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確認猜測與嘗試溝通
“啟明號”艦橋的主屏幕上,代表“冥河9”異常空域的星圖數據如同瀑布般傾瀉而下,與旁邊縮小化的γ7空域數據並排列置,冰冷的對比結果無聲卻震耳欲聾。
孔方佳元帥佇立在指揮席前,玄黑色的元帥常服襯得他身形愈發挺拔,如同紮根於艦橋的一棵冷杉。他的雙手背在身後但麵容依舊沉靜如水,隻有那雙深邃如星海的眼眸,以驚人的速度掃過每一項對比參數,將其烙印進腦海,進行著高速的分析與整合。
李豔站在他身側的科學官站位,身體微微前傾,一隻手無意識地抵著下巴,另一隻手的手指則在懸浮的數據麵板上飛快地滑動、點擊,調出一組組更詳細的光譜分析、引力場梯度圖和時空曲率模型。她的眉頭緊鎖,嘴唇抿成一條細線,專注的目光中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以及更深層次的、被數據不斷驗證著的驚悸。
王海峰博士坐在稍遠處的分析台前,花白的頭顱幾乎要埋進全息屏幕裡,鼻梁上的老花眼鏡反射著瘋狂跳動的數據和曲線。他時不時地扶一下眼鏡,低聲喃喃自語,或是猛地抬起頭,看向孔方佳和李豔,眼中閃爍著發現關鍵證據時的銳利光芒,但隨即又被更沉重的疑慮所覆蓋。
“‘冥河9’空域,外部表征與γ7存在顯著差異。”李豔的聲音打破了艦橋的沉寂,帶著科研人員特有的清晰和冷靜,儘管其下暗流湧動,“γ7呈現的是多因素疊加的混沌扭曲,引力透鏡、時空褶皺、高能輻射脈衝混雜不清。而‘冥河9’……更像是一個純粹的‘引力深淵’。”
她放大星圖,指向那片空域的核心。那裡的星光被拉伸、扭曲成一個近乎完美的、黑暗到令人心悸的圓環,仿佛宇宙被蛀出了一個空洞。
“探測數據顯示,其中心存在一個極其罕見的、由暗物質異常富集引發的‘偽奇點’,產生了近乎黑洞級彆的引力場,但缺乏黑洞的事件視界和霍金輻射特征。其周圍的物理規則被極端扭曲,時空剛度極高,但能譜相對‘乾淨’,缺乏γ7那種狂暴的能量亂流。”
“但是,”王海峰博士接口道,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沙啞,他調出了“弦球之眼”iii型傳回的、經過降噪處理的微觀弦景圖像,“看這裡!李博士,元帥!儘管環境迥異,但‘弦球之眼’同樣捕捉到了大量異常活躍的‘暗影弦’!”
主屏幕上,兩幅來自不同空域的弦景圖並置。一幅是γ7的瘋狂沸騰,另一幅是“冥河9”的——那裡的宇宙弦並未劇烈扭動,反而呈現出一種被極度壓抑的、高頻的震顫,仿佛被無形巨手死死攥緊的琴弦,每一根弦都繃到了極限,其周圍同樣包裹著那層令人不安的、吸收光線的詭異暗影!隻是“冥河9”的暗影顯得更加“粘稠”和“凝滯”,不像γ7那般“沸騰”。
“密度略低於γ7,活躍模式受極端引力場影響,表現為超高頻壓抑性震顫而非無序扭動,”李豔快速對比著數據,語速越來越快,“但能量簽名……王老,看能量簽名的頻譜分析核心波段!一致性超過百分之九十二!還有信息結構的基礎編碼邏輯……天啊,雖然受環境影響表達方式不同,但其底層‘語法’……”
她猛地抬起頭,看向孔方佳,眼中充滿了震驚:“佳哥,它們……很可能是同一種東西!隻是在不同環境下,表現出了不同的‘性狀’!”
孔方佳的目光銳利如刀,掃過那高度一致的核心數據:“那麼,‘冥河9’內部呢?是否有類似γ7中的……‘碎片’?那些更具攻擊性的凝聚體?”
