題進行緊急磋商。"
命令被迅速執行。全新的弦超空間通訊的效率極高,儘管還在返航途中,地球方麵的安排已經啟動。
當"長安號"結束躍遷,緩緩駛入地球同步軌道基地時,孔方佳和李豔沒有片刻停歇,立即換乘穿梭機,降落在燕山山脈深處的"昆侖之心"基地。基地內部依舊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但與往常相比,似乎多了一層無形的緊張氣氛,顯然高層已經知曉了k12之行的部分敏感信息。
孔方佳的專屬辦公室位於基地核心區域,與其說是辦公室,不如說是一個小型的戰略分析與研究室。牆壁是可切換顯示的智能材料,此刻正呈現著深邃的星空圖景。房間中央是一個巨大的環形全息工作台,四周環繞著數個舒適的座椅。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臭氧和清潔劑的味道,通風係統低聲嗡鳴。
兩人剛進入辦公室沒多久,門外就傳來了有節奏的敲門聲。
"請進。"孔方佳沉聲道。
門滑開,一個年輕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來人正是楊天擇博士。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要更顯年輕一些,身材高而略顯瘦削,穿著一件有些皺巴巴的白色科研工作服,外麵套著一件多口袋的深色馬甲,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鏡片後的眼睛明亮而充滿好奇,甚至帶著一絲學生般的靦腆與局促,但深處卻閃爍著不容忽視的智慧火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的頭發有些淩亂,似乎剛剛從一堆數據或實驗中抬起頭來。看到孔方佳和李豔,他明顯有些緊張,立刻站直了身體,略顯倉促地行了個禮:"元帥,李博士。楊天擇奉命報到。"他的聲音清亮,語速稍快,透著一股年輕學者的朝氣與些許不安。
"楊博士,不必多禮,請坐。"孔方佳難得地露出一絲溫和,指了指工作台對麵的懸浮椅。李豔也對他微笑著點了點頭,示意他放鬆。
楊天擇有些拘謹地坐下,雙手下意識地放在膝蓋上,目光快速掃過房間裡先進的全息設備和閃爍的數據流,眼中流露出難以抑製的好奇與興奮。
"楊博士,"孔方佳開門見山,沒有任何寒暄,"這次緊急請你過來,是想深入探討你上次會議上提出的那個觀點——關於高維信息可能是一種"意識載體"的設想。"
楊天擇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仿佛被點燃的星辰,之前的緊張感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沉浸在學術思考中的專注與熱情:"元帥您說的是那個基於"量子意識投影假說"和"宇宙信息場論"的交叉推導?您對這個想法感興趣?"他的語速更快了,帶著顯而易見的興奮。
"不僅僅是感興趣。"孔方佳身體微微前傾,雙手交叉放在工作台上,目光銳利而專注,"我們最近獲得了一些...極其特殊且高度機密的情報,可能與你這個設想有關。但在深入之前,我需要你以科學家的直覺和邏輯,儘可能詳細地闡述你的推理過程和依據,不要有任何保留。"
李豔接口道,語氣溫和但同樣認真:"是的,楊博士。請把你所有的想法,無論聽起來多麼非常規,都說出來。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跳出框框的思維。"
楊天擇深吸了一口氣,推了推眼鏡,眼神變得無比專注,仿佛進入了另一個維度。他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始闡述,手指無意識地在空中比劃著,輔助他的表達:
"好的,元帥,李博士。我的想法,其實源於對幾個看似不相關領域的觀察和思考的融合。"
"首先,是來自星盟資料庫,特彆是晶析文明共享的部分關於"秩序棱鏡"的模糊記載。"他語速飛快,但邏輯清晰,"晶析文明認為宇宙底層存在一個"信息場",所有物質和能量的狀態都是這個場的一種"投影"或"表達"。
這個場並非靜態,而是流動的、充滿"潛在可能性"的。這聽起來很像我們弦理論中"量子泡沫"和疊加態的概念,但他們更強調信息的"結構性"和"關聯性",而非單純的粒子性。"
"其次,是黑塔帝國檔案館中一些極其古老的、關於"靈能文明"遺跡的記載。"楊天擇繼續道,眼中閃爍著發現寶藏般的光芒,"那些記載描述,某些強大的靈能個體,可以通過高度集中的"意誌",直接影響微觀粒子,甚至短暫地扭曲局部時空。
雖然記載語焉不詳,且被帝國主流科學界視為迷信或誇張,但其中反複提到一個詞——"意念塑形"。這讓我想到,意識,或者說高度有序的信息處理過程,是否本身就能與那個底層"信息場"產生某種...共振或乾涉?"
"然後,是我們自己的"弦麵之眼"和"弦球之眼"實驗數據。"他越說越興奮,幾乎要從椅子上站起來,"尤其是"弦球之眼"進行主動"選擇"時,操作員反饋的那種模糊的"意圖參與感"。雖然無法量化,但多位頂尖科學家都有類似的主觀體驗。這難道僅僅是心理作用嗎?
還是說,我們的意識,在通過儀器這個"中介"和"放大器",確實短暫地觸碰並影響了那個決定現實走向的"選擇"機製?"
"最後,"楊天擇的目光變得有些悠遠,"是我個人對地球曆史,特彆是各大宗教早期文獻的一些...非專業研讀。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大型宗教的起源時期,都伴隨著大量的"神跡"、"神諭"、"先知受感"記載。
這些記載通常描述一種外在的、超越性的"意識"或"意誌"直接與個體溝通,並展現出改變現實哪怕是小範圍的、短暫的)的能力。過去我們通常用集體幻覺、心理暗示或未知自然現象來解釋。但有沒有另一種可能..."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有些猶豫是否該說出這個最大膽的猜測。
"說下去,楊博士。"孔方佳鼓勵道,眼神深邃無比。
楊天擇深吸一口氣,仿佛下定了決心:"有沒有可能,那些所謂的"神跡"和"神諭",其實是某種...高維度的"意識載體信息",跨越了維度壁壘,投射到了我們三維世界某些敏感個體的大腦中?
這種信息本身可能就蘊含著微弱但確實能影響局部現實比如,恰好讓水分子的振動頻率改變,"看起來"像是水變成了酒;或者暫時強化某個人的生物電場,使其能完成平常做不到的舉動)的"指令"或"模因"?而接收者的大腦,將其解讀為"神"的意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