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零號空間徹底化身為地球文明尖端科技最核心、也最為隱秘的熔爐。
所有關於"臨界弦"研究團隊內部暫時賦予的代號)的原始數據、分析報告、實驗記錄,都被置於最高級彆的信息壁壘之後,與聯合研究的數據流進行了物理和邏輯上的雙重徹底隔離。
李豔、王海峰和他們的核心團隊幾乎是不眠不休,完全沉浸在微觀宇宙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奧秘之中,爭分奪秒。
他們設計並執行了無數精妙絕倫、前所未見的實驗方案,隻為從各個角度驗證"臨界弦"那匪夷所思的特性。
在零號空間內部特製的、具備多重防護和屏蔽的超淨隔離實驗艙內,他們嘗試用已知的所有類型和強度的能量場——電磁場、引力場、強相互作用場、乃至初步操控的“靈弦”場——去乾擾、去激發、去試圖捕捉那微弱到極致、仿佛來自另一個維度的"臨界弦"波動信號。
探索的過程極其艱難,失敗如同跗骨之蛆,是每日的家常便飯。
有一次,王海峰大膽嘗試利用高強度磁場去誘導"臨界弦"發生"共振",結果能量耦合瞬間失控,引發了小範圍的空間曲率劇烈紊亂,無形的空間褶皺如利刃般切割著隔離艙的內壁,發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差點導致內壁結構崩裂解體。
千鈞一發之際,是"樞機"以毫秒級的反應速度啟動了應急空間穩定場,才避免了災難性的後果。
還有一次,李豔構思了一個複雜的方案,試圖用精心編排的"靈弦"諧波序列去"引導"臨界弦,期望能觀測到其能量傳遞的路徑或模式。
然而實驗啟動後,卻意外引發了難以理解的量子退相乾效應,這股詭異的波動瞬間席卷了整個實驗區域的量子計算機集群,導致數以千計的量子比特在瞬間失去相乾性,強大的計算陣列集體陷入癱瘓,當機了整整數小時才艱難恢複。
但每一次看似毀滅性的失敗,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時觸碰到的冰冷牆壁,讓他們對"臨界弦"那奇異本質的理解反而加深一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通過無數次的數據積累和理論修正,逐漸確認了關鍵事實:這種神秘的弦狀結構,其存在狀態確實如同處於另一個完全獨立的"頻道",對正物質宇宙中絕大部分常規的能量乾預都表現得如同隔世,"置若罔聞"。
它本身呈現出一種令人驚歎的穩定性,幾乎不與構成現實世界的常規物質發生可觀測的能量交換。
然而,悖論般的是,其內部卻似乎承載著一種龐大到難以估量的、處於蟄伏狀態的"勢能"。
這種奇特勢能的屬性,經過反複的精密測算,並與宇宙學背景數據進行無數次嚴苛的比對後,所有證據都越來越清晰地指向同一個源頭——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暗能量。
"快看這裡!樞機"在一次持續了數天的超長時間連續觀測後,終於展示出一組極其複雜、蘊含著驚人信息的數據圖譜,
"當我們在特定預設的‘靈弦’節點,注入極高密度的、模擬‘信息靜止’場局部效應的信息流時,‘臨界弦’的振動相位,會出現一種極其微小、但在統計意義上絕對顯著的、可重複的超前偏移現象!
根據孔元帥提出的理論模型進行反推計算,這種偏移所消耗的能量……其來源,正是臨界弦自身所攜帶的暗能量勢能被極其微小程度地激發和利用了!"
"它們……難道是在用‘信息’本身作為鑰匙,撬動了暗能量的‘門扉’?"李豔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沿著脊椎急速爬升,瞬間遍布全身。這種將信息作為能量操控杠杆的技術思路,完全顛覆了地球科學現有的所有認知範式和理論框架。
"更準確地說,樞機"的電子音調帶著一絲激動的震顫,"是利用了高度有序的‘信息’——或者說,特定編碼的‘靈弦’結構——與宇宙暗能量之間,在某種我們目前尚未理解的、更深層的基礎物理結構層麵存在的……關聯性。"
"對!太對了!"王海峰興奮得幾乎手舞足蹈,儘管濃重的黑眼圈顯示出極度的疲憊,但精神卻處於一種亢奮的巔峰狀態,
"這就像……就像用特定的、精確匹配的聲波頻率去震碎堅硬的玻璃!那些高維存在,它們找到了那個能‘震碎’或者說‘暫時修改’局部時空物理規則的‘共振頻率’!
而‘臨界弦’,就是那個傳遞這種‘聲音’、這種‘指令’的介質!
最可怕的是,驅動這個‘聲音’所需的巨大能量,部分甚至可能大部分,竟然來自於被撬動的暗能量本身!"
這個精妙而直觀的比喻,如同一道閃電劃破迷霧,讓在場的所有人豁然開朗。
高維力量並非憑空創造了改寫規則所需的龐大能量,而是以令人瞠目結舌的精妙,巧妙地利用了宇宙本身存在的、最本源的力量之一!這是一種何等精妙絕倫,同時又何等令人恐懼的技術高度!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對臨界弦特性認知的指數級增長,一個大膽得近乎瘋狂的構想開始在李豔的腦海中逐漸清晰並成形。
"如果……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法,乾擾或者從根本上‘屏蔽’掉這種通過‘臨界弦’傳遞的‘鑰匙’信號,那麼‘信息靜止’場那可怕的效果,是否就會在源頭被扼殺而失效?"
