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5年,地球,“昆侖之心”基地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進入了新的一年。“昆侖之心”基地最深層的戰略指令中心,巨大的環形全息屏幕如同一麵環繞的星空之牆,其上分割出數十個窗口,分彆顯示著來自洪荒基地“零號空間”實驗場的實時數據流、γ7異常空域的宏觀星圖與“弦球之眼”微觀弦景、以及地球最高科學理事會成員們凝重的麵龐。
孔方佳元帥站在環形屏幕中央,身形在幽藍的數據光芒映照下顯得愈發挺拔而肅穆。他反複回憶與先行者殘留體那場震撼心靈的對話,但眉宇間不見絲毫鬆懈,反而凝聚著更深的思慮和一種即將揭開終極謎題的決然。玄黑色的元帥常服纖塵不染,與他此刻內心翻湧的驚濤駭浪形成鮮明對比。
“各位,”孔方佳的聲音打破了指令中心的寂靜,沉穩有力,清晰地傳入每一位與會者耳中,“與先行者的交流,證實了我們最深的憂慮,也指明了潛在的威脅。
高維並非樂園,升維之路布滿荊棘與陷阱。但我們不能因恐懼而止步不前。知識本身無罪,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運用它。”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最終定格在代表洪荒基地的通訊窗口上,李豔和王海峰的身影清晰可見。
“先行者提到了‘暗係磨練’,但因其狀態特殊,記憶殘缺,無法給出具體路徑。然而,他們存在的形態——那種與異常空域緊密綁定、由未知暗影能量驅動的能量信息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研究樣本。”
孔方佳繼續說道,手指輕輕一揮,主屏幕中央放大顯示出零號空間的模擬結構圖,那是一個內部弦頻率為零的絕對穩定球形空間。
“零號空間,我們早已發現其特殊性。它曾是我們獲取反物質、研發‘閻王’級武器的重要工具。但它的潛力,現在看來,遠不止於此。”孔方佳的語氣中帶著一種重新審視的銳利,
“在其內部,弦頻率為零,規則絕對穩定,使得通常難以共存甚至相互‘隱形’的物質與能量形式得以同時顯性存在。這特性,與γ7那種規則扭曲、強行撕裂位麵壁壘的‘異常空域’,在物理效應上,是否有某種深層的關聯?”
李豔在洪荒基地的通訊端立刻回應,她的聲音透過揚聲器傳來,帶著科研人員特有的清晰邏輯:“佳哥,你的意思是……零號空間可能是一個……受控的、穩定的‘位麵顯性平台’?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安全地研究那些在異常空域中才能顯性的‘暗位麵’能量?”
“正是如此!”王海峰博士激動地插話,花白的頭發似乎都因興奮而微微顫動,他幾乎把臉貼到了攝像頭上,“γ7是自然或災難)形成的、粗糙危險的‘裂縫’,而零號空間是我們人工創造的、精致安全的‘窗口’!
如果能在零號空間內成功捕獲並穩定研究那種暗影能量,我們或許就能繞過異常空域的巨大風險,直接窺探其本質!這甚至可能幫助我們理解‘暗係磨練’的真正含義!”
