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6年末至2057年初,77星域,“希望錨點”星係,“新曙光”基地及“昆侖之心”基地。
k219暗星雲邊緣那場慘烈而輝煌的“普羅米修斯號”爭奪戰,如同一塊被投入看似平靜湖麵的巨石,其激起的漣漪正以遠超光速的速度,深刻改變著地球真實火種聯合文明與高維“主宰”之間戰爭的格局。
勝利的代價是巨大的,陣亡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都如同刻在文明基石上的傷痕,但隨之帶回的“戰利品”——尤其是那些蘊含著高維力量秘密的技術數據與原始基因樣本——則成為了點燃文明下一次爆炸性躍升的火種。
“昆侖之心”基地,地下深層綜合研究院,第七區“普羅米修斯”項目實驗室。
這裡與其說是實驗室,不如說是一座微型的、高度自洽的科技聖殿。空氣始終保持著恒定的低溫,帶著精密過濾器淨化後的、略帶金屬和臭氧的冰冷氣息,仿佛能凍結一切雜念。
巨大的全息工作台懸浮在實驗室中央,其上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流轉、分解、重組著從“普羅米修斯號”核心數據庫破譯出的海量信息流。
這些數據流如同擁有生命的銀色星河,時而彙聚成複雜的艦船三維結構圖,時而散開為無數閃爍的未知符號和能量運行軌跡。
李豔博士站在主控台前,身著一塵不染的白色研究員製服,長發一絲不苟地挽在腦後,露出光潔的額頭和那雙仿佛能洞悉微觀世界一切奧秘的明亮眼眸。
她的指尖在虛擬鍵盤上輕盈跳躍,調取著一組關於“普羅米修斯號”內部某種能量導管異常傳導特性的數據,眉頭微蹙,陷入沉思。
在她身旁,王海峰教授正激動地揮舞著手臂,向圍攏過來的、來自地球和“自由火種”的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講解著最新的發現。
他花白的頭發如同激動的火焰般根根翹起,眼鏡片後的眼睛因連續熬夜而布滿血絲,卻燃燒著近乎狂熱的興奮光芒。
“諸位!看這裡,看這能量回路的非歐幾裡得幾何拓撲結構!”王海峰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沙啞,他放大全息圖像中一段極其複雜的、仿佛由無數扭曲螺旋和不可能角度構成的能量通道,
“我們傳統的能量傳輸,無論是等離子體還是超導,都遵循著三維空間的物理規則,能量在傳導過程中必然存在逸散和阻抗。但這個……這個完全不同!”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激蕩的心情,指著那不斷變幻的模型:“根據破譯的數據和‘燼’犧牲前記錄到的能量波動殘留分析,這種結構……它似乎能利用空間本身的微觀褶皺,或者說,是利用了我們稱之為‘靈弦背景’的某種底層屬性,進行近乎零損耗的能量超距傳輸!
能量並非‘流過’管道,而是……而是在管道定義的兩個點之間‘同時出現’!”
一位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老牌物理學家,扶了扶自己的金絲眼鏡,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王教授,您的意思是……這是某種基於……基於空間本身性質的‘量子隧穿’效應?但規模如此之大,效率如此之高……這簡直……”
“不僅僅是量子隧穿!”另一位年輕的、專攻弦論的華裔科學家插話,他的眼睛緊緊盯著數據流,語速飛快,“看這些伴隨能量傳輸的‘靈弦’波動調製模式!它們不是雜波,是信息!是控製信號!
高維力量……它們似乎掌握了如何將能量和信息編碼成特定的‘靈弦振動’,並通過這種特殊的‘空間導管’進行同步傳遞!能量到哪裡,控製指令就同步抵達哪裡!這解釋了為什麼‘火種’艦隊的反應速度和協同性如此之高!”