這個極具顛覆性的想法立刻得到了整個研究團隊的共鳴和支持。
方向明確後,他們立刻開始著手研究具體的反製措施。基於對"臨界弦"那獨特而頑固的特性對常規能量屏蔽完全免疫)的深刻理解,他們清楚地知道,任何傳統的防禦手段都是徒勞的。
必須另辟蹊徑,找到一種能同樣作用於"臨界弦"這個特殊載體層麵,或者能有效乾擾其信息解碼過程的全新方法。
經過無數次超級計算機模擬推演和理論物理層麵的反複論證,在碰撞了無數思維火花後,他們最終提出了一個名為"諧波湮滅"的核心反製原理。
既然"信息靜止"場生效的關鍵"鑰匙"是那種特定複雜編碼的"靈弦"波動,通過"臨界弦"作為載體進行傳遞,
那麼,如果他們能實時生成一種相位完全相反、編碼結構完全對立的"反靈弦"波動,並同樣通過某種方式作用於"臨界弦",是否就能在"鑰匙"抵達目標區域並生效之前,將其在傳遞過程中直接"抵消"掉?
這個原理在理論上聽起來似乎清晰明了,但實際工程實現起來卻麵臨著難以想象的巨大困難。
首先,需要能夠以極高的靈敏度和實時性,偵測並瞬間解析出敵方那複雜到極致、可能瞬息萬變的"信息靜止"場編碼;
其次,需要在極短時間內,根據解析出的編碼,生成出精確對應的、能完美抵消其效果的"反編碼";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需要找到一種可行的方法,將生成的"反編碼"有效地"注入"到同樣難以捉摸的"臨界弦"背景波動之中,使其發揮抵消作用。
零號空間的尖端資源和研究團隊的智慧被毫無保留地壓榨到了極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豔帶領的團隊,利用這段時間對"臨界弦"振動特性的深入研究,嘔心瀝血地開發出了一種極其脆弱但功能性的新型探測器——"臨界弦"共振探針。
這種探針雖然遠無法像高維力量那樣自如地操控"臨界弦",但通過精密的調諧,可以在其穩定的振動上,極其勉強地"疊加"一個極其微弱的、特定模式的"印記"或"擾動"。
與此同時,"樞機"統領的強大計算團隊,開始構建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數據庫和算法庫——"信息靜止"場編碼特征庫及其對應的反製算法庫。
他們試圖從海量的模擬攻擊模式中,歸納總結,尋找那種萬能"鑰匙"的通用規律和可能的破解模式。
這期間,孔方佳元帥多次親自通過最高權限的物理接入端口進入零號空間,與核心研究團隊進行深入的戰略性探討。
他那宏大的戰略視角和對危機敏銳到可怕的直覺,往往能一針見血地指出研究進程中可能存在的思維盲點和誤區。
"我們的戰略目標必須清晰,"孔方佳在一次關鍵性的研討會上,目光如炬地掃過每一位團隊成員,
"不要試圖在短時間內完全複製甚至超越對方的技術體係,這不現實。我們的核心目標是破解,是建立有效的防禦屏障。
就像麵對一把結構複雜無比的密碼鎖,我們不需要完全洞悉造鎖匠的全部工藝和原理,我們隻需要集中精力,找到那根能夠有效乾擾其內部鎖芯核心運動機製的‘鐵絲’!"
在他高屋建瓴的指引下,研究團隊果斷調整了主攻方向,不再執著於追求完全理解"信息靜止"場所蘊含的所有深奧物理奧秘,而是將全部精力和資源都集中起來,聚焦於尋找那個最關鍵的、在技術層麵上能夠被己方現有或可及手段乾擾的"核心節點"。
終於,在經曆了數百次令人沮喪的模擬失敗和幾十次在零號空間內進行的、風險係數極高的實境微型"信息靜止"效應模擬測試後每一次測試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他們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原型防禦裝置——"諧波抵消器"。
該裝置的核心由兩個精密的子係統構成:
一個是高度敏感的"臨界弦"波動接收解析陣列,負責捕捉和瞬間解碼來襲的"信息靜止"場編碼信號;
另一個則是同樣精密、反應速度達到極限的"反靈弦"波形發生器。
當接收器捕捉到並確認了特定的攻擊編碼信號時,裝置的超核心處理器會在皮秒萬億分之一秒)級彆內完成計算,生成完全對應的反相抵消編碼,並立即通過那脆弱但關鍵的"臨界弦"共振探針網絡,將這種反相編碼以特定的諧波形式,強行"寫入"到裝置周圍區域的"臨界弦"背景波動之中。
在零號空間進行的最終全要素驗證實驗中,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當模擬的、具有毀滅性效果的"信息靜止"場波紋如同無形的死亡之網瞬間擴散開來時,"諧波抵消器"驟然啟動,發出低沉的嗡鳴。
監測屏幕上,代表"信息靜止"效應強度的能量曲線,在即將接觸到作為標靶的精密儀器陣列之前,如同撞上了一堵無形的乾擾牆,出現了一陣劇烈而混亂的劇烈波動和尖峰,隨即其能量強度如同被急速抽走般迅速衰減、彌散,最終未能對標靶區域造成任何可觀測的影響!
而標靶區域部署的數十個高精度物理參數監測器,所有讀數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令人心安的穩定!
成功了!
喜歡弦!正物質宇宙:跨越請大家收藏:()弦!正物質宇宙:跨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