這個大膽的設想讓指令中心內響起一陣低沉的議論聲。將那種充滿惡意、能引發恐怖精神衝擊的未知能量主動“請”進人類最尖端的實驗設備?這聽起來如同引狼入室。
一位資深物理學家提出質疑:“元帥,零號空間確實穩定,但那種暗影能量的攻擊性是實實在在的。我們如何確保在捕獲和研究過程中,不會引發不可控的後果?尤其是它對意識層麵的影響,即使有‘衛士’終端,風險依然極高。”
孔方佳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份擔憂。“風險確實存在,所以我們的行動必須如履薄冰,計劃周詳。第一步,不是直接去捕捉暗影能量,而是重返零號空間本身,進行前所未有的深度基礎研究。”
他轉向洪荒基地的方向,下達了明確的指令:“豔子,王老,我要求洪荒基地零號空間項目組,即刻啟動最高優先級的研究計劃。暫停所有其他應用實驗,集中全部資源,完成以下核心任務:”
他的話語清晰而堅定,每一個字都帶著千鈞之力:
“一、終極觀測:利用‘弦球之眼’iii型的最高精度模式,對零號空間內部進行前所未有的微觀掃描。
我要看到在弦頻率為零的絕對基態下,宇宙弦最本真的振動形態,以及各種已知粒子光子、電子、質子、反物質粒子等)和能量包括我們模擬的暗能量場)在其中的弦特征。建立最完善的‘零號空間弦基準數據庫’。”
“二、首次撥動:在完成基準觀測後,啟動‘弦球之手’1型機,在零號空間內部,對選定的粒子弦或背景弦進行極其微弱的、精確控製的‘撥動’試驗。
觀察在這種絕對穩定環境下,弦被乾擾後的響應模式、恢複速度、以及是否會引起粒子性質的任何微小變化性變)。這是人類首次在如此特殊環境下直接乾預宇宙的底層結構,務必謹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空間壁交互研究:重新精確分析任何物質或能量穿越零號空間壁時的瞬時弦特征變化過程。重點捕捉其‘性狀轉換’如正常物質粒子進入後保持穩定,而出時可能變為中微子)的弦動力學機製。這可能是理解位麵維度轉換的關鍵。”
“明白!”李豔和王海峰異口同聲,眼中都燃燒起挑戰終極難題的火焰。
命令如山,洪荒基地瞬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運轉狀態。龐大的能源被優先輸送到零號空間實驗區,“弦球之眼”iii型和“弦球之手”1型機被小心而精確地調整到最佳狀態。數以百計的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三班倒,日夜不休地投入到這場對宇宙最深層次奧秘的衝擊中。
孔方佳將地球的事務稍作安排後,便親自乘坐高速穿梭機抵達了洪荒基地。他需要第一時間站在研究的最前沿,感受每一次數據波動,參與每一次關鍵決策。
實驗室內,氣氛凝重而專注。巨大的中央控製台前,孔方佳、李豔、王海峰並排而立,目光緊盯著主屏幕上“弦球之眼”傳回的、經過複雜算法渲染的零號空間內部微觀弦景。
與正常空間或異常空域那紛繁複雜、躁動不安的弦景截然不同,零號空間內的景象呈現出一種令人震撼的、近乎神聖的“秩序感”。
無數根宇宙弦如同被凍結在絕對零度的光絲,以一種極低頻率、近乎完美的簡諧模式平穩振動著,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微弱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整個空間仿佛一張無比平整、毫無漣漪的湖麵,又像是一幅由億萬根發光的琴弦構成的、靜止卻蘊含無限可能的幾何畫卷。
“太美了……”李豔忍不住低聲讚歎,作為一名科學家,她為這種極致的基礎物理之美所傾倒,“這就是弦的基態……宇宙最底層的‘寂靜’。”
王海峰則更關注細節,他指著屏幕上幾個被高亮標記的區域:“看,這是注入的電子束其集體波動形成的弦波包,還有反質子……它們在正常空間裡弦特征迥異,相互排斥。
但在這裡,它們的弦振動雖然仍保有各自的特征頻率,卻都‘沉寂’了下來,穩定共存,互不乾擾。就像……暴躁的野獸被安撫後,暫時收起了利爪。”
孔方佳微微頷首,他的感知更為宏觀:“絕對的穩定,意味著極低的熵。這或許就是零號空間能容納對立存在的原因。接下來,進行撥動試驗。”
“弦球之手”準備就緒。操作員深吸一口氣,在控製台上輸入了一連串極其複雜的指令。目標是零號空間內一簇相對孤立的背景弦。
“能量注入,千分之一標準單位。頻率調製,匹配目標弦自然振動諧波。相位共軛鏡像波生成……發射!”
沒有驚天動地的聲響,隻有儀器內部能量核心一個微不可察的波動。一道無形無質、卻精準無比的“撥動”之力,穿越了實驗設備的隔離層,作用在了零號空間內部那絕對平靜的弦場上。
瞬間,被撥動的那幾根弦如同被微風輕拂的琴弦,蕩起了一圈細微的漣漪,振動幅度和頻率發生了短暫的、可測量的變化。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緊盯著數據流。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所有人大感驚異。
那圈漣漪並未像在正常空間中那樣迅速擴散或引發連鎖反應,而是以一種極其緩慢的速度,在極小的範圍內蕩漾了幾下,然後……就如同被某種無形的力量強行“撫平”,迅速地衰減、平息了下去。
被撥動的弦,在短短數秒內,就幾乎完全恢複到了撥動前的穩定狀態!