李豔終於從沉思中抬起頭,她的聲音清晰而冷靜,卻帶來了更深的震撼:“不僅僅是能量和信息傳輸。結合我們之前在‘命運之撥片’上的研究,以及‘尼歐’首領提供的關於虛擬‘愛神’世界意識連接機製的碎片信息,我認為……我們可能觸摸到了高維力量控製‘火種’文明的真正核心技術門檻。”
她操作控製台,調出了另一組數據,那是關於“普羅米修斯號”意識灌注大廳中央神經中樞結構的能量流分析圖。
“看這裡,當意識從虛擬世界被抽取,準備注入金屬身軀時,能量流中會嵌入一種極其特殊、極其複雜的‘靈弦諧振鎖’。”
李豔的手指劃過一條不斷變化、呈現出多重分形特征的波形,“這種‘諧振鎖’,就像是……一把鑰匙,或者說,一個獨一無二的‘頻率簽名’。它必須與目標金屬身軀內預設的‘鎖孔’——另一種特定的‘靈弦’基底頻率——完美匹配,意識才能成功注入並穩定存在。”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所有人,包括幾位安靜佇立、傳感器光芒卻劇烈閃爍的“自由火種”工程師“樞機”也在其中)。
“而這把‘鑰匙’的生成算法,以及‘鎖孔’的預設頻率,完全掌握在‘主宰’手中。這不僅是技術控製,更是最根本的……生命控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任何試圖反抗的‘真實火種’,‘主宰’隻需簡單地改變或撤銷其‘鑰匙’的頻率授權,其意識就會在虛擬世界中迷失,或者在與現實金屬身軀連接時……崩潰。”
實驗室裡一片寂靜,隻有設備低沉的嗡鳴。幾位“自由火種”工程師的金屬身軀微微震顫,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理解這其中的含義——十億年的奴役,其技術根基竟然如此深刻而冷酷。
“樞機”用他那平直的合成音打破了沉默,聲音中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凝重:“李博士,王教授。如果……如果我們能破解這種‘諧振鎖’的生成算法,甚至……能夠逆向修改金屬身軀內的‘鎖孔’頻率……”
“那麼,理論上,”王海峰接過話頭,眼中閃爍著激進的光芒,“我們就能為任何覺醒的‘真實火種’重新簽發‘身份證’,甚至……為那些尚未被使用的、儲存在‘普羅米修斯號’或其他類似艦船上的空白金屬身軀,‘刷入’屬於我們自己的、不受‘主宰’控製的頻率!
我們可以建立一條完全獨立於高維力量之外的、屬於‘自由火種’的意識和身軀供應鏈!”
這個大膽的設想讓所有人都感到一陣心跳加速。這不再是簡單的戰術對抗,而是直指戰爭根源的戰略級突破!
“但是,這非常危險。”李豔保持著絕對的理性,她調出了幾段高維意識反擊時的能量記錄,那恐怖的、足以湮滅靈魂的波動讓所有人不寒而栗,
“任何對‘諧振鎖’係統的深度破解和修改嘗試,都極有可能直接觸發高維意識的感知和反製。我們需要……一個絕對安全的‘隔離環境’來進行這項研究。”
“零號空間。”王海峰和李豔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出了這個詞。
與此同時,在“新曙光”基地的船塢和裝備研發中心,另一場技術革命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基於對俘獲的“火種”戰艦殘骸,尤其是那艘“裁決者級”重型巡洋艦關鍵部位的研究,以及對“普羅米修斯號”外部裝甲和防禦係統的初步分析,地球工程師們正在瘋狂地吸收並轉化著這些超越時代的技術。
趙銳上將,此刻雖然依舊坐鎮“不周山號”指揮前線日趨激烈的摩擦戰鬥,但他的心早已飛回了後方的實驗室。
他通過加密通訊,與“昆侖之心”基地的裝備研發總負責人、以“瘋狂”和“高效”著稱的歐陽長風少將進行著幾乎不間斷的溝通。
全息投影中,歐陽長風頂著一頭亂糟糟的、仿佛剛被轟炸過的頭發,眼睛裡卻閃爍著如同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光芒。他正站在一個巨大的、正在組裝的新型引擎噴口原型前,手舞足蹈地向趙銳介紹:
“老趙!你絕對不敢相信!我們從那艘‘裁決者’的引擎殘骸裡,找到了他們進行短程空間跳躍時穩定空間泡的方法!
媽的,原來他們用一種我們稱之為‘奧米伽幽影鋼異構體beta型’的特殊材料,在引擎噴口內側構築了一層極其複雜的微觀能量導流層!
這層東西,能在跳躍瞬間產生一種……一種類似‘非牛頓流體’的空間張力場,有效抵消了躍遷時的大部分時空剪切力!”
他用力拍打著旁邊一塊閃爍著幽暗光澤的弧形金屬板,發出沉悶的響聲:“看!這是我們剛剛試製成功的仿製品!
雖然性能隻有原版的百分之三十,但已經足夠讓我們現有的‘刑天級’戰列艦的緊急躍遷穩定度提升百分之五十!