負責具體探測數據分析的團隊負責人立刻彙報:“報告元帥!經過‘遊弋之耳’網絡曆時四十八標準時的全麵掃描,‘冥河9’空域內部未發現類似γ7中那種具有明顯結構性和高度凝聚性的‘碎片’狀能量信息聚合體。存在的‘暗影弦’分布相對均勻,未表現出明顯的智能反應或攻擊性集群行為。”
王海峰若有所思地推了推眼鏡:“是因為環境嗎?‘冥河9’的極端引力場像一座超級牢籠,可能壓製了‘暗影弦’進一步凝聚成更具‘意識’的碎片?或者……‘碎片’的形成需要其他條件?γ7的多元混沌環境更像是……‘培育’它們的溫床?”
“一個數據點不足以說明問題。”孔方佳的聲音沉穩,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導航官,規劃新航線。目標,數據庫中標明的下一個疑似‘暗係’空域,代號‘渦旋12’。艦隊即刻出發。我們要更多的樣本。”
接下來的幾周,地球艦隊如同宇宙中的苦行僧,穿梭於銀河係各個荒涼而危險的角落。
“渦旋12”空域:這是一個由超新星遺跡和活躍星雲構成的巨大漩渦,內部充滿了高能等離子流和狂暴的電磁風暴。艦隊甫一抵達,劇烈的能量湍流就讓護盾讀數劇烈波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守護者”網絡的部署異常艱難,數個節點在啟動瞬間就因過載而燒毀。當“弦球之眼”艱難地穿透能量亂流,看到的是一片無比“狂躁”的弦景——暗影弦如同被無形鞭子抽打般,隨著等離子風暴瘋狂舞動、撕裂、又重新組合,其暗影部分呈現出一種熾熱的、仿佛在燃燒的亮藍色調。
一次謹慎的低功率激光試探,立刻引發了遠超預期的反應——並非單一源頭的反擊,而是大片區域的暗影弦仿佛被同時激怒,彙聚成一道橫跨數萬公裡的、扭曲的能量颶風,狠狠撞向邊界,雖被阻擋,但其瞬間強度讓所有人心驚肉跳。在這裡,他們發現了一些較小的、流動性的暗影弦凝聚團,但未發現大型穩定碎片。
“靜默之疤”空域:與“渦旋12”的狂暴截然相反,這片廣袤區域宇宙背景輻射溫度極低,物質密度近乎為零,物理規則呈現出詭異的“惰性”。艦隊的傳感器在這裡效能大減,仿佛陷入了粘稠的墨汁。
“弦球之眼”啟動時,反饋回的弦景令人極度不適——所有的弦,包括那些被暗影纏繞的,都如同陷入了膠水般,緩慢、掙紮地蠕動著,其振動頻率低到幾乎難以探測。暗影的顏色也變為一種死寂的深灰。
一次微弱的磁脈衝試探,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一顆小石子,激起的漣漪緩慢擴散,許久之後,才引來一道同樣緩慢、卻帶著刺骨冰寒意味的精神衝擊,仿佛來自亙古的沉睡者被打擾後發出的不滿嘟囔。這裡的暗影弦分布稀疏,未發現明顯碎片結構。
“k17”空域:環繞著一顆極度不穩定、隨時可能爆發為超新星的沃爾夫拉葉星。致命輻射、高溫粒子流、強大的恒星風構成了這裡的死亡帷幕。艦隊不得不保持在極遠距離,依靠特製的輻射屏蔽探測器進行掃描。
“弦球之眼”捕捉到的弦景堪稱煉獄——暗影弦在高溫和輻射下仿佛在沸騰、尖叫,其振動頻率高得嚇人,暗影呈現出不祥的暗紅色。一次定向高能粒子束試探,如同捅了馬蜂窩,瞬間引來了來自多個方向的、熾熱而狂暴的精神能量衝擊,它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融合疊加,衝擊強度駭人聽聞。
在這裡,他們清晰地觀測到了三個大型的、結構穩定的暗紅色暗影弦聚合體,盤踞在恒星引力平衡點附近,如同守護巢穴的惡龍,對任何外來刺激都報以最猛烈的攻擊。
每一次探測,都伴隨著極高的風險和新一輪的數據衝擊。科學家們疲於奔命,不斷調整模型,試圖理解這些暗影弦在不同極端條件下的行為模式及其背後的統一規律。
結果令人心悸,卻又在某種程度上逐漸被預料到。
幾乎在每一個被探查的“暗係”空域,“弦球之眼”都揭示了同樣存在的、被那種詭異暗影所纏繞汙染的宇宙弦!它們在不同的極端環境下,表現出了不同的“活躍”形式,但其核心的能量信息特征,與最初的γ7高度同源。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超過一半的此類空域內部,他們確實發現了類似γ7中那樣的、更具凝聚性和結構性的“碎片”狀暗影弦聚合體!