“恢複速度遠超正常空間!能量耗散幾乎為零!”數據分析師驚呼,“就像是……撥動了一潭極度粘稠的膠水,阻力巨大,且彈性恢複力極強!”
李豔快速調出不同粒子弦被撥動後的數據:“看,即使是粒子弦,被乾擾後其對應的粒子性質也僅出現極其微小、瞬間即逝的波動,很快便恢複原狀。性變概率低於檢測閾值!在這裡,想要永久改變一個粒子的狀態,需要的能量閾值高得驚人!”
王海峰若有所思:“極致的穩定,也意味著極致的‘慣性’和‘惰性’。在這裡,改變很難發生,但一旦發生……或許就是某種根本性的、涉及規則層麵的變化?”他想到了粒子進出空間壁時的性狀轉換。
孔方佳凝視著屏幕上迅速恢複平靜的弦景,目光深邃:“如同一個擁有極強自愈能力的生命體,或者一個被設置了絕對平衡法則的領域。這解釋了為什麼它能容納對立物質,因為任何‘擾動’都會被迅速中和。”
基礎研究進行了數日,獲得了海量的寶貴數據。零號空間的“絕對穩定”和“強自愈”特性被反複驗證。但關於如何利用它來研究暗影能量,仍缺少關鍵一環。
這天,王海峰拿著一份厚厚的分析報告找到孔方佳和李豔,眉頭緊鎖:“元帥,李博士,我們對零號空間本身的理解加深了,但有一個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空間內部的絕對穩定,意味著即使我們成功將暗影能量引入,它很可能也會像其他能量一樣被‘馴化’,失去其在異常空域中的活性特征。我們捕捉到的,可能隻是一個‘死’的樣本,無法反映其與宇宙弦耦合、以及可能存在的意識特性。”
李豔點頭表示同意:“王老說得對。就像把一條凶猛的鯊魚放進一個連水波都幾乎不動的絕對平靜的水族箱,它可能很快就會失去活力。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模擬異常空域部分環境效應,但又可控的‘觀察窗’。”
孔方佳沉思片刻,指向了關於空間壁交互的研究數據:“關鍵可能在這裡。粒子穿越空間壁時發生的性狀轉換,說明零號空間的‘規則’在邊界處存在一個切換。
如果我們不把暗影能量完全引入空間內部,而是讓它處於一種……‘半進入’狀態,或者說,讓它在穿越邊界的過程中被我們‘定格’觀察呢?”
這個想法極具啟發性。但技術難度極大,需要極其精確的控製。
就在這時,一位負責空間壁動力學建模的年輕工程師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或許……我們可以不在實驗室內進行捕捉,而是直接去γ7異常空域!
建造一個大型的、開放式的‘戶外’零號空間生成裝置,就像一張巨大的‘網’,在異常空域內主動去‘兜住’一股暗影能量,然後連同空間一起帶出來觀察!”
這個方案風險極高,但可能性也最大。它避免了將危險能量引入基地內部,而是在其“原生環境”附近進行就地研究。
經過連續幾天不眠不休的激烈論證和模擬推演,技術團隊最終拿出了一個可行性方案:改裝一艘大型無人科考艦,將其中部艙室完全掏空,結構強化,安裝超大型的零號空間生成器陣列,使其能在太空中形成一個短暫維持的、艦體規模的“氣泡”狀零號空間。這艘艦船將作為移動的“捕捉網”,深入γ7邊緣區域執行任務。
“恐怕我們還需要去一趟γ7,”王海峰看著最終方案,語氣凝重但堅定地對孔方佳說,“隻有在那裡,通過這種‘戶外零號空間’來直接捕捉那些活躍的暗影能量,然後才能在相對安全的外部空域進行精確測定。這是驗證我們猜想的最直接途徑。”
孔方佳沒有絲毫猶豫,他目光銳利如鷹,仿佛已經看到了那片扭曲星域中的答案:“我同意。這次行動,我親自帶隊。”
李豔擔憂地看著他:“佳哥,太危險了。γ7的情況複雜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