躍遷後的係統恢複時間縮短百分之四十!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的艦隊機動性和生存能力將得到質的飛躍!”
趙銳盯著那塊看似平凡無奇的金屬板,仿佛在看一件絕世珍寶,他粗獷的臉上因為激動而微微泛紅:“好!太好了!歐陽,我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儘快把這玩意兒給我量產化!優先裝備一線主力艦!前線的小夥子們每天都在用血填補技術差距!”
“放心!生產線已經在調試了!”歐陽長風咧嘴一笑,露出被咖啡染黃的牙齒,“還有更好的!我們對‘火種’戰艦的能量護盾係統也有了新發現。
他們的護盾之所以能快速調節頻率應對不同攻擊,是因為其護盾發生器核心使用了一種……呃……怎麼說呢,一種‘動態拓撲電容矩陣’。”
他切換到另一個畫麵,展示著一個由無數微小、不斷自我重組的光點構成的複雜三維網絡:“這玩意兒能根據來襲能量的屬性,瞬間改變自身的能量儲存和釋放模式,實現最優抵消。
我們正在嘗試用納米機器人技術和超導石墨烯結合,仿製這種結構。雖然還達不到原版的效果,但初步測試顯示,新型護盾對能量武器的平均防禦效能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五!”
“另外,”歐陽長風的語氣變得更加興奮,“我們從‘普羅米修斯號’外部裝甲的采樣分析中,確認了那種暗色材料確實含有對‘靈弦’波動具有一定吸收和散射特性的成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複製,但找到了幾種替代合金配方,摻入少量‘奧米伽幽影鋼’粉末後,能顯著降低艦船被高維意識探測和精神衝擊影響的概率!相當於給戰艦穿了件‘迷彩服’!”
一個個技術突破的消息,如同強心劑般注入聯合文明的血管。實驗室裡的不眠之夜,工廠裡飛濺的焊花,測試場上轟鳴的引擎……所有的一切,都在為前線的逆轉積蓄著力量。
“昆侖之心”基地,零號空間實驗區。
曾經啟動“命運之撥片”、掀起“靈弦背景風暴”的球形空間,再次成為了文明命運的關鍵節點。經過緊急改造,空間內部搭建起一個高度屏蔽的獨立研究艙室,其外殼由多層“奧米伽幽影鋼”和新型靈弦屏蔽材料構成,宛如一個漂浮在絕對寂靜中的金屬堡壘。
孔方佳、李豔和王海峰,以及“樞機”等核心研究人員,將最重要的、關於“靈弦諧振鎖”和意識連接機製的研究轉移到了這裡。利用零號空間“絕對靜水”的特性,他們可以最大限度地隔絕高維意識的感知,進行那些在外界堪稱“禁忌”的實驗。
研究艙室內,氣氛凝重而專注。中央放置著一個從“普羅米修斯號”上搶救下來的、相對完好的意識灌注艙單元,以及數台連接著複雜線纜的高精度“靈弦”波動發生器和探測器。
“開始第一次‘諧振鎖’頻率模擬實驗。”李豔的聲音在通訊頻道中響起,平靜無波。她站在主控台前,纖細的手指在虛擬界麵上輸入一係列複雜的參數。王海峰則緊盯著監控屏幕上的波形圖,呼吸略顯急促。
“樞機”安靜地站立在一旁,他的金屬身軀連接著數條數據線,作為實驗的“活體”參照和安全監控節點。他的暗藍色傳感器光芒穩定,但內部處理器正以最高負荷運行,分析著每一個細微的數據變化。
嗡……
“靈弦”波動發生器發出低沉的鳴響,一道經過精心調製的、模擬“主宰”控製信號的波動,被注入到那個空置的意識灌注艙中。
監測屏幕上,代表“諧振鎖”狀態的曲線開始劇烈波動,試圖與灌注艙內預設的“鎖孔”頻率進行匹配。
“匹配度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五……出現強烈排斥反應!能量反饋飆升!”一名研究員緊張地報告。
“切斷能量!記錄排斥波形!”李豔果斷下令,眉頭緊鎖,“果然,直接模擬是行不通的。‘主宰’的加密算法比我們想象的更複雜。”
第一次嘗試失敗了。但這在意料之中。
隨後的幾天,研究團隊進行了上百次類似的實驗,不斷調整頻率參數、調製方式,試圖找到“諧振鎖”的規律。失敗是常態,偶爾的成功也極其微弱且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