它們如同潛伏在巢穴中的毒蛛,盤踞在異常空域物理規則最扭曲的核心區域,對任何外來的探測或刺激表現出強烈的、充滿惡意的反應,其攻擊模式——那種直接作用於弦背景和意識層麵的精神能量衝擊——也基本相同。
同樣,所有這些攻擊,無一例外,都被限製在了各自所在的異常空域邊界之內,無法有效延伸到正常的宇宙空間中。
地球艦隊的“叩診”戰術雖然每次都被激烈的反擊所打斷,甚至付出了一些探測器損失和艦船護盾能量嚴重消耗的代價,但也成功收集到了海量的、無比珍貴的實戰數據,逐步摸清了這些詭異存在的攻擊閾值、反應模式和力量上限。
“‘暗影弦’……很可能是這些物理規則極端異常區域的‘伴生物’,或者說,是這種極端環境‘孕育’出的某種奇特存在形式。”李豔在一次階段性總結會議上闡述著她的觀點,麵前的全息星圖上標記著所有已探察的異常區及其暗影弦特征,旁邊還羅列著詳細的能量讀數、攻擊強度統計、環境參數關聯分析等數據,
“而那種更具攻擊性、似乎擁有某種初級智能的‘碎片’……則像是在這種‘溫床’中,進一步演化出的……更高級的形態?或者說,是暗影弦在特定條件下聚集而成的……‘集群意識’?它們對環境的依賴性極強,脫離特定環境就無法獨立存在。”
王海峰補充道,語氣極其凝重,他調出了“k17”和“渦旋12”的攻擊模式對比圖:“而最關鍵的是,它們無法離開這些‘溫床’。異常的空域環境既是它們的力量源泉,也是禁錮它們的囚籠。一旦離開,它們就會像離水的魚一樣迅速‘消散’。這完美地解釋了為什麼它們的攻擊無法溢出邊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們的艦隊雖然在這些空域內作戰效能大打折扣,但憑借‘守護者’網絡和邊界效應,始終能夠保持戰略上的安全。”
孔方佳聆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他的目光掃過星圖上那些被標記為“危險”的紅色區域以及旁邊詳儘的戰損與數據報告,大腦中構建的模型越來越清晰。一次次有驚無險的接觸戰,雖然緊張,卻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信息。
“那麼,王教授之前的那個猜想呢?”他緩緩開口,目光投向王海峰,“關於這些‘暗影弦’和‘碎片’,可能是高維存在的‘投影’或‘碎片’?這些作戰數據,是支持還是削弱了這個猜想?”
王海峰深吸一口氣,站了起來,走到星圖前:“元帥,李博士,隨著數據的增多,尤其是對比了不同空域的作戰反饋和信息結構分析後,這個猜想雖然依舊大膽,但卻是目前所有可能性中,最能統一解釋所有怪異現象的一個。”
他調出γ7、“k17”和“靜默之疤”的詳細對比數據,特彆是“弦球之眼”記錄下的、暗影弦受到攻擊時產生的信息反饋結構。
“第一,存在形式。它們無視常規物理定律,表現為能量信息意識的混合體,這更符合我們對高維存在的一些理論推測——在更高維度,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界限可能很模糊。
我們在不同環境下的攻擊,它們都能用同源的方式反擊,說明其本質超越了一般物質形態。
第二,攻擊方式。直接作用於宇宙弦和意識層麵,這像是……跳過低維的‘中間步驟’,直接撼動宇宙的‘基礎’和生命的‘本質’。這是典型的‘降維打擊’思路,雖然它們現在被限製,隻能做到‘降維嘶吼’。
我們在‘渦旋12’遭遇的範圍性憤怒反擊,在‘靜默之疤’遇到的延遲冰冷反應,都表明其智能和反應模式受到環境調製,但內核一致。
第三,分布關聯。它們隻存在於物理規則極端扭曲的區域。為什麼?因為這些區域的空間結構可能更‘薄’、更不穩定,或者在某些方麵更‘接近’高維空間,從而允許這些高維的‘碎片’或‘投影’能夠短暫地、扭曲地‘滲漏’或‘顯化’到我們的維度。作戰數據表明,環境越極端、越異常,‘碎片’越強大、越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