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預感在林小雨心中生根發芽,像一株在絕境中破土的怪異植物。
她猛地站起身,衝出了前哨站,靴子踩在柔軟的沙地上,發出沉悶的噗噗聲。
風,今天的風不對勁。
它不再是那種熟悉的、帶著沙礫和熱浪的咆哮,而是一種有條理的、仿佛帶著目的性的嗚咽。
她沿著沙丘的脊線奔跑,呼吸因劇烈運動和內心的驚駭而變得灼熱。
然後,她停下了腳步,瞳孔在瞬間縮成了針尖。
就在她麵前,一片平坦如鏡的沙地上,赫然刻著一行巨大的、字跡清晰的方塊字。
那不是任何車輛或人為的痕跡,沙粒的邊緣圓潤而自然,仿佛這行字是從沙地深處自己“長”出來的。
“今天我們自己出題。”
林小雨的大腦一片空白。
我們?
誰是“我們”?
出題?
給誰出題?
她下意識地舉起腕式終端,試圖記錄這詭異的一幕,可就在她抬頭的一瞬間,更不可思議的景象攫取了她全部的注意力。
狂風卷起地上的枯枝與碎石,在昏黃的天空下瘋狂舞動。
但那不是雜亂無章的狂舞,而是一種精準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編排。
那些枯枝的軌跡在空中交錯、盤旋、勾勒,赫然構成了一道肉眼可見的、無比複雜的流體動力學方程!
那方程如活物般在空中舒展、變形,每一個變量的扭曲都帶著一種奇異的和諧。
林小雨幾乎是憑著本能,將終端的頻譜分析模塊對準了那片狂亂而有序的天空。
數據流如瀑布般湧入,終端的處理器發出了不堪重負的蜂鳴。
幾秒鐘後,蜂鳴聲停止,屏幕上彈出了一個最終結果——一個簡潔到極致的解。
她呆呆地看著那個解,身體控製不住地顫抖起來。
這個解……恰好能完美優化綠洲保護區現有的能源分配網絡,將能源效率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
那是整個能源部門的科學家們耗費數月都未能攻克的難題。
風……解答了它。
林小雨緩緩放下手臂,風聲灌入她的耳朵,像無數細碎的低語。
她環顧著這片荒原,第一次感到自己才是那個格格不入的闖入者。
她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對自己,也對這片天地呢喃道:“風……也開始寫作業了?”
數據被以最高加密等級傳回了中央控製室。
當蘇瑤在主屏幕上看到那道由風“寫”出的方程和林小雨傳回的現場影像時,她臉上的血色瞬間褪儘。
她立刻將這段被命名為“風作業”的頻譜數據接入了“奇點”超級計算機的核心邏輯庫。
警報聲沒有響起。
係統沒有判定其為病毒或錯誤代碼。
相反,整個係統的運算光流開始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流動起來。
蘇瑤緊緊盯著模擬出的邏輯路徑圖,心臟幾乎要從喉嚨裡跳出來。
人類的邏輯,無論是歸納還是演繹,都像是在修建一條條清晰的公路,從a點到b點,有跡可循。
但這“風作業”的邏輯完全不同——它沒有路徑,沒有推導過程。
它就像一顆種子,在邏輯庫的核心生根、發芽,無數細密的脈絡同時向四麵八方蔓延,最終,整個問題的答案像一朵盛開的花,完整地、完美地呈現在那裡。
它不是在計算,而是在“生長”。
一股冰冷的寒意從蘇瑤的脊椎升起,瞬間傳遍四